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國文化遺產旅游

中國文化遺產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位于新縣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國批建的第一批縣級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頃。1989年8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整個陵園由大門、烈士浮雕墻、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堂、革命斗爭史陳列室、吳煥先半身塑像、烈士紀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組成。大門為“八一”型現代建筑風格,莊嚴典雅,軒昂壯麗。門上鑲嵌著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十一個耀眼奪目的金色大字。烈士浮雕墻:用花崗巖雕塑而成,生動反映了鄂豫皖蘇區三支主力紅軍誕生、…[詳細]
扎西崗寺
  扎西崗寺在噶爾縣境內,位于扎西崗鄉所在的一個小山丘上。由拉達-達倉瓦創建。17世紀改宗格魯派,屬色拉寺吉扎倉分寺,由托林寺法臺掌管。“文革”時被毀,1985年重建。主要建筑有措康、普那貢康、嘎居康等大小扎倉4個及茶館等附屬建筑,主供“覺沃”三尊佛像、大小噶當佛塔212座、各類唐卡1008幅等。現有-4人和管理人員2名。…[詳細]
古如江寺
  古如江寺,在阿里地區之噶爾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南、門土區的門色鄉。寺廟依山傍水,環境幽靜。古如江寺是阿里地區境仙惟一的一座本教寺廟,坐落在象雄瓊欽崩巴山麓,朗欽藏布河源3條支流在其附近相匯。這里最著名的古象雄遺址是:古象雄王國分上、中、下三門的上門所在地,有古象雄十八王國(即象雄十八部)的城堡之首象雄瓊隆銀城遺址,本教始祖辛饒彌沃就誕生于這一帶,是本教的發源地。辛饒·彌沃是本教的鼻祖,系古象雄的王子,父王名杰本妥噶爾,母后名堯希杰協瑪。曾納妃,生8子。據藏文文獻記載:辛饒·彌沃在各種原始本教的基礎上改變了某些儀式中殺生祭祀等劣習而始創了雍仲本教,其一生主要在象雄傳道授業,門徒如云;他不僅將原始…[詳細]
直達布日寺
  直達布日寺,在阿里的地區這噶爾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南的門土區,距崗仁波欽神山60公里。直達布日寺由寧瑪派高僧多扎-·曲尼桑布始建。按照寧瑪0(寧瑪派的根本教法,亦稱“大圓勝會”。舊密說心性自體性空為法身,自性光明為報身,大悲普照為化身,三身一切功德任運圓滿,即是諸法真實理趨,故名“0”)之說法,此地是地下八政之一,系金剛亥母宮。后由不丹噶舉派掌管,改宗噶舉派。1947年被哈薩克人毀后又由此迪-益西班丹重修,并任住持;隨后該寺又成為普蘭謝佩林寺的分寺,但仍奉噶舉派。寺內主供蓮花生大師(梵文名“帕達瑪薩瓦拉”,亦稱“烏金大師”,8世紀時印度僧人)、無量光佛塑像及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師、空行母益西措…[詳細]
宣漢廟安花果山景區
  廟安花果山景區位于宣漢縣廟安鄉,距宣漢縣城23公里,距達州市區21公里,毗鄰洋烈水鄉景區,是我市“春觀光、夏品瓜、秋摘果、冬賞雪”鄉村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地。景區海拔350—890米,年均氣溫13.8℃,氣候宜人。已建成萬畝脆李示范園、紅心獼猴桃基地、側耳根基地、廟安西瓜地理產地;修建自駕車營地、鄉村酒店、騎游道等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廟安民風純樸,人文厚重。史上有八廟,古墓古樹古村落散落期間,錯落有致的清代建筑保存完好。…[詳細]
史侯祠
  中國史氏第一座大廟“史侯祠”位于江蘇溧陽東郊埭頭鎮,始建于東漢初年,是為紀念東漢名將、溧陽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后多次被毀于天災--,族人屢屢修復擴建;據記載至清光緒二十五年為第十五次修建,占地60畝,殿堂百余間,成為江南第一大祠。抗戰時又遭日寇破壞,以后在此辦起來埭頭中學。2005年成立了“溧陽史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工作規劃的重點之一就是恢復重建史侯祠。史崇后裔不甘祖先文化遺產的消失,集千萬資金,擇原址西側,主動承擔重建史侯祠的職責,于2007年12月開工興建,2008年第一期工程完成,以后逐年增建,目前初具規模,占地50畝,房屋110余間,建起一座金碧輝煌的史侯祠…[詳細]
關羽祠
  荊州關羽祠是明代初年,荊州百姓為紀念關公,在卸甲山修建,后毀于日寇侵華戰火。現經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復建的關羽祠,具有明清時期地方建筑風格,其文化內涵創造了全國多個“第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羽祠。明代初年,荊州百姓為紀念關公,在卸甲山修建關羽祠,以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教育后人“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作好人”相傳,明代宰相之杰張居正的第三個兒子張懋修,曾在此讀書考中狀元。因而卸甲山自古享有地靈人杰之美譽。原卸甲山關羽祠,毀于日寇侵華戰火。現經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復建的關羽祠,具有明清時期地方建筑風格,其文化內涵創造了全國多個“第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羽祠。是海內外華人祭拜…[詳細]
廣福禪寺
  廣福禪寺,古名廣福教寺,俗稱東寺,坐落在江蘇省海安縣海安鎮東北郊的明道村。寺院南臨新通揚運河,西南倚鳳山及韓國鈞先生的墓區,西側是規劃中占地數十畝的鳳山公園,東北近秀麗的紫石中學,東為寬闊的鳳山大道,加之聞名的海安十景之一“鳳山早”,寺院內莊嚴的晨鐘暮鼓,幽雅別致的周邊環境,使廣福禪寺成為海安一處極好的風水寶地。民國35年(1946)因戰事,部分廟房被拆,但大雄寶殿仍存,建國后,一度為海安縣中學圖書館。20世紀80年代,海安縣人民政府為加強對古建筑的保護,將大雄寶殿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于1992年為廣福禪寺重新規劃新址,同時撥出巨資,由無錫市古建筑公司承建,將大雄寶殿原拆原建于現址。按統…[詳細]
伏波祠碑刻
  雷州伏波祠,歷經近兩千年的風風雨雨,經過幾個朝代的反復修尊,至今仍保持其原始遺址的風貌和3O0年前清康熙年間修耷的基本結構。它反映了漢代朝廷為維護祖國統一而對0勢力進行兩次至關重要的軍事行動和鞏固邊題的重大決策,顯示古雷州居于“天南重地”的重要國防地位。“天南臨海郡,漢代伏波調”這是明末廣東名儒屈大均參觀雷州伏波詞后寫的詩句。雷州伏波瀾又名伏波廟,位于雷城南亭街,始創于東漢,是嶺南古老桐廟之一,屬雷州市文物保持單位。洞內敬奉西漢都離候路博德及東漢新息侯馬援兩位伏波將軍。雷州秦代屆象郡。秦末大亂,南海郡龍川命趙陀自立為南越王,據有南海、桂林、象郡之地,漢初趙陽臣伏歸漢。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詳細]
康隆寺
  康隆寺位于肅南康樂鄉大草灘村塔爾溝(大冰峽)境內。建于清康熙(1662)年間,迄今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裕固族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康隆寺最早屬青海塔爾寺管轄,后來又歸青海果茫寺(廣惠寺)管轄。寺院坐西北,面東南,這里林壑崎嶇,草木茂盛,山花爭妍,河對岸松柏蒼蔥,似一座天然秀麗的屏風,山腳下清撤的河水彎彎曲曲瀉玉噴銀,林澗花香鳥語,幽雅清靜,是一塊清靜極樂之地。寺院有二層歇山屋頂,有漢藏特色的宮殿式大經堂三座,內有通天柱,共81間,居巴扎倉和措扎倉“三大”建筑。大經堂內四間小經堂,可容五百僧眾誦經,還有0樓、藏經樓、瑪尼轉輪,廣普茶房,還有裕固族大頭目,主持-伍嘉堪布的衙門和艾羅千戶的辦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不卡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在线免费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