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惠安縣第九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惠安縣第九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何嗣韓墓位于螺城鎮石盤村,年代為唐-現代,類別為古墓葬,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何嗣韓墓位于螺城鎮梅山村石盤自然村梅山水庫邊。何嗣韓,名德,號衍,嗣韓為其別號,河南光州固始人,何姓入閩始祖。唐總章二年(669),他輔助陳政、陳元光父子定閩開漳,功勛卓著,封安撫節度使,分鎮泉州,食采螺陽。卒葬北門外青林山舍利院,謚忠竭,封光祿大夫,輔國將軍。墓于近年重修。坐東北向西南,依山勢而筑,總落差2.7米,呈“鳳”字形,由墓圍、封塋、墓碑、墓案和二層墓埕組成,面積103.5平方米,占地面積390平方米。墓前豎一對旗桿石夾板,墓西側修建一六角亭。…[詳細]

正順王宮位于小岞鎮后內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正順王宮位于小岞鎮后內村。宮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是為紀念南宋抗元名將、愛國詩人謝枋得的堅貞氣節,以振作村民抗倭斗志而建。宮坐東朝西,一進,前有埕,占地面積720平方米。主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抬梁式木構架,單檐歇山式屋頂。宮外豎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小岞后里山城》碑記一方,高220厘米、寬80厘米、厚15厘米,記后里村民筑城抗倭事。…[詳細]

麟鳳廟位于輞川鎮峰崎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麟鳳廟位于輞川鎮峰崎村。廟始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1981年和1995年由旅居新加坡華僑兩次捐款重修。坐西朝東,兩進三開間,由山門、下廳、回廊、大殿組成,建筑面積160平方米,占地面積348平方米。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山墻石構,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燕尾脊。下廳、大殿的脊上飾有精美的龍、鳳、獅等剪粘瓷塑。廟內還保留清代的木雕、石雕等構件。…[詳細]

筆架寺

筆架寺位于紫山鎮半嶺村,年代為東晉-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筆架寺位于紫山鎮半嶺村筆架山頂。筆架山海拔752.3米,上拔起三峰如鬟髻,形如筆架,又稱“三髻山”。寺始建于東晉,明永樂年間(1403—1424)重建,現寺構筑于1980年。坐北朝南,由西而東分別為護寺院、三寶殿、觀音殿、仙公閣。現寺內尚保存一對明永樂年間重建時的花崗巖石圓柱,其中一根鐫刻“惠安縣知縣陳永年鼎□,醫學訓科官…[詳細]

崇武東岳廟位于崇武鎮靖江村,年代為明-民國,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岳廟位于崇武鎮靖江村東門內北側。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是明代春冬兩季祭祀的活動場所,主祀泰山神東岳大帝。清初遷界時遭焚毀,康熙四十八年(1709),里人張鳴麟倡導于原址重建。廟坐北朝南,由石埕、山門、中亭、兩廡、拜亭、大殿等組成,建筑面積653平方米,占地面積971平方米。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歇山式屋頂,建筑面積187平方米。中亭重檐歇山頂,大殿前有七級臺階和浮雕丹陛。…[詳細]

崇武三官宮位于崇武鎮西華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官宮,又稱三元玄宮,位于崇武西華村。該宮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被倭寇縱火焚燒,萬歷十七年(1589)、崇禎九年(1636)兩度募款重修。清康熙元年(1662)毀于兵燹,二十六年(1687)民眾集資重建。宮坐北朝南,三進五開間,由山門、照墻、前殿、天井、拜亭、大殿、后殿組成,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前殿,硬山頂,三川脊;拜亭,方形,卷棚頂;大殿,重檐歇山頂,燕尾脊;后殿,硬山頂,燕尾脊。…[詳細]

輞川城隍廟位于輞川鎮輞川村,年代為明-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位于輞川鎮輞川村標美頂。廟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清、民國間先后多次進行重修。廟坐北朝南,兩進三開間,由山門、中亭、兩廊和大殿組成,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大殿分正殿和東西側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硬山式屋頂。正殿祀城隍,東殿祀嚴、魏大人,西殿祀楊延平,殿前陪祀文武判官。廟為歷代輞川“澳城”防匪抗倭的指揮點,廟后尚存長約25米的輞川城基礎一段。…[詳細]

靖江戴卓峰思德祠碑記

戴卓峰思德祠位于崇武鎮靖江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戴卓峰思德祠碑刻立于崇武鎮靖江村戴卓峰祠內。戴卓峰,名一俊,字惟宅,卓峰為其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歷官南京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溫州知府、廣東按察司副使、雷州知府。38歲辭官歸里,終老不仕。歸隱后,戴卓峰對家鄉事每多關心,為崇武漁民“歲蠲數百金”,“得免捐館十載”,并禁止土豪惡棍攫奪商船。百姓感其思德,于萬歷…[詳細]

螺城東岳廟位于螺城鎮北關社區,年代為明-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岳廟位于螺城鎮北關社區北門街。廟始建于宋,元末毀于兵,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現存為清朝年間重修。坐西朝東,由山門、兩廊、大殿組成,占地面積約325平方米。大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燕尾脊。山門為假四垂屋頂,裝飾著三對剪粘龍瓷雕;鏡面墻的身堵為紅磚拼花龜背堵,裙堵為花崗巖石砌筑。廟內尚存明代柱、門堵及木雕構件,工藝精致,尤以所祀的傳為明代所塑的東岳大帝泥塑造像彌足珍貴。…[詳細]

大中寺

大中寺位于螺城鎮梅山村,年代為唐-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大中寺位于螺城鎮梅山村的云峰山上。寺始建于唐大中年間(847-859),宣宗賜額,大書法家柳公權書,應為惠安最早建造的寺廟之一,可惜至清代荒廢,匾亦無存。現存寺構為二十世紀90年代村民在荒廢的舊墻基礎上重建,坐北朝南,硬山式,兩進三開間。大門上嵌輝綠巖石“九志仙祖”匾額,祀奉觀音、九仙祖。寺周多奇石奇樹,前有蓮花石,后有觀音…[詳細]

梅莊莊氏家廟位于東橋鎮梅莊村,年代為明-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莊氏家廟位于東橋鎮梅莊村前莊自然村。家廟始建于明崇禎時,歷代有修葺,1998年耗資70萬全面整修。家廟坐北朝南,兩進,由門廳、兩廊、天井和祀廳組成,占地面積225平方米。祀廳面闊、進深各三間,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構架,硬山式屋頂。家廟內尚存明代“莊氏家廟”木匾額一方、輝綠巖柱礎一對及石砛一塊。…[詳細]

金山邊古民居位于螺陽鎮金山邊,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金山邊民居建筑群位于螺陽鎮金山村金山邊自然村中部靠北。古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清乾隆、嘉慶年間增建。民居群坐東朝西,自南而北分別有祠堂、一房祖厝、大路頭厝、下厝、二房祖厝、“礪軒”學館,左右有護厝,前有石埕,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山墻“出磚入石”砌筑,抬梁穿斗木梁架結構,硬山式屋頂,燕尾脊。前埕有旗桿石夾板二對,埕內存有水井一口。…[詳細]

涂寨鄭氏家廟位于涂寨鎮涂寨村,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鄭氏家廟位于涂寨鎮涂寨村頂郭自然村。家廟始建于明正統年間(1436―1449),原在村之西部,清乾隆間移建今址,清末、民國中兩度重修。坐北朝南,兩進,三開間,抬梁式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燕尾脊,兩端立有一對褐色陶龍吻,建筑面積174平方米。前有石埕,立有旗桿石夾板2對,2008年重建。現大門前尚立有輝綠巖石鼓一對,轉角柱頂立輝綠巖小石獅一對,皆為清代雕刻,雕工精致。廟內還懸有“宣朝鳴鳳”、“中憲大夫”、“參將”、“明經”、“武魁”、“文魁”等六方木匾,其中,“宣朝鳴鳳”、“武魁”為舊時物,余者為仿制品。…[詳細]

輞川潘氏家廟位于輞川鎮輞川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潘氏家廟位于輞川鎮輞川村桂林中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間,道光年間遷建,民國三十年(1941)重修,1989年旅臺鄉親義捐再度重修。2005年繼續完善家廟周邊環境整治,增建照墻和門樓。家廟坐北朝南,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門樓、照墻、上下石埕、門廳、兩廊、天井和祀廳。祀廳面闊、進深各三間,抬梁穿斗式混合結構,硬山式屋頂。…[詳細]

三趙祠堂

三趙祠堂位于黃塘鎮后西村,年代為明-現代,類別為古建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趙祠堂位于黃塘鎮后西村過宅自然村村南。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現存建筑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修,近年再修。坐北朝南,兩進三開間。由土埕、門亭、門廳、天井、兩廊和祀廳組成。建筑面積196平方米,占地面積820平方米。祀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硬山式屋頂。大門兩側豎旗桿石夾板各兩對。…[詳細]

五陳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宣美陳氏大宗祠

五陳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宣美陳氏大宗祠位于山霞鎮宣美村,年代為唐-現代,類別為革命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五陳鄉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山霞鎮宣美村的陳氏大宗祠。陳氏大宗祠始建于唐末,祠坐北朝南,兩進,由門廳,兩廊、天井和祀廳組成。祀廳面闊三間、進深四間,抬梁式木構架,硬山式屋頂,前有石埕。1930年9月16日凌晨,福建紅軍獨立一師二團政委陳琨率戰士在大宗祠集結,然后到后洋村莊嚴誓師和授旗,舉行“惠安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AV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在线香蕉y亚洲视频 | 亚洲一级淫片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