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橋營古民居建筑群
  石橋營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平頂山市新華區香山管委會石橋營老村,是歷史上香山街所在地,民俗文化傳承連綿不斷。它繼承了香山街的觀音文化(神話傳說遺跡如一步兩眼井、三步兩孔橋)、農耕文化、古寨文化等。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詔以山西移民為主在寶豐縣境設軍屯營三十四營,石橋營為其中一營。清咸豐年間又在明代基礎上擴建周長1600多米的青石大寨一座(此寨現存三分之一)。寨內一條主街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小街數條,寨內民居絕大多數青石墻體,磚木脊坡式瓦房或樓房。現存的明代、清代、民國等老建筑分布在村莊中。五脊六獸硬山頂,青磚高浮雕花脊,房坡覆蓋灰色小板瓦,屬于典型的中原民居風格。這些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類型…[詳細]
大埔城戰斗舊址
  大埔城戰斗舊址位于莆田市仙游縣園莊鎮高峰村寨里自然村。1949年5月20日,國民黨-武裝進攻慈孝游擊區。由于慈孝游擊隊只有30多人-,武器彈藥少,勢單力薄,遂派人趕往惠安聯絡,請求惠安縣游擊大隊支援。當天,惠安游擊隊在中共惠安縣工委書記朱漢鷹的率領下向慈孝行進,與慈孝游擊隊匯合,在義路前梧村稍事休整后,登上大埔城對面的半嶺山,準備攻打國民黨-武裝駐地大埔城。當晚9時多,游擊隊埋伏在大埔城外密林里待命,11時行動開始,一時間,處于崇山峻嶺中靜謐的大埔城內外,陣陣-聲與叫喊聲連成一片,震天動地。在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打下,國民黨-武裝匆忙應戰,敵軍見游擊隊攻勢銳不可擋,只好邊打邊退,從西門撤出大埔城…[詳細]
反討赤捐大示威集合點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正定鎮西南街,原府城隍廟門前的戲樓處。事情發生在1927年6月16日。當時攝于北伐軍強大威力,駐河北的奉軍即將退敗的前夕,為搜刮民財,提出預收1928年錢糧,且每畝地附加“討赤捐”2.5元。本來1927年上半年已預收了當年的錢糧,加之正定遭受雹災,人民生活極端困苦。中共正定縣委在省委解學海同志的直接領導下,根據廣大群眾反抗軍閥、反抗苛捐雜稅的強烈要求,決定借舊歷五月十七日城隍廟的機會,發動群眾抗交1928年“上忙”和“討赤捐”的斗爭。6月16日這天,組織發動了萬余人,集結到事先規定的城隍廟前戲樓西北角的廣場。正定縣委書記尹玉…[詳細]
石林縣革命烈士紀念塔
  位于昆明市石林縣城雙龍山雙龍廣場。石林縣革命烈士紀念塔建于1957年12月,座北朝南,塔周蒼松翠柏,鳥語花香。塔體用石灰石砌筑,高20米,由座基、敘文亭、塔峰三部份組成。座基呈方形,底邊長9米,高1.4米;敘文亭為四面體,邊長2.20米,高7米,四壁皆嵌平石,上 書-彝漢兩種文字。彝漢文字陰刻楷書橫寫,漢文共2426,彝文2351字。記述了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歷次抗擊侵略的戰斗和革命斗爭中犧牲的路南籍英烈事跡。塔峰下部為方柱體,頂呈三角錐形,高近10米,東西兩側各設兩層護石。南、北兩側皆嵌平石板,南鐫“革命烈士紀念塔”六個大字,北刻“永垂不朽”四個金色大字。敘文雙龍廣場革命烈士記念塔落款…[詳細]
東門劉氏祠堂
  東門劉氏祠堂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東風社區,年代為清雍正年間(1723-1735),類別為古建筑。該祠堂位于城南東風社區三姓路。始建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清雍正年間(1723-1735)依明代舊制重建,民國初重修。坐西北向東南,為磚木結構廊院式建筑,進深45.5米,面闊14.6米,占地面積664.3平方米。該祠堂依坡地之勢自低而高,層層遞增,為穿斗抬梁式梁架,青瓦雙坡頂,頂脊兩端為鵲尾翹角,兩側馬鞍形山墻前銜接門樓山墻,后接人字院樓。祠共三進,由戲臺、天井、廊樓、拜庭、天井、祖堂、寢房組成。祠祖堂為三間,前廊柱以三跳斗拱挑檁出檐,整個屋架以明式構架斗拱。透出清代華麗、精細的雕飾。祠內…[詳細]
廣源閘橋
  廣源閘橋,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底區紫竹院街道轄區,東與紫竹院公園相通,西靠延壽寺、萬壽寺。廣源閘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89年),俗稱豆腐閘,是元代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住持修建的白浮引水工程上的一座重要水閘。該閘是元代通惠河上游的頭閘,其結構大體分為閘門、閘墻和基礎三部分。呈西北東南走向,閘口寬約13米,長約6米。歷史上,廣源閘不僅有調節河水流量、控制水位高低的作用,而且在閘上鋪設木板,又具有橋的功能。廣源閘是元代以后帝、后們出京游玩的重要轉船處。因廣源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自元代后歷朝都對其精心管理。新中國成立后,廣源閘仍為木橋,1979年落架大修,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并置欄桿。又于1…[詳細]
日寇“華中礦業公司”遺跡
  遺址包括“萬人坑”、“殺人場”、碉堡及住房等,散布于茅洋砩礦礦區附近。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軍二百余人,押解五百余名勞工侵入茅洋,開設“華中礦業公司”。隨后,強劃礦區,驅趕居民,建筑碉堡,布設電網,掠奪砩礦資源。“萬人坑”在茅洋上湖山麓,分東西兩處,相距十一米。被日寇打死、病死或塌方、冒頂、0致死的礦工均拋尸于此,約二千七百余人。一九六二年曾掘出累累白骨。現東處已種莊稼,西處仍為荒地。“殺人場”在龍角山山腰,距“萬人坑”百余米,是日本侵略軍殘殺抗日志士和無辜群眾的地方。碉堡現存三座:一座在水井頭山,有槍眼五個,控制礦區西部通道。一座在烏石峧,分上下兩層,有槍眼五個,瞭望孔三個。再一座在…[詳細]
百丈巖摩崖
  百丈巖摩崖位于溫嶺市城東街道巖下村百丈巖南陡壁上。摩崖共題有四首詩,外有框,楷書,從東至西排列。總面積約為3平方米。第一首詩框高56厘米、寬38厘米,是一首七絕:“云根秀撥五龍巔,遙立兒孫滿眼前。取有天梯長萬丈,星漢何必問張騫。”落款為“白岡陳崇為”。第二首詩框高68厘米、寬40厘米,是一首五律,大致可以辨認:“□□□山曉,煙霞接舍濃。巖高昂白象,湖闊臥蒼龍。壁生離籠鳥,□□種□農,□□□□□,白鹿悅芳洞”。落款為“白岡陳崇為”。第三首詩從痕跡看是一首五絕,框高44厘米、寬40厘米,除落款“敬軒陳崇賓”可識外,余已不可識。第四首詩框高86厘米、寬60厘米,是一首五律,是四首詩中最清晰的:“青山…[詳細]
梁元桂故居
  時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鎮歇馬村六巷1號此故居是同治年間臺灣知府、二品官員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辭官后的居所,為其父梁日藹所建,1840年破土動工,1842年竣工,歷時兩年,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筑,墨綠色琉璃剪邁,是當時歇馬村為數不多的石腳墻屋之一。梁元桂,字世液,號馨士,圣堂鎮歇馬村人。自小聰穎好學,縣試冠軍。道光(1846)丙午科順天舉人,咸豐(1852)恩科進士(又稱“進士第”),欽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寧府、邵武府、臺灣府知府,福建臺(灣)彭(湖)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副欽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級,光緒元年(1875)任福建監試等職。解放后沒收地主官僚的財產,梁元桂故居被分給兩戶貧農居住,…[詳細]
水月宮(水月禪寺)
  水月寺:原名觀音堂,位于陸豐市金廂鎮觀音嶺頂。始建于明萬歷八年(1580),原是一間小廟。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擴建,改稱“觀音禪堂”,清咸豐十一年(1861)建造山門,易名“水月宮”。水月寺的建筑布局由山門、前殿、正殿、左右禪房等組成,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前,水月寺屬碣石元山寺分院之一,由元山寺派僧人管理,今寺旁尚保存清末水月寺僧人的墓塔3座。新中國成立初期,水月寺被改作他用,僧人離棄,停止宗教活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貫徹落實宗教政策,于1983年11月8日,定為陸豐縣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在海內外佛教信眾的支持下,籌資修建。1995年,又在水月寺左側擴建大雄寶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直播 | 亚洲综合不卡一区 |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亚洲日本无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