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柴經石刻
  柴經石刻于海曙區集士港鎮深溪村長壽寺山門前,由兩通敕命碑及一匹石馬構成,均刻于明嘉靖年間。兩通石碑并排放置,一通立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碑額上鐫“敕命碑”三個篆體大字,全碑長1.88米,寬0.94米,全文皆由正楷書寫就,共49行,內容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皇帝敕命,下部為柴經的回復;另一通碑立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碑刻的尺寸、碑額、字體及形式與前一通相同,上部分內容同為皇帝敕命,下部為柴經書就的“恩瑞記”。石馬放置于兩通碑刻之前,高1.5米,長1.9米,基座寬0.4米,雕刻精美,形態生動。 目前,兩通碑記及石馬均保存完整,其中碑刻文字流暢,書寫規整,筆法遒勁有力,而石馬造型生動,具…[詳細]
感應泉
  感應泉位于縣城北面的仙宮嶺下。宋代鄒浩(原吏部侍郎)建于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井深3.3米,井口內徑0.8米,井臺占地面積約14平方米,井北面用石塊砌有扇形護墻,護墻中間嵌有石碑,上刻“感應泉”三個隸書大字。井旁東側立有石碑兩塊:一為民國8年里人陳炎武重刊立的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始得感應泉詩并序》,一為民國8年里人劉廷年立的《鄒道鄉平樂城北感應泉記》。據民國29年版《平樂縣志》載鄒浩《感應泉銘》曰:“昭州江水不可飲,飲輒發瘴,日用汲井乃在二三里外,又石路崎嶇,忽于所居樂川之上仙宮嶺之下有泉出焉,甘涼瑩澈。一邦之井無與比者……日得四五斛,用遂有余,而人不勞,名之日感應泉…[詳細]
鶴山文峰塔
  鶴山鎮單溝村7組文峰塔,在城東六里蒲江河龍潭子北岸高崗上。原有古塔一座,毀于明末戰火。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蒲江貢生王引恬等四十三人發起重建,報經知縣康文蔚批準,發起募捐,經幾個月時間建成,用錢一千一百余貫(一貫一千枚小錢,計用錢110萬)。竣工之日,知縣康文蔚主持宴會慶祝。文峰塔系一座密檐式磚塔,屬于風水塔。七級石砌塔基,高1.2米,邊長4米。第一級向西開塔門,高2.6米,寬67厘米。塔門上 書“文峰塔”三字。塔身六角形。二至七級,均六面開一小窗。塔身中空,過去安長木梯上下,通高18.3米。民國十七年(1928年),彭家光《文峰塔》詩:文筆高峰白塔幽,潛龍靜臥水東流。山開屏障連城郭,浪…[詳細]
陳氏宗祠及石刻
  陳氏宗祠及石刻位于海曙區古林鎮西洋港村西洋港自然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代至今多次維修,現建筑為清代重建。主體坐北朝南,合院式結構,由門廳、大殿、東西廂房及戲臺等建筑構成,石刻放置于宗祠之后。 整個宗祠外墻建筑均硬山造,門廳面闊七開間,進深三柱七檁,穿斗結構。戲臺位于門廳明間后部,單檐歇山頂結構,內施藻井。大廳面闊七開間,明間抬梁結構,五架抬梁,前為卷棚頂,后設雙步梁,次間用中柱,進深六柱十檁,梢、盡間進深七柱十檁。廂房位于天井兩側,均面闊兩開間,抬梁結構。碑刻分別位于廂房大墻外側,分別為撰于清道光四年、同治八年。陳氏宗祠格局完整,牛腿、雀替等裝飾雕刻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保護價…[詳細]
田心圍
  田心圍位于龍南縣武當鎮大壩村,建于明末清初,整體結構前低后高、前方后圓。楊太圍是房間最多的客家圍屋,達600多間。圍屋中心是一棟三堂式祠堂,外有三條圍攏屋環抱,正面設有角堡,除正中大門外,兩翼各設一側門,側門設計成城樓樣式,兼作圍屋的炮樓,門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整座圍屋高兩層,外墻均用鵝卵石和三合土筑成,內墻多用土坯磚砌壘,圍內皆用自然卵石鋪地。田心圍是當地最古老的一座大村圍,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圍內最多時住過900多人,是贛南現存年代最早、面積最大、居住人數最多的一座圍攏圍式圍屋。該圍對研究贛南圍屋的早期建筑形式和圍屋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2005年贛州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詳細]
薛家莊關帝廟
  薛家莊關帝廟位于汾西縣僧念鎮薛家莊村,時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坐北面南,一進院布局,占地面積816.5平方米。中軸線上建有戲臺、正殿,兩側存東西配殿、東西耳殿(磚窯各1孔)、西窯(4孔)、南窯(1孔)。山門建在廟院東南部,廟院東南角設有二門。薛家莊關帝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因與薛家莊節孝祠等9處距離較近,合在一起劃定)以薛家莊冶鐵窯址文物本體為界,北向外延伸100米,東以薛家莊冶鐵窯址、薛家莊北遺址文物本體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以薛家莊北遺址、薛家莊遺址文物本體為界,向外延伸100米,西以薛家莊遺址文物本體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長約654米,東西長約994米,面積為59…[詳細]
莘村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又名宗圣南支。位于北滘鎮莘村村。建于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年)。光緒己丑年(1889年)重修。坐東向西,三間三進,總面闊13.1米,總進深43.2米。硬山頂。頭門兩側是石包臺,門墻上繪有黑白的壁畫。大門上彩繪“門神”,畫像依稀可見。門上保存有獸形銅環一副。封檐板長達13米,雕有精致花卉紋飾。廂廊的瓦廊處有高脊筑起,飾以灰塑。中座面闊三間,寬13米、深11.45米。后墻掛大木牌匾“大學堂”、“竹齋康衢敬書”。后座面闊三間,深9.75米。后墻懸掛木牌“印心嫡派,告天啟四年歲,在甲子仲春既望吉旦,賜進士第文林郎知順德縣事吳裕中題”。祠兩旁均有青云巷,巷口內砌有3米長、1.5米高的…[詳細]
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龍川縣佗城鎮三印村上印寨。1928年春,龍川縣早期共產黨人、廣州“農講所”第二期學員、四甲青年黃克,在參加廣州起義后奉廣東省委之命回鄉組織革命斗爭。黃克回到龍川后,改選了龍川特支,任龍川特支書記。2月初,黃克在四甲上印寨組織召開附近鄉農會、縣農協會和農民自衛軍代表大會,成立龍川縣蘇維埃政府,下設財政、宣傳、農運、軍事等4個部。大會推選黃克、黃覺群、楊復生、陳濟平等人為政府執行委員,黃克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并將四甲、坪田及鶴市、通衢、登云、黃布等地革命武裝合編為“東江工農革命軍第一軍”,東江特委巡視員劉琴西掛軍長銜。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精神,配合中共東江特…[詳細]
榠樝祖廟
  榠樝祖廟,位于海曙區鄞江鎮梅園村梅錫自然村。始于宋,現為清代建筑。據《鄞縣通志》記載:榠樝祖廟,祀宋康孝子用錫。宋開慶間里人聞時政創建。據傳用錫事寡母至孝,母愛食榠樝(中藥材),手植以供親。鄰有親病者,乞食其果,食之皆愈。后人感其孝德,立廟祀之。該廟座北朝南,通面寬17.4米,進深31.3米。建筑面積544.6平方米。由門廳、天井、大殿三部分組成。門廳寬16.8米,正中大門,兩側偏房,門前廊頂卷棚式,柱枋牛腿等部件雕有獅子、人物圖飾,工藝較為考究。中間天井、戲臺,左右兩廂各三間。后殿梁架明間抬梁式,兩邊為五柱七檁穿斗式。殿前廊上卷棚頂,柱頭、枋額、牛腿雕刻人物鳥獸,全部油漆、貼金,工藝精細高巧…[詳細]
聚史鄉革命烈士紀念碑
  聚史鄉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和平縣彭寨鎮聚史村聚史小學南邊的和尚山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聚史地區共有11位革命烈士犧牲。為了告慰烈士英靈,弘揚革命傳統,建國初期中共聚史鄉黨支部、聚史鄉政府,在聚史小學右側和尚山上,修筑了“聚史革命烈士紀念碑”。原和東區委書記梁錫祥,為革命烈士紀念碑撰寫碑文。該紀念碑始建于1984年,1986年12月重修并擴建。磚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米,三級方塔形,底邊1.5米,高5米,北面陰刻“聚史鄉革命烈士紀念碑”,南面陰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中共聚史鄉黨支部、聚史鄉人民政府”。北面二級塔身中嵌花崗巖石碑刻,鐫刻紀念碑序。南面碑刻鐫刻烈士芳名,依次是:黃樹端、梁…[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