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英駐蕪領事署舊址
  蕪湖市英駐蕪領事署位于蕪湖市鏡湖區范羅山。清光緒三年(1877年),英國人在范羅山山腰至山頂,陸續監造了3座西式二層樓房,均為券廊式磚木結構。其主建筑坐北朝南,面闊25.38米,進深17.10米,高9.70米,建筑面積近900平方米。東、南、西三面均有深達3.5米的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圓券清秀,建筑物下部為石砌基座,廊柱以優質紅磚砌筑。四面坡頂采用深色瓦楞鐵皮屋面,配以白色門廊石柱和連續拱券,拱頂…[詳細]
蕪湖天主堂
  蕪湖天主堂位于蕪湖市鏡湖區吉和街28號。1889年法國傳教士在鶴兒山建蕪湖天主堂,1891年爆發蕪湖教案,教堂被燒毀,后由清政府賠款12300多兩白銀在原址重建,于1895年竣工。后又增建主教樓、圣母院、天主教修士樓等建筑。4棟樓總建筑面積9731平方米。天主堂是歐洲中世紀哥特式建筑,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平面呈十字形,面寬17米,最寬處2670米,東西長達3925米。教堂門樓左右兩側為兩座造型…[詳細]
圣雅各中學舊址
  圣雅各中學舊址位于蕪湖市鏡湖區獅子山頂,由博仁堂、義德堂和經方堂三幢單體建筑組成。其中博仁堂建于1910年,占地545平方米,建筑面積1808平方米;義德堂建于1924年,占地307平方米,建筑面積754平方米;經方堂建于1936年,占地336平方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安徽省47米,建筑面積672平方米。三幢建筑處在同一個水平位置上,主體建筑博仁堂居前,義德堂、經方堂一東一西居后,構成品字…[詳細]
懷遠教會建筑舊址
  懷遠教會建筑舊址位于懷遠縣衙后街西門崗懷遠第一中學院內,包括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辦的含美學校、民望醫院、民康醫院三處教會建筑舊址。共計占地6萬余平方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柯德義來懷遠傳教,在懷遠衙后街北側創辦含美學校。現存西式風格的小西樓和中樓,及中式風格的花廳。小西樓是美籍校長柯德義辦公住宿之所,中樓為學生教室,花廳是接待廳。清宣統元年(1909年),美國基督教長老…[詳細]
許世英故居
  許世英故居位于東至縣官港鎮許村。許村被群山環抱,雙溪環繞,綠水悠悠,喬木蔭蔭,風景十分優美。站在村邊遙望四角尖,還隱約可見明王禪寺。許世英一生自律嚴謹,-樸素,不置田產。許世英故居由老屋、中廳、接官廳三部分構成,建筑面積770平方米。許世英故居老屋建于清順治年間,三進12間,青磚小瓦齊檐墻,建筑線條流暢和諧,雀替、枋梁、門楣、窗欞均有雕刻,工藝古樸典雅。中廳、接官廳建于清末,建筑面積519平方米。…[詳細]
李克農故居(陳列館)
  李克農(1899年-1962年),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是我黨我軍情報和保衛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杰出的社會活動家、外交家,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1999年,為紀念李克農同志誕辰100周年,在將軍故鄉烔煬鎮中李村修繕恢復故居,并建設將軍生平事跡展覽館,同時,征集文物和圖片資料陳列布展。同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2003年,對其進行擴建。目前,李克農紀念館園區占地面積1521平方米,建筑面積550平…[詳細]
汪曉娣等宅(孫起孟舊居)
  汪曉娣等宅(孫起孟舊居)休寧縣商山鄉汪曉娣等宅,因孫起孟出生于此而倍受當地百姓的推崇和保護。孫起孟,1911年生,1918年隨父輩去蘇州上學,在休寧商山度過了童年。曾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汪曉娣等宅(孫起孟舊居)為清后期建筑。1918年后轉給汪靜安開設南先一學私塾。整座建筑占地419.4平方米,建筑面積838.8平方米,具有典型清代徽派建筑風格。…[詳細]
英王府及壁畫
  太平天國英王府及太平天國英王府壁畫是清清乾嘉年間文物。太平天國英王府及太平天國英王府壁畫位于安慶市市區。是安徽省重點保護文物。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王府,系利用清官宦任塾第宅加經修葺和改造而成,原屋始建于清乾嘉年間,坐北朝南,占地約4275平方米,府屋分3組,以正中一組為中心,筑正殿并附后殿,兩側多筑偏殿,進深均為四進,并圍以住宅、更樓、花園等,構成一完整府屋建筑群。東大殿尚存4幅太平天國壁畫(獅鳳梧…[詳細]
三河大捷遺跡及古民居
  三河大捷遺跡及古民居位于肥西縣三河鎮。1858年11月(清咸豐八月十一日),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和捻軍將領張洛行聯合對清作戰,在三河鎮全殲湘軍6000余人,湘軍頭目李續賓、曾國華葬身于此。史稱三河大捷。現存三河大捷遺跡有太平軍城壘、太平軍駐三河大本營等,有太平軍火炮、太平軍石雕、石刻等文件。太平軍城壘位于東街及中街,有一小對面段、供銷社段、二中段、一小校內段、醫院段、食品廠段。太平軍…[詳細]
安徽大學紅樓及敬敷書院舊址
  安徽大學紅樓及敬敷書院舊址位于安慶市大觀區菱湖南路128號,安慶師范學院菱湖校區內。安徽大學紅樓1934年7月興建,1935年9月竣工,原為民國省立安徽大學主教學樓,通體紅色,人稱安大紅樓,總建筑面積3008平方米;敬敷書院舊址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為一座東朝西走向的清代建筑群,現存門坊、長廊、齋舍。安大紅樓為兩層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坡頂、紅陶瓦、紅磚外墻,平面呈倒置山字型。主門位于中…[詳細]
老蕪湖海關舊址
  老蕪湖海關位于蕪湖市新蕪區濱江北路。老蕪湖海關為舊中國四十處海關之一,這是根據《中英煙臺條約》規定,于1876年開始建立的,1877年2月18日設立蕪湖海關,定為三等海關,4月1日正式開關,專征輪船裝運的進出口貨物稅款,由英領事署總稅務司管理關務,兼管港口、航政、代辦郵政、氣象等業務,還負責稽查-0-。蕪湖海關通用英語。稅務司受命于外籍總稅務司,總稅務司辦公地點在范羅山領事署內。歷任稅務司都為外籍…[詳細]
觀瀑樓及聽濤居
  觀瀑樓及聽濤居位于黃山市黃山風景區。其建筑初始于漢末會稽太守陳業隱居黃山,至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普門和尚入山后,寺院亭閣數量漸多。然歷經風雨和時代變遷,如今這些古建多已湮沒廢圮,僅存慈光閣等少量遺跡。現存完好年久之建筑,多為民國時期所建,其功能主要用于觀景和提供食宿。坐落在溫泉景區的觀瀑樓、聽濤居及白龍橋,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不僅如此,這些建筑更因人文因素,起到了見證黃山乃至中國歷…[詳細]
黃山古觀景亭
  黃山古觀景亭,初始于漢末會稽太守陳業隱居黃山,至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普門和尚入山后,寺院亭閣數量漸多。亭閣集攬勝、休憩、避雨諸多功能于一體,更兼點綴景觀效應,是景區觀光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據黃山舊志記載,黃山曾有歷代亭閣40余處。以此推算,平均約1.5公里山路即建有一處亭閣。然時至今日,古亭閣多已湮沒。現存完好年久之古亭多建于民國時期,尤以排云亭、立馬亭、松谷亭及翼然亭最具代表性…[詳細]
六安中心縣委、六英霍暴動總指揮部舊址
  六安中心縣委、六英霍暴-動-總指揮部舊址位于金寨縣燕子河鎮聞家店村東岳廟。1930年春,六安中心縣委曾組織發動六(安)英(山)霍(山)3縣武裝暴-動-。同年3月,六安中心縣委和六英霍暴-動-總指揮部從六安獨山附近的龍門沖遷此。六安中心縣委書記舒傳賢兼任暴-動-總指揮部總指揮,中心縣委常委周之兼任政治部主任,儲明谷同志任主任秘書。1930年1月22日,六安中心縣委在流波幢,將六安六區、三區和兩鎮游擊…[詳細]
新四軍四支隊駐舒舊址
  新四軍四支隊駐舒舊址位于舒城縣高峰鄉東港村韋家大屋。1938年3月,原戰斗在鄂豫皖地區的紅二十八軍和河南桐柏山區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由司令員高敬亭、政治部主任蕭望東(后為戴季英)、參謀長林維先率領進駐舒城縣東、西港沖。先駐東港沖的韋家大屋,后駐西港沖的華家老屋和鈍斧庵。駐舒期間,新四軍四支隊有力地領導了皖中、皖東地區的抗日戰爭,一共進行了90多次戰斗,共斃、傷敵2300多人,沉重地打擊了…[詳細]
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紀念館
  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紀念館,位于蚌埠市燕山鄉孫家圩子村,西蘆山的南麓。1949年3月22日至4月4日,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等十多位領導人率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總前委移住蚌埠孫家圩子村。在孫家圩子村,總前委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戰方案,并由鄧小平親自組織擬定了指導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的綱領性文件——《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確定了華東軍區海軍部隊領導人選,為我軍成立第…[詳細]
渡江戰役二野四兵團司令部舊址
  渡江戰役二野四兵團司令部舊址位于安徽省望江縣涼泉鄉涼泉村陳家沖自然村渡江戰役二野四兵團司令部舊址屬典型的清代建筑風格。祠堂前后共三進,磚木結構,抬梁斗拱,一進有木質通樓,中進較前后進寬大,左右為回廊式廂房。祠堂面積約500平方米。祠堂東廂為電話室,西廂為陳庚司令員的辦公室,是強渡長江前重要的軍事訓練基地。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選擇陳氏宗祠做為渡江戰役指揮部。保護范…[詳細]
林散之墓
  林散之墓位于馬鞍山市雨山區采石街道牛渚社區采石風景區林散之藝術館內,采石風景區大門右側約80米處。1989年林散之先生辭世后,與其妻合葬于馬鞍山市采石鎮的小九華山。1996年馬鞍山市政府投資將林散之夫婦合葬墓遷入采石風景區林散之藝術館內的“江上草堂”之左,建成墓園。墓園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中間是林散之先生和夫人盛德粹的合葬墓,墓體用黑色花崗巖砌成,墓形為印章樣式,正面刻有啟功先生書寫的“林散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二本道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字幕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