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

景賢賈氏宗祠
  景賢賈家古村依山傍水,村內古巷道縱橫交錯,路面皆用青磚、麻石鋪設,深深的車轍印痕是賈家村滄桑歷史的見證。古村排水系統科學合理,沿用至今,村內散布著12口水塘,用以調蓄雨水、吞吐淤泥。古建筑歷史悠久,庵、堂、祠、寺、觀、書院遍布于古村內外,抬轎、神龕、匾額、古陶瓷、木質家具等文物眾多,七級玉塔矗立于古村前的田野上。 稱賈家為現實中的“榮國府”,是說賈家的官宦發達。對此,從村民口口相傳的一個掌故可以說明:因為賈信身為朝廷要員,與皇室關系密切,賈信的父親賈季良在入宮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會跪拜男性的皇室成員,而拒絕向女子跪拜,理由是“左腳踏金,右腳踏銀,怎肯低頭拜婦人?”以顯示自己的不尋常。 當然,對…[詳細]
梁水鎮范公祠
  范公祠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梁水鎮內梁水鎮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范公祠是1941年4月聊城軍民紀念為抗戰捐軀的范筑先及抗戰將士而建,原建筑面積為4899平方米,有正門、大殿、二殿、東西廂房、紀念塔等建筑,現僅存正門及紀念塔。正門寬2.24米,高2.95米,左側門墻內鑲有聊城縣革命委員會立的范公祠保護標志碑,門前左側立有東昌府區人民政府保護標志碑。紀念塔高15米,聳立于山門后,莊嚴肅穆,為四重檐六棱形磚塔,正面刻有“山東省第六區抗戰先烈紀念塔”字樣,塔身有蔣介石題寫的“精神不死”、林森題寫的“忠烈光榮”、李樹春題寫的“光前裕后”、齊子修題寫的“殺身成仁”、王金祥題…[詳細]
內江王家祠堂
  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990平方米,由山門、正廳、戲臺、左右廳、東西廂房、青石院壩組成。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山門為六柱五間四滴水式門罩建筑,上 書“王氏祠”;正廳為磚木結構硬山式屋頂、抬梁式結構,廳前為五級階梯式踏道;正廳屋頂脊飾為兩條直徑約0.3米粗、相向對峙的龍,雙龍之間是一座用青石雕刻、高約2米的六角形寶塔,塔座為蓮花,塔身雕龍刻鳳,造型精巧。戲臺為斗拱木結構,雀替、臺沿上有大量鏤空或深浮雕人物、龍獸、花飾等圖案。四川內江王家祠堂其飛檐、脊飾、封火墻、石刻、木雕、塑像保存完好,代表了清朝中期精湛的建筑藝術水平。古韻盎然的山門為六柱五間四…[詳細]
諸暨蔣氏宗祠
  在浙江省諸暨市浬浦鎮東南方向約二公里處,有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村莊,那就是盤山村。因其村后之山形如石磨,又似仰放的盤子,故名磨石山村,解放后改名為盤山村,盤山村文化禮堂就坐落其中。在盤山村中央,這座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建筑面積就達870多平方的蔣氏宗祠依然屹立。它和許多宗祠一樣,連進三透,由前廳、中廳、后廳、萬年臺及左右側廂組成,具體是何年何月哪位族人建造,無論是歷史還是族譜中,都已經無法尋找真實的記錄了。2010年,蔣氏宗祠被列入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在上級政府和蔣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對宗祠進行了修繕。隨著時代的發展,蔣氏宗祠還不斷注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去年,還新建了文化禮堂,在左右廂房設…[詳細]
定安張氏宗祠
  張氏宗祠位于海南定安縣城定城鎮東南20多公里處永豐鄉高樹林村,是一座有正屋和橫主席臺的院子。張氏宗祠那里陳列的主要是清代探花張岳崧的著作、書畫、對聯、碑帖匾額、印章等遺物和晚清名人關于記述張岳崧生平事跡的文章著作,對了解和研究張岳崧及晚清海南的歷史、文化具有較重要價值的張氏宗祠。張氏宗祠的張岳崧,字子駿,又字翰山、瀚山,號覺庵,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海南省定安縣永豐鄉高林村,上祖籍福建莆田縣,宋嘉定年間遷瓊,其祖為瓊山尹,張氏宗祠故落籍瓊山。張氏宗祠后遷定安。張氏宗祠張岳崧自小聰明好學,《翰山公行述》中記述:七八歲時,或偕童稚釣游,每挾書與俱。十歲時,負芨瓊山縣蔡南昭為師,學業進步…[詳細]
安氏家祠
  安氏家祠位于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估衣街施醫局胡同2號,年代為清代。楊柳青安氏祠堂始建于1720年,原為住宅。1934年,該建筑改為家祠,后幾易其主。2001年,該建筑被辟為安氏祠堂并被西青區人民政府批為西青區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對安氏祠堂進行修復。2003年9月28日,安氏祠堂成為楊柳青年畫館并對外開放。院落中間設穿堂,將建筑分為內、外兩進院落。外院立有一通“安氏家祠記”石碑,是1934年楊柳青安氏后代安文忠(字藎臣)所立,由四川總督王人文撰文,楊柳青人戴文熙書丹。碑陰篆書鐫刻“享祀不忒”,碑陽為顏體楷書“安氏家祠記”碑文。楊柳青安氏原籍浙江紹興,一路經保定,過北京,終定居楊…[詳細]
合肥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孝肅公祠”,是祭祀包拯的專祠。“孝肅”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賜給他的謚號,以評價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位于合肥市環城南路東段的一個土墩上,原建筑物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廬州知府宋鑒在此修建包公書院,故名為包公祠。可惜在太平天國時期遭受戰火毀壞。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李鴻章籌白銀2800兩加以重建,規模依舊,只增添了東西兩院。當祠堂落成之時,李鴻章曾寫一匾額,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時任湖廣總督、因母喪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掛上“色正芒寒”的橫匾。李鴻章不好相爭,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寫一篇《重修包孝肅公祠記》刻石于祠后。這塊碑文現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側。今天看到…[詳細]
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縣保有明清風格古祠堂700多處,規模大、結構美、功用廣、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有著極高的研究、觀賞、旅游價值,有8處已列入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題字“古祠堂之鄉”。汝城古祠堂是江南一朵瑰麗的奇葩。汝城古祠堂多。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縣,36萬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著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風格各異,星羅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古祠堂美。美在華麗、凝重、莊嚴,美在滄桑、古樸、久遠,美在豐厚、載物、適用。從選址造型、布局朝向、風水環境到山水田林路、門坪巷房墻的整體和諧,從建筑…[詳細]
禮嘉王氏宗祠
  禮嘉橋王氏宗祠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魚池村,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清雍正年間(1723—1735)增建后進,嘉慶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舊址上擴大祠堂規模,歷時8年建成。禮嘉王氏宗祠,歷史比較悠久。據《周陳王氏宗譜》記載,中沙禮嘉王氏是周陳王氏是隨北宋南渡而來到武進禮嘉的。中沙周陳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脈的后裔,而王旦的父親王祜(王晉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當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大文豪蘇東坡收入《古文觀止》的名篇“三槐堂銘”說的就是這件事。以后,王氏子孫不論遷徙何處,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王氏宗祠原為五楹四進,中…[詳細]
肇慶包公祠
  肇慶包公祠位于肇慶城西,是一座仿宋建筑群,除牌坊、山門外,還有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亭、廊、井等,占地面積11500平方米,與其他包公祠相比,其規模位于前列,也體現了嶺南古建筑的特色和風格。包公祠是為紀念宋代名臣包拯而建的,包公在肇慶任端州知州3年,為官清廉,大辦實事、造福端州,離任肇慶時不持一硯歸,其政績顯著,深受黎民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宋代百姓就建立包公祠來紀念這位清官,甚至還將他神化了,希望得到他的神明庇佑,能夠逢兇化吉。宋代名臣包拯,為官剛正廉明,不畏權貴,執法公正,鐵面無私,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敬頌。包拯在肇慶任端州府尹三年,為端州人民挖井引水,開荒教學,留下不少歷史古跡。肇慶包…[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影院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在线 | 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