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

東岐黃氏宗祠
  東岐黃氏宗祠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鎮東岐村。始建于清康雍年間,乾隆、光緒擴建、續建,民國19年又修葺祠內,改造祠埕。祠坐北向南,木構,寬21米,深28米,總面積588平方米。前用平墻,石框版門雙開,庭院前施屏門,三面回廊連結祠堂廳。廳堂面闊三間,抬梁減柱,進深用七柱,穿斗式構架,雙坡頂,兩山用鞍式封火墻。前廊寬敞,堂中設神主翕。左右兩廂為祭事房。后天井寬如前院,進深短促,左右有小披舍,分別設廚房或雜用間。后院墻嵌鑲建祠時出土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凹槽式青石墓碑一方。1992年,按原貌原位升高構架、粉墻青瓦,修葺一新。并在門墻檐下裝飾黃氏先輩業績的石雕一組,祠內懸掛當代名書畫家楹聯、匾額和書畫,增…[詳細]
賀氏啟六公祠
  賀氏啟六公祠位于安慶市宿松縣涼亭鎮東山村。座北朝南,面闊31米,通進深41米。賀氏啟六公祠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5年)。擴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明三暗五,正屋三進三開間,東西各有廂房12間,各廂房之間有天井回廊相連接,總建筑面積達1271平方米。宗祠屋面為懸山頂鋪小青瓦,屋內山墻用穿斗式梁柱構架。殿堂為四柱抬梁式五架梁,柱頭施插拱、丁頭拱,明間與次間立柱上端用額枋穿連,使各開間梁架形成一個整體。柱礎為青石八方須彌座,每方飾淺浮雕花草紋。地面由麻沙石板和石條鋪砌.-二三進依次增高半米。是該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明清時期磚木結構的徽派建筑大型祠堂。保護范圍:距文物本體外沿的四周各50米。…[詳細]
門田氏祠堂
  門田氏祠堂位于大王鎮田門村,東面約20米是陽河,西臨南北街道,東西約18米、南北約30米,總面積約540平方米。祠堂由北屋和南門樓組成一個完整的院落。北屋三間,灰瓦蓋頂,硬山式,磚石木結構,面闊11.5米,進深7.7米,四梁八柱,硬山脊,浮雕金彩雙龍戲珠,山脊上有動物雕塑。月臺東西長6.6米,南北長4.5米,高0.6米。從大門到正殿有石砌走道,大殿后面有一個后花園,種植著花草樹木。南大門為二重門,上橫掛“田氏先祠”匾,大門進深4.55米,面闊3.85米。據傳,田門田氏祠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該祠堂曾被維修過多次,最后一次維修是解放初期,現仍保持原貌。院落建筑古樸典雅,具…[詳細]
先達祠
  時代:民國類型:古建筑地址:南昌縣三江鎮南街村蔡家自然村簡介:先達祠位于三江鎮南街村蔡家最西端自然村,東側均為民居,南為一池塘,西側15米外為一新建小型廟宇,北側為稻田。先達祠整棟建筑占地480平方米,共三進五開間,有兩個天井。先達祠中堂(含后披間)為十三架梁,高7.8米,最大柱徑達40厘米,蔚為壯觀。先達祠后堂為十一架梁,高7.5米,先達祠主體為穿斗抬梁式木架構,外墻用青灰色磚砌成(西墻因老墻倒塌而改用現代常用的紅磚重砌)。總體屬民國時期建筑風格。該建筑是分散在三江鎮的八個蔡姓村莊的村民的祭祀祖先的祠堂,于清光緒元年(1875)始建,民國三十四年(1945)合族重修。2005年1月10日,南…[詳細]
石廈碉樓及宗祠
  地點:福田沙頭街道辦事處石廈村年代:清--民國說明:石廈碉樓建于民國初年,位于在石廈村中心,面闊4.9米,進深4.6米,占地面積22平方米,座南朝北,土木結構,四周外墻用三合土板筑而成,高16.5米。樓高五層,每層有木樓相通,各層皆有在四周外墻設兼有通氣和采光作用的設計孔洞,頂層有凸出墻面的防衛設施。該建筑是清代民初時期深圳地區社會面貌的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潘氏宗祠,位于福田區沙頭街道辦事處的石廈村南,創建于清,為三開間兩天進深一天井的建筑結構,面闊10.3米,通進深19.6米,建筑物包括院門、前堂、正堂和兩廊。保護范圍:建筑物外墻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延伸30米保護級…[詳細]
惠濟祠
  惠濟祠惠濟祠,是古淮陰一座著名祠院,位于碼頭鎮北二里許,緊靠運河、二河、張福河交匯處。該祠原名“天妃廟”亦稱“鐵鼓祠”,俗稱“奶奶廟”。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乾隆16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建行宮于祠左,圣命重修,仿內府壇廟修葺并改名“惠濟祠”,該祠故有皇居之美。占地約58畝,由祠前三間日柱牌樓至行殿共8間。祠高居重崗之上,地勢如脊,三面環河,漕河寺三日而行,舊時每屆歲朝和農歷四月初七供奉媽祖廟會,各地來祠燒香者以萬計。此廟于“文革”間遭到破壞,僅留下御制重修惠濟祠碑一座。祠雖無存,然南來北往船民和一些善男信女供奉祠神仍心切。該祠在海內外香客中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現雖祠之實體…[詳細]
清源山南少林寺
  坐落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之東岳山麓,原名“鎮國東禪少林寺”,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廟、全國歷史上有名的“七大少林叢林”之一。相傳為唐初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方圓500畝,依山而起,規模龐大,殿宇宏偉,香火旺盛,武風淳樸,寺因武顯。南少林寺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因禪武合一而博大精深,歷代高僧名師輩出,聲名遠播海內外。千百年來,古寺歷盡滄桑,雖歷經幾番興衰榮辱,其恢宏氣勢猶存,宏偉的大雄寶殿前的石埕上,兩株數百年的古榕參天,猶如立定的羅漢巍然不動;憑欄而立,心緒寧靜,泉州城區盡眺眼簾。…[詳細]
玉山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始建于明萬歷戊申年(1608),竣工于萬歷庚申年(1620),又粉飾3年至天啟癸亥才告完成,共歷時十六年。建造規模大,費時長,工程質量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清雍正辛亥年、清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五十三年和2000年的維修,至今保存完整。胡氏宗祠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年代久遠、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為研究明以后江南的建筑藝術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洽灣胡氏宗祠規模宏大,古樸秀麗,做工講究,選材精細,用材碩大,裝飾精美,最大的木柱柱徑460mm,鋪地的石板最長達5米,前堂明次間脊檁表面彩繪圖案栩栩如生,為典型的明代江南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構架混合磚木結構建筑,具有江南建…[詳細]
任天公祠
  任天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門塘北岸,清同治十二年(1873)為村中謝氏第十四代子孫謝任天而建,1996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兩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9.45米,總進深14.9米,占地面積約142平方米。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紅砂巖墻裙、勒腳、門框、柱及柱礎;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墻,灰塑龍舟脊,上立一對鰲魚,綠琉璃瓦當及滴水。門前有三級紅砂巖臺階,左側立有4塊進士麻石旗桿夾。大門上方紅砂巖陽刻“任天公祠”4字,門兩側懸木對聯。大門內有屏風,屏風上方懸3塊進士、舉人木匾。二進“敬思堂”,后部置神臺,上供奉謝氏明十三世至民國廿四世祖先牌位。該祠對研…[詳細]
尚書王公祠
  尚書王公祠位于天河區車陂村祠堂大街20號。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重修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光緒二十九年(1903)、2000年。坐北朝南,三間三進,總面闊28.50米,總進深39.50米,占地面積1125平方米。硬山頂,博古脊上有彩色灰塑,人字形封火山墻。青磚石腳。頭門面闊3間,進深兩間,九架。地面鋪紅色大理石磚。前廊左右各有一石包臺,臺上各立兩根方身石檐柱,柱頭上挑出石雕麒麟。兩根檐柱之間石蝦公梁撒花那個有雕花石駝峰和十字斗拱。梁架上的木梁和駝峰、斗栱上有簡單夫人雕花。彩色雕花封檐板紋飾也較簡單。山墻墀頭上有施磚雕文官出行圖,非常精致。石門額陽刻“尚書王公祠”,上款“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不卡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一 | 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