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移動版]
2005年5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共133項。
101、
百祥橋
[
福建省
寧德市
屏南縣
]
百祥橋,位于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鄉下坑尾村與壽山鄉白洋村交界的白洋溪上,又稱松柏橋和白洋橋。該橋為四柱九檁穿斗式構架,全長三十八米,寬四點五米,單孔跨度三十五米,僅比河北趙州橋的單孔跨度小二米半,橋面至谷底高度達二十七。橋中設神龕,祀真武帝。由于其位于崇山峻嶺中,又單孔跨于地勢險要的大峽谷之間,被譽為“江南第一險”木拱廊橋。在歷史上,百祥橋是屏南通往寧德、福安等地的必經之路,有“茶鹽古道”之稱!
[詳細]
102、
南安林氏民居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縣委黨校原址,為著名華僑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設計興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創建者林路是當時新加坡著名的華僑建筑家。他承建當時新加坡最宏偉的建筑一維多利亞紀念堂。林路厝主體為宗祠、住宅和書房等4座并列,占地達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風格以泉州紅磚、硬山頂、四合院…
[詳細]
103、
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
[
福建省
泉州市
鯉城區
]
東觀西臺坐落于鯉城區涂門街西段,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原是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進士吳龍征的府第,因其官至東觀侍讀、西臺御史,其第因而得名。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晉江人吳魯(肅堂)殿選狀元,泉州吳氏宗親共議興建府級吳氏大宗祠,吳龍征九世孫吳朝銓慨然以其第之前三進改建為泉府五縣吳氏大宗祠。東觀西臺是泉州市現存的少有的四進五開間明清建筑。該建筑占地近1700平方米,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內…
[詳細]
104、
二梅書屋(福建民俗博物館)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樓區
]
二梅書屋于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作為福建省民俗博物館。位于郎官巷西段南側25號,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進士林星章宅院,因院內種植兩樹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同治間及民國時期幾次大修。坐南朝北,前后、左右共五進,占地面積2434平方米,自郎官巷通達塔巷。大院朝街六扇大門,一進廳堂正間用彩金插屏門隔成前后廳。大廳高敞,可搭七層桌;兩側廂房窗欞用木格紋編綴成各種紋飾,門…
[詳細]
105、
鎮安橋
[
福建省
南平市
浦城縣
]
鎮安橋位于浦城縣臨江鎮本街,時代為清光緒。該橋位于浦城縣臨江鎮壓本街,橫跨臨江溪,連接水西村與水東村。橋四墩三孔,全長70.45米,寬3.6米,高6米。東西登橋引道各5米,石階各21級,旁立石護欄。橋墩大方石砌成。寬3米,長9.9米,每墩迎水面有大型神鳥石雕。墩上用圓木井字形平鋪疊澀出挑,再平放巨木為梁。橋面木質,上覆廊屋,廊屋單開間,立柱46支,懸山頂,單檐兩披水,檐下附風雨板,兩側翼設欄桿,置…
[詳細]
106、
岱房庵
[
福建省
漳州市
南靖縣
]
岱房庵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靖城鎮大房村境內,距南靖縣城20公里,距漳州市區10公里。岱房庵奉迄三平祖師公,迄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據清朝乾隆南靖縣志記載:“明宣德年間,因迎祖師像祈雨,過浮山總大坪社,遂止不去,鄉人筑寺祈之。”岱房庵主祀的義中禪師,俗姓楊,叱號為廣濟禪師,俗稱三平祖師公。起祖籍高陵(今陜西高陵),因父仕閩,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生于福唐(今福建省福州市)。唐寶歷三年(公元8…
[詳細]
107、
莆田東岳觀
[
福建省
莆田市
涵江區
]
東岳觀位于江口鎮新街中心,整體建筑雄偉壯麗,布局齊整,前殿、中殿、后殿之間廊廡連接,石柱間立,渾然一體,顯得古樸而典雅。前殿為主體建筑,單檐歇山造,面闊五間,殿頂龍脊鳳檐,飾以彩色琉璃,金碧輝煌。中殿、后殿、十王殿、拜亭、報功祠、兩廡等建筑物均保持清代特色。觀內尚存明代思宗時禮部尚書曾楚卿親筆書“東皇司命”巨匾,清代書法家郭尚先的對聯,和清代監察御史江春霖題贈的“累世蒙庥”匾額,以及林森手書的“五…
[詳細]
108、
天湖堂
[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縣
]
天湖堂在崎嶺鄉南湖村,原名庵寨,群山環抱,景致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水塘。相傳有位仙人游至此地,恰逢中秋,只見湖堂映月,水清如鏡,秋風送爽,景色優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由此,當地居民把庵寨稱為天湖。天湖堂始建于寧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歷代屢次修茸,主體建筑為二進皇宮式廟宇,座西朝東,面積960平方米,分為上廳和下廳,天井寬敞明亮。下廳供奉彌勒佛坐像,左走廓安置崇源、有余、文凱三位主…
[詳細]
109、
南詔城隍廟
[
福建省
漳州市
詔安縣
]
城隍廟坐落于南詔鎮縣前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朝1530年。1618年、1627年曾二次重修。清代1714年、1780年曾有重修。廟坐北朝南,占地約1200平方米。城隍廟由門樓、前廳、拜亭、大殿組成。大殿面闊三間,進深9米,為單檐歇山枯,十三檁前走廊,舉架較高,一斗三升式斗拱。石柱直徑為0.42米,鼓鏡式柱礎,直徑為0.60米,保存基本完好。保存有重修碑刻五方!
[詳細]
110、
東山天后宮
[
福建省
漳州市
東山縣
]
天后宮坐落在東山島最南端的漁村---宮前村。從縣城西埔驅車沿西陳公路15公里即到。 天后宮坐東朝西,背靠青山,面臨宮前灣,是明崇禎年間從湄洲媽祖廟分靈而建的媽祖宮。宮為單進,左旁有配殿護臨,為明代建筑風格。宮內供奉媽祖神像,懸掛一塊綠底金字御牌匾,《康熙敕封橫榜文》,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所立。宮內楹上還有三幅對聯:“圣德如天萬里風波寧海國,母儀稱后千秋俎豆奠湄洲”;“系出湄洲吸月吞江靖海宇…
[詳細]
111、
鳳洋將軍廟
[
福建省
福州市
晉安區
]
鳳洋將軍廟位于晉安區鼓山鄉鳳洋遠東村江邊,是唯一一座供奉琉球國神的廟。廟為磚木石結構,面向東南臨閩江,由門樓、戲臺、走樓、鐘鼓樓、祖殿組成,占地面積665平方米。2005年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為了扶持琉球國前來朝貢、貿易,在福州選擇了擅長劃船的36人賜給琉球國,侯官縣壁團洲(今閩候新洲)人金瑛也在其內,他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琉球國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金…
[詳細]
112、
朱紫坊方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樓區
]
朱紫坊方氏民居(方伯謙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朱紫坊河沿東端,建于清初,嘉慶、光緒間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圍墻,主要建筑三進,大門前面有照墻立于河沿,大門口是“明三暗五”門頭房。入石框大門,三面環廊,廊下有天井,第一進廳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扛梁減柱木構架,雙坡頂,木柱特大,石板平整,正面廳堂,兩側廂房,門扇、窗檻,花格皆楠木制成,雕刻精美。二進前廳正面掛有雙龍貼金“誥封盒”,廳前后都有天井,天…
[詳細]
113、
南后街葉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樓區
]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 翻修后的南后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和兩側各2~2.5米的路側帶。起于楊橋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長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閑書…
[詳細]
114、
朱紫坊薩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樓區
]
朱紫坊薩氏民居位于鼓樓區朱紫坊22號。系薩氏祖居,始建于明代,清初及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建。坐南朝北,面臨河沿,前后五進,通寬21.5米,縱深97米,占地面積2080平方米。門前兩側有高聳馬頭墻,門頭房為木結構,明間開六扇門。第一進前有天井,由大石條鋪成,三面環廊。主厝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左右次間皆用楠木門扇,隔扇、窗扇精雕細刻,斗拱、駝峰各種圖案,保存完好。東側走廊有小門通…
[詳細]
115、
文儒坊陳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樓區
]
文儒坊陳氏民居位于鼓樓區文儒坊45、47號。建于清初,以用料考究、精雕細刻聞名。同治年間為陳寶琛之父陳承裘所購,經修葺擴充,更加富麗堂皇。宅坐南朝北,臨街屋宇門,面闊三間,明間開六扇大門,門扇下半部用竹條銅釘釘成“卍字”等圖案。門額上高懸“六子科甲”橫匾。門墻兩側馬頭墻。一進院墻設石框門,天井三面環廊,中設插屏門,一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硬山頂;前檐柱用青石細磨須彌座柱礎,…
[詳細]
116、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禪故居)
[
福建省
漳州市
薌城區
]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禪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薌城官園大學甲37號。大厝具備明清時代閩南民居的典型特色,屋宇寬敞,由三座大厝次第形成三進深宅院,前設石埕,兩側有廂房,呈圍拱之勢,是閩南民居典型的前程后院“三落大厝”!
[詳細]
117、
永康樓
[
福建省
龍巖市
永定區
]
永康樓位于龍巖市永定縣下洋鎮霞村村。1938年建。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外圓內方土樓。外環直徑36米,高三層。樓內中心為單層磚木結構的方形祖堂,雕梁畫棟,裝飾精美。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118、
妙峰山彌陀造像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妙峰山石佛造像位于南安侖倉鎮蔡西村境內妙峰山麓,古屬“英內二十七都”。山以巖重,妙峰山因有宋代石雕彌陀佛像而聞名“泉南佛國”。妙峰山峰巒奇特,風光旖旎,山麓有古榕,山澗有流泉,幽谷蘭馨,巖鳥清唱,更有石峨若削。峭巖絕壁展露崢嶸,或如飛禽,或如走獸;或為石門,或為石洞;或石平如席,可坐四五十人,或疊石半壁,直插天穹;滿山佳景,蔚為奇觀。石佛位于南安市侖蒼鎮蔡西村東妙峰山上。據《南安縣志》載,石佛雕于…
[詳細]
119、
清泉巖摩崖石刻及造像
[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縣
]
漳浦縣清泉巖上鐫于南宋或明代前期的摩崖石刻甚多,有“漸隔塵寰”、“蓬萊深處”、“九鯉飛躍”、“蟠桃塢”、“茂林修竹”、“登臨駐節”等。清泉巖因蔡新而得“御筆”,清泉巖因“御筆”而增輝。有一石壁上刻兩字“覺岸”,正中有“乾隆御筆”方形篆印,落款有“臣蔡新”字樣與其前方蔡新親書石刻“登臨駐節”,互為印證了乾隆皇帝御筆雖在,皇帝卻未曾來到漳浦,而后世產生的“乾隆皇帝來過蔡新家,同游位于福建省漳浦縣大南坂…
[詳細]
120、
海月巖摩崖石刻及造像
[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縣
]
海月巖位于漳浦縣沙西鎮境內,距縣城綏安鎮約45公里,驅車可直達巖下。海月巖具有悠久歷史,寺殿始建年代不詳,無從考證。它重建于宋咸淳年間(公元1265年至1274年),明代經再修繕,保存較好。海月巖路旁有一口小潭叫羊角潭,水澈清洌。由于所處位置特殊,每逢中秋之夜子時左右,明月映照潭中,月光恰巧正折射到山上巖寺寶殿中釋迦牟尼佛的胸膛上,古人稱為“月照禪心”、“月升朗佛”,其余時間則不可見,堪謂奇觀,!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最后一頁]
重點關注
·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
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
鄭州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
鄭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有码视频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久久精品79国产精品
|
香蕉网在线日韩直播
|
玩弄丰满少妇视频
|
亚洲Av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