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瑯岐朱子祠
  瑯岐朱子祠位于馬尾區瑯岐鎮下岐村,又名紫陽祠、羅峰書院,是奉祀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殿堂。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兩進,由前院天井回廊、殿堂,后院天井、文昌閣以及祠左側通廊、廚房等組成,總建筑面積750多平方米。瑯岐朱子祠又稱朱文公祠、紫陽祠,既是奉祀朱熹殿堂,又是作為書院供學子讀書會文。祠內有3塊重修碑,記載當年重修朱子祠有關事宜。祠為二進院,由前院、回廊、殿堂、后院及文昌殿組成,抬梁加穿斗木構架,殿堂面闊三間、七柱,文昌殿面闊五間、進深三柱,祠左側有通廊,風火土筑馬鞍墻,建筑面積750平方米。2017年再次重修,基本保持清代古祠堂建筑風格。瑯岐竹浦朱子祠是奉祀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殿堂。對于研究朱熹在福州地…[詳細]
上寺
  上寺,又稱紫府廟,位于代縣新高鄉潘家莊村南。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碑載,明萬歷十八年(1590)、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四十一年(1776)、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修。獻殿和正殿為明代遺構,余皆為清代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積1571平方米。二進院落布局,主院中軸線上建有戲臺、獻殿和紫府殿,兩側為東西配殿。東側院南并排建有玉皇殿和關帝殿。紫府殿與獻殿相連,屋面呈勾連搭式,臺基共用,磚砌臺基,基寬12.4米、深13.7米、高1.25米。紫府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前檐柱頭斗栱三踩單翹,平身科每間二攢,前檐明、次間施四扇六抹格扇門。獻殿卷棚硬山頂,四檁無廊式構架…[詳細]
塞格孜亞巖畫
  塞格孜亞巖畫。位于柯克亞鄉普薩村西南約20公里、喀喇昆侖山北側山谷之中哈拉斯坦河邊。1、塞格孜亞巖畫(1)。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坐標為:東北角:東經76°56′49.9″;北緯37°11′18.5″東南角:東經76°56′50″;北緯37°11′18″南角:東經76°56′49.7″;北緯37°11′17.8″北角:東經76°56′49.5″;北緯37°11′18.8″海拔2115米2、塞格孜亞巖畫(2)。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坐標為:東北角:東經76°56′59.2″;北緯37°10′49.9″東南角:東經76°56′54.7″;北緯37°10′51.9″西北角:東經76°56′59″;北…[詳細]
王家謨烈士故居
  王家謨烈士故居位于象山縣丹西街道北山路14-16號,故居是丹城西橋頭王家之上道地西廂房,系烈士誕生與成長之地。故居座西朝東,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造,雙坡小青瓦屋面,通面寬13.20米,進深5.0米,分隔成三間一弄。明間五架梁、穿斗式,前檐出挑,露明,故居保存完整。2006年烈士百年誕辰紀念之際,作了整修,布設了《王家謨烈士史跡陳列》。2007年10月30日被公布為第六批象山縣級文保單位。 王家謨,一作嘉謨,小名小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先后擔任中共寧波地委技術書記、組織部主任、地委書記,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主任、省委代理書記等職,是早期中共寧波地委和省…[詳細]
中央蘇區閩西虎崗保衛戰舊址(永平橋)
  中央蘇區閩西虎崗保衛戰舊址(永平橋)位于虎崗鎮虎東村,年代為1930。中央蘇區閩西虎崗保衛戰舊址(永平橋),位于虎崗鎮虎東村木坑入口處,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嘉慶三年增修。該橋占地140平方米,南北走向,單孔石砌廊橋,橫跨于自西向東流的永定河上。橋全長34.2米,寬4.2米,橋面距水面13.2米。懸山頂,山墻擱檁。兩側橋欄均為三合土夯筑的墻體,通高4.7米。南側橋頭設一座“永平公王”神位,該橋原為高陂鎮通往虎崗鄉的必經之路。1930年12月,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遷駐虎崗,虎崗成為閩西蘇區首府。為保衛虎崗、保衛閩西蘇區政府安全,在該橋設立哨所,由時任紅軍連長的張愛萍部鎮守。當…[詳細]
府城隍廟遺址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內西南街。據記載,正定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北向南,中軸線上的建筑從南至北依次為戲樓、旱橋、牌樓、山門、正殿、后寢宮。其兩側是東西兩廡和正殿左右的配房,以及后寢宮兩翼的附屬建筑。整組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布局嚴謹,主次分明,是集藝術、文化于一體的典型的中國道教廟宇殿堂布局。城隍廟從落成之日起即成為正定道教活動中心。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府衙所設管理道教事務的官吏——道紀司都紀、副都紀,縣衙所設道會司道會都住在城隍廟內,主持廟內和地方道務。遺憾的是,1966年城隍廟被視作“破四舊”的重點對象,神…[詳細]
永豐閩越王廟
  永豐閩越王廟原位于閩侯荊溪鎮永豐村,始建于南宋,現存清代建筑,占地約2500平方米。主體建筑有戲臺、看樓、鐘鼓樓、拜亭、正殿等。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戲臺和拜亭上裝飾有精美的木構藻井,鐘鼓樓飛檐翹角,工藝精湛。正面為牌樓式廟墻,正中大門上方鑲嵌石匾二方,上匾刻“敕封漢閩越王”,下匾刻“臨水境”。廟內主祀西漢初分封的閩越國王無諸,左右間分別奉祀臨水娘娘陳靖姑、南宋理學家朱熹。該廟是福州地區民間信仰宮廟建筑的典型實例。有一定文物價值。1999年公布為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因福州三環路懷安大橋建設用地,經省政府批準遷建于東側山麓新址之上。然而據網友跟蹤發現,永豐閩越王廟遷建過程中,并未按新…[詳細]
大基山摩崖石造像
  大基山摩崖石造像位于萊州市程郭鎮下董家村南,大基山北麓的一個小山坳里。分布面積約1.7萬平方米。造像共7尊,均鑿刻于山谷的東部與南部崖壁之上,大小不一,其中5尊為坐像,2尊為立像。坐像多身披通肩大衣,結跏趺坐于方臺上。立像多為菩薩像,著長裙,披帛巾,下擺外展,跣足。造像均開鑿于蓮瓣形龕之中,有的龕下雕鑿兩層臺階。造像風化及人為破壞嚴重,除坐南向北的立像頭部損毀較輕保存尚可外,其它頭部均遭損毀,南崖東起第一石造像破壞最為嚴重,只殘留佛龕及造像一小部分。根據造像的雕鑿風格,初步認定為北齊時期造像。造像前為一寬闊平地,有殘磚殘瓦分布于地面,可能為寺廟遺址。大基山石窟造像是萊州境內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詳細]
舊縣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敦和堂)
  舊縣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敦和堂)位于舊縣鎮河西村,俗稱為桅桿屋,清朝雍正二年(1724)動工始建,耗時20多年。清同治三年(1864),遭太平軍燒毀后重建,保存直今。坐北向南,占地2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000平方米,四進五列客家圍屋式建筑,磚木結構,正廳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1929年起,不僅承擔著中央蘇區基層政權組織辦公重任,還在較長時期內是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上的一個交通站。保護范圍:東側向外延伸4米至水溝,南側向外延伸20米至圍墻,西向外延伸4米至水溝,北向外延伸4.8米至陳振生宅圍墻。建設控制地帶:東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0米至水溝,南側自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5米至村道北沿,西側…[詳細]
穎川垂蔭民居
  “穎川垂蔭民居”位于南昌縣幽蘭鎮黃坊村后房黃家自然村西(12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60平方米。該建筑青灰磚外墻,下部為六層大塊紅砂巖肋石,硬山頂防火山墻,南側大門上有紅砂巖石雕花門罩,大門上方有“穎川垂蔭”匾額。內部是兩進一天井穿斗式木結構。第一進兩側的正房為兩層結構,正中設中間可開門的雕花木玄關,天井兩側的廂房花窗與雕花木玄關共同組成一組精美的木雕花群,廂房隔墻亦由雕花石件拼鑲而成。第二進中堂為兩層,柱間上下兩塊雕花枋,枋間另繪白底墨畫,柱下墊覆蓮狀木櫍,下為八邊形石礎。該建筑木雕和石雕技藝精湛,對研究民國早期民居建筑提供了實證。后房黃家自然村東側緊傍鄉級水泥公路,公路東側為流灌水渠。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网址 | 永久免费的污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亚洲免费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视频 | 一级按摩a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