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啟明樓
  啟明樓位于饒平縣上饒鎮二善村樓子背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坐東向西,呈圓形,直徑100米,占地總面積約7951平方米。二環圍,內圍前平房,后三層樓房,共分32開間,中心處辟有內埕,水井1口,-前平房,后二層樓房,共分48開間,門前池塘1口。石墻基,石構門樓,墻體由黃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懸挑。該樓保存較好,外表美麗壯觀,是清末土樓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春紅四軍標語
  1929年8月紅四軍進駐永春橫口、一都時,十分注重革命宣傳工作,沿途處處刷寫標語,張貼文告,散發傳單,宣傳革命道理和紅軍的宗旨。橫口和一都許多房子外墻上,至今仍保存著當年紅軍刷寫的許多革命標語。現在郭氏家廟墻上仍完好地保存著兩條紅軍標語:“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共產黨打倒帝國主義”、“都市是人類的墳墓,鄉村即我們的樂園”,后一條標語反映了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經過血的教訓,深刻認識到只有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戰略方針,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真理。另有刷寫于橫口鄉環峰村的“思義稅典”厝、進興堂的紅四軍標語,保存較為完好。“思義稅典”厝的標語有:“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打倒勾結帝國主義的國民…[詳細]
松田狀元祠
  狀元祠,又稱中溪彭氏宗祠。位于安福縣楓田鎮松田村松田組,東經114°4046.9〃,北緯27°2212.5。2002年5月16日公布為安福縣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景泰庚午年(1450),彭琉負責建造,歷時五年。祠前為狀元坊,坊前為狀元坪,坪前為兩口風水塘,水塘前有條小溪,長年流水不息。宗祠三直二進二天井,硬山式,長46.5米,寬23米,總面積-.5平方米,規模巨大。前棟中間有大天井,兩邊是廂房。中棟飛檐翹角,兩邊與廂房相連。樓為鐘鼓樓,樓下為正堂,堂后木壁上雕有24孝圖。后棟寬敞,是春秋祭祀祖宗之享堂,有8根大柱豎立。上懸“惇敘堂”金色匾額。大柱上掛有明代楹聯一副:“兄狀元,弟會元,六年間,壓…[詳細]
龍山所城
  龍山所城位于慈溪市龍山鎮境內,明御倭苦戰地石塘山和伏龍山之間。據慈溪、鎮海二縣縣志記載,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以定海縣龍頭場石塘團之址筑城鑿池,建北門。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將城增高八尺,再建東南西三門,上冠以樓,外羅月城,浚子池于城之外。城周圍三里一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寬二丈,環置敵樓警鋪各二十,雉堞八百五十六,東南西三門之外構吊橋。城中建有所署、城隍廟、旗朵廟等,設正千戶、副千戶、鎮撫、百戶官員十六名,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龍山所明代屬觀海衛管轄,連同三山所組成一衛二所、水火相濟的防倭體系。嘉靖年間倭寇騷擾,遍海為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倭船23艘、倭賊1600余人登劫鳴鶴場,又倭…[詳細]
澄海丹砂古寺
  澄海丹砂古寺 位于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虎丘山西側。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被倭寇焚毀。天啟四年(1624年)僧真聞重建。崇禎年間鄉宗伯黃錦,御史陳朗弼重修,后又毀。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僧得源募建,改觀音殿為藏經閣。至清康熙初遷海又毀。康熙十九年(1680年)邑紳楊鐘岳帥僧如廣募修,二十三年由知縣王岱題匾額。古寺山門內設元帝樓,二十三年邑諸生鄭等重建,移神像于藏經閣,改祀文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照賦重修后殿及僧房。明成化至弘治期間,住持僧道曾在該寺為潮汕民眾傳授武當拳,稱“結梅會”,以御倭寇襲擾。武宗年間停止拳類活動。后由潮州開元寺派僧來此住持。寺院為三進院落式布局…[詳細]
紅軍“六甲之戰”遺址紀念碑
  1936年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白子村一帶(原六甲),與追敵孫渡縱隊展開激戰,殲敵400多人,贏得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寶貴時間,史稱“六甲之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粉碎敵人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陜北,同年11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肖克等同志的率領下,堅決執行毛澤東的革命路線,實行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自湖南桑植出發,突破敵人的-,轉戰湘黔邊境,徊旋烏蒙山中,甩開敵人,到達云南。1936年4月6日,紅二、六軍團勝利到達尋甸縣城,次日繼續西行,集結于柯渡、可郎一帶,敵人企圖從東、西、南三面包圍紅軍,紅軍總指揮部識破敵人的陰謀,六師返回阻擊,4月9日晨,在返回阻擊…[詳細]
岳飛衣冠冢及岳霖墓
  岳飛衣冠冢及岳霖墓,在宜興市周鐵鎮彭干村庵前自然村。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出身佃農,南宋抗金名將。建炎間任清遠軍節度使,任內力主抗金,屢立戰功。南宋紹興十二年以“莫須有”罪名冤死獄中。紹興三十二年平反,追謚“武穆”,寧宗時被追封為鄂王。據史料記載,宋建炎年間,岳飛曾多次駐軍宜興,抗擊金兵,剿平湖盜,深受地方百姓的愛戴。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抗金將領多年的艱苦奮戰下,抗金戰爭取得了重大勝利,收復了被金軍侵占的大片土地。正當岳飛等準備整飭軍隊,奮起反擊,直搗金巢之際,以宋高宗趙構為首的投降派既擔心將領功大勢…[詳細]
大涵山橋
  大涵山橋位于鄞州區東吳鎮生姜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涵山橋位于鄞州區生姜漕村之間,橫跨于東吳河、小白河、大涵山港與后塘河交匯點上,橋與大涵山相連,故以山名橋。 此處河道縱橫,河面寬達50米,深2.5米以上,為東鄉河道最深之處,久旱不涸,水流清甘。大涵山橋就建在這五港交匯之處,山、水與橋相映,人行其間,有世外桃源之感。橋的近旁有史家灣村,山幽林茂,是一個精僻之地。南宋初,鄞縣學行皆優的“八行先生”史詔就避居于此。其子孫有南宋朝呵呵有名的“一門三宰相”。 大涵山橋始建于唐代,明萬歷間重修,清道光、宣統間再修,為一座三孔、二墩(直豎)的石結構三眼平板橋。橋的中間欄板上題有…[詳細]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園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慈溪市觀海衛鎮白洋村湖口湖西山北坡,始建于1958年1月,1966至1982年間進行了3次改建,1985年慈溪縣人民政府又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總占地面積約5,300平方米,是慈溪目前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 陵園由大門、廣場、紀念碑、烈士墓群等組成。大門主體高4.6米,通寬8米,用青石砌筑,頂部用琉璃瓦覆蓋,呈廊檐式,額書“革命烈士陵園”六個大字,右側門柱刻“為有犧牲多壯志”,左側門柱刻“敢教日月換新天”。內門右為烈士生平陳列室。 瞻仰廣場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地面由方形青石鋪筑,可容納200人左右列隊瞻仰。紀念碑位于廣場南端正中,高3.1米,寬1.2米,碑基…[詳細]
余姚龍泉寺
  據《光緒·余姚縣志·典祀》記載,龍泉寺,東晉咸康二年(336)建,唐會昌二年(842)廢,大中五年(851)重建,南宋建炎年間被毀。宋高宗因躲避金兵追蹤,途經余姚,登龍泉山,賜金重建龍泉寺。元至元十三年(1276)又毀,元貞元年(1295)重建。當時的龍泉寺規模較大,有彌陀閣、千佛閣、蟠龍閣、羅漢院、上方寺、中天院、東禪院、鎮國院、喚仙亭、更好亭、龍泉亭等。自山麓至絕頂殿閣儼然,背山面水,為一邑佳處。后因寺僧有不規行為,寺被百姓焚毀,至光緒間由尼姑募資重建。山門寺額“龍泉寺”三字為余姚書家楊積芳所書,字作歐陽詢體,筆力挺秀險勁。龍泉寺坐北朝南,背靠龍泉山,面臨姚江,自南至北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悠悠色综合视频 | 色一情一乱一交一区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第一页 |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A∨人影院在线欢看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