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移動版]
41、
涇縣吳氏大宗祠
[
安徽省
宣城市
涇縣
]
吳氏是皖南名門望族自北宋遷居以來,人文蔚起,堪稱涇縣第一家,茂林吳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F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宗祠代表著家族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宗祠主體五楹三進,建筑面積1131平方米,吳氏宗譜記載,明崇楨已卯年(1639)湖廣布政使吳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軍撤離皖南時,在此祠召開告別大會,又為革命遺址。是現存宗祠當中,唯…
[詳細]
42、
三溪樂成橋
[
安徽省
宣城市
旌德縣
]
樂成橋位于旌德縣三溪鎮三溪村。俗稱“三溪大橋”,又稱南河橋。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為洪水沖毀。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眾人集資重建。全長156米,寬6.20米,橋面至河床高9米。橋孔凈跨度尺度不一,中孔為11.50米。橋面兩側設有石質欄桿。樂成橋橫跨徽水河,南忱獅子山,北架三溪老街,僅次于歙縣太平橋,被稱為“千里皖南第二橋”。明正德二年(1507)、造石橋五洞,涼亭一…
[詳細]
43、
毛坦廠老街古建筑群
[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安區
]
毛坦廠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東南部。時代為明、清時期。老街為東西走向,總長1320米,總建筑面積41624平方米。街東、街西各有一座閘門(街頭堡)。東閘門距石筍河50米,龍舒河從老街西、北流過。街道用青石條與鵝卵石鋪砌。建筑主要為店鋪、民宅、西樓、廟宇等,建筑結構為木結構屋架,青磚墻體,小灰瓦屋面,風火山墻,臨街店鋪為鋪板門,部分建筑有0-,一般每戶有2—3進房屋,基本保存完好。老街…
[詳細]
44、
杜氏宗祠
[
安徽省
池州市
貴池區
]
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貴池區茅坦鄉茅坦村。是一處始建于明代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杜氏宗祠是杜姓遷居貴池的祖祠。杜姓,位于古代貴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據《杜氏宗譜》記載:杜氏祖先本姓祁,為堯的后裔,虞時為陶唐氏,夏為御龍氏,商為豕韋氏,周為唐杜氏。周成王滅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孫于杜城(陜西京兆)杜縣。杜氏到了漢代,杜固為西漢御史大夫,便成為杜氏的遠祖。漢、魏、晉、唐數…
[詳細]
45、
櫸根關古徽道
[
安徽省
池州市
石臺縣
]
時代:唐至清櫸根關古徽道,坐落在皖南石臺、祁門、東至三縣交界處的仙寓山上,古稱“徽饒通衢”。它是徽州通往江西饒州的一條省際大道,亦即古時的“國道”。自唐以來徽道一直是中國南方商旅往來、文武張弛的咽喉要地。遺址始建于唐代,迄今遺存最完整的路段,全長7.5公里,共有臺階1.8萬步。古徽道屬文化路線遺產,是一條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文化、商貿、軍事、生態之道。古道沿線和坐落的仙寓山保存有大量的明清…
[詳細]
46、
東至金氏宗祠
[
安徽省
池州市
東至縣
]
金氏宗祠位于東至縣花園里鄉金家村。是一處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全稱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斂費厘規,以成盛舉。該祠三進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構架,建筑面積981平方米。共有頂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長)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長2.65米。中進明間寬6米,次間依次漸窄。梁枋、敞卷、余軒、雀替、磉礅,細部制作(含…
[詳細]
47、
屏山村古建筑群
[
安徽省
黃山市
黟縣
]
屏山村古建筑群屬黟縣龍江鄉管轄。因村北向有屏風山而得名,又因古建制屬黟縣九都,村中為舒姓聚族而居,故又名九都舒村。據屏山村《舒姓宗源實務》和《舒氏宗譜序》等記載,屏山舒氏為伏羲九世孫叔子后裔,于唐末自廬江遷居屏山,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保護范圍:西至黟金公路,北、東至村落,南至長寧湖,面積36.7公頃。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屏山村盆地整體范圍!
[詳細]
48、
南屏村古建筑群
[
安徽省
黃山市
黟縣
]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縣城西南四公里處,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這個規模宏大的古村莊始建于元、明年間,聚居著葉、程、李諸姓家庭的上千號人口,至今仍較好地保存著8幢代表著宗族勢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條約200米長的軸線上。宗祠規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瓏,組成了一個全國罕見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現代人了解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館。同時這個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著72條巷弄分布排列,組成了一個如…
[詳細]
49、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廟
[
安徽省
黃山市
徽州區
]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廟位于黃山市徽州區巖寺鎮洪坑村。該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歷史悠久,官宦輩出,明清為繁榮期。現該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處,進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廟為其代表性建筑。洪坑牌坊群包括世科坊、進士坊、吳氏貞節坊、吳氏節孝坊四座。進士坊及兩貞節坊位村南,跨進出該村入口村道,清代建筑,茶園石砌筑。進士坊為清乾隆二年(1737年)旌表丁巳恩科進士洪本仁而建。兩貞節坊系清代乾…
[詳細]
50、
合一堂
[
安徽省
黃山市
祁門
]
“合一堂”又名“五鳳樓”、“圣濟殿”,實為王氏宗祠,F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昂弦惶谩庇置拔屮P樓”、“圣濟殿”,實為王氏宗祠。這里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大大不過‘貞一’(堂)、花花不過‘維一’(堂)、高高不過‘合一’(堂)”。這里的高指的是建筑級別,從中可見“合一堂”當時的地位是相當高的!昂弦惶谩钡慕ㄖ沃品浅S刑攸c,整座大殿由120根柱子托起,分為三進,祠內石雕、木雕無一不顯示出構件的精雕…
[詳細]
51、
古城巖明清建筑群
[
安徽省
黃山市
休寧縣
]
古城巖明清建筑群是一處集中保護休寧縣境內不易就地保護的古民居、古牌坊等古建筑的場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皖南古居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經批準,休寧縣于1999年11月正式啟動了這項易地保護項目。共遷移保護古民居10幢、古牌坊4座,它們均為徽州典型的明、清時代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詳細]
52、
稠墅牌坊群
[
安徽省
黃山市
歙縣
]
稠墅牌坊群位于歙縣富揭鄉稠墅村。四座四柱三間三樓縱列在稠墅村口,一座為明天啟年間所造,其余三座為清代所建。其中“褒榮坊”為施表徽商汪廷漳一族三人。汪廷漳先世遷揚州,經營鹽業,富至千萬,人稱“鐵門限”。汪氏清乾隆初期在稠墅村建有“修園”,清詩人袁枚等曾會飲于此。四座牌坊自西向東依次為:吳氏節孝坊:乾隆十五年(1750)建;旌表汪祖暉妻汪社24歲守寡未育而扶養繼子38年;褒榮三世坊:乾隆二十七年建,背…
[詳細]
53、
棠樾古民居
[
安徽省
黃山市
歙縣
]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縣城西南7.5公里處的鄭村鎮棠樾村,古民居為明清時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紹如下:欣所遇齋及存養山房:清嘉慶年間建,為清兩淮鹽運總商鮑志道之弟鮑啟運故宅“遵訓堂”的偏廳,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為欣所遇齋,北為存養山房,中間用一屏大型花墻相隔,總占地面積418.8平方米。皆為二層樓房。書齋三開間,樓下為廳,匾額為清書法家胡長庚篆書。山房亦為三開間,前有較寬敞庭院,東邊有過廂,可與書齋相通,匾…
[詳細]
54、
池河太平橋
[
安徽省
滁州市
定遠縣
]
池河大橋位于安徽省定遠縣池河鎮西官驛道上。原名太平橋,又名杯桁橋,雄跨于蜿蜒的池河之上。池河太平橋初建時設計工巧。磚石結構,白石欄桿,東西兩頭各雕石獅18只,極為雄偉美觀。建造采用干修法,堆土券橋孔。因河底沙石較厚,每個橋墩下面布以密集的木樁為基,稱之為萬年樁。橋墩皆以紅色大條石為緣邊石券砌而成,用糯米汁和石灰灌注,中填塞的囊石為粗糙短小的石料或碎磚,十分堅固。2019年10月7日,池河太平橋入選…
[詳細]
55、
左忠毅公祠
[
安徽省
安慶市
桐城市
]
左忠毅公祠位于桐城市區桐城中學校園內,建于明崇禎年間,是紀念左光斗的專祠,簡稱“左公祠”。現左公祠占地面積1027.27平方米,分前進、中進和后進三部分,均為木構架建筑,建筑格調較高。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明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使。他為官力謀國事,匡扶正義,清直敢言,頗有政聲。天啟四年,因-魏忠賢閹黨致禍,下獄致死。崇禎帝即位,為其冤案昭雪,追謚“忠毅”。左忠毅公祠與啖椒堂相連一處;…
[詳細]
56、
俞村章氏宗祠
[
安徽省
池州市
貴池區
]
章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貴池區原解放鄉俞村村。章氏宗祠,又名仲德公祠。章姓,是古代貴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一。據《章氏宗譜》記載:章氏,炎帝和神農氏的后裔,起源于山西列山。章氏出身官宦世家,歷代名士輩出。他們中有秦國的大將軍章邯,漢朝的巴東將軍章直、御史大夫章贛,晉代的秦王章樵、兵部尚書章平、中散大夫章展,南朝齊廣平太守章道蓋、陳國的司空章昭達,唐代建州刺史章及等等。章氏宗祠是以木雕、石刻藝術裝飾…
[詳細]
57、
廬州府城隍廟戲樓
[
安徽省
合肥市
廬陽區
]
廬州府城隍廟戲樓位于廬州府城隍廟內。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間,清光緒五年重修,是合肥地區著名的戲曲舞臺建筑,它既是獨立建筑又是廬州府城隍廟的一個組成部分.戲樓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占地410平方米,七開間,重檐瓦屋頂.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本體線外擴3米范圍,總面積約0.41公頃。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規劃路西側紅線,南至安慶路北側紅線,西至蒙城北路…
[詳細]
58、
大孔祠堂
[
安徽省
合肥市
包河區
]
大孔祠堂是孔華清為家鄉族人所修的宗祠,也是江淮晚清時期的一組較為完整的宗族公共祠社建筑,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上世紀80年代初,該祠堂被合肥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又被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祠堂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所用木材粗大厚重,顯得古樸大方。祠內原有建房60多間,結構為典型的清代古建筑,青磚紅墻筒子瓦,雕梁畫棟,清一色蘇式油彩繪畫。其建筑布局特點為主次分明左右對稱的院…
[詳細]
59、
唐五房圩
[
安徽省
合肥市
肥西縣
]
唐五房圩位于肥西縣大潛山西南的豐樂河畔。唐五房圩系著名淮軍將領唐殿魁、唐定奎的故居,光緒年間建成,后被燒,于宣統元年重建。圩三面濠溝,占地2萬多平方米,原有房屋200多間,現存轉心樓1座,今圩內為袁店中學校址。轉心樓位于唐五房圩的中部,占地552平方米,為1幢四合院式的2層樓,精美雅致,宣統二年建造,上下共32間,東門有一石刻匾額,曰:紫氣東來。唐殿魁,字俊候,行四,咸豐年間與弟定奎在鄉辦團練。同…
[詳細]
60、
父子進士祠堂(昂氏宗祠)
[
安徽省
合肥市
肥東縣
]
父子進士祠堂肥東縣西山驛鎮東昂集行政村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進五開間,原有屏門隔扇108扇。前院兩棵天竹分為兩邊,至今完好無損。祠堂大門有1對石獅看守,門外兩邊是八字門。據史書記載:解放前從橋頭集到柘皋,昂集是必經之道,南來北往的官人經過此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敬。昂紹善:字元長;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進士,官居內閣中書,…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最后一頁]
[下一頁]
重點關注
·
安徽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安徽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
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
鄭州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
鄭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
鄭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
西安市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2020年“與愛同行惠游湖北”優質服務景區
·
2020年“與愛同行惠游湖北”最具人氣景區
·
青海省首批省級生態旅游景區
·
黑龍江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黑龍江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黑龍江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黑龍江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
中文字幕午夜乱理片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福利视频导航
|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