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

呼蘭三光庵
  三光庵坐落在呼蘭區松江街31號呼蘭河東岸邊200米處。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復建于1988年,于1992年9月間正式開光。三光庵現為呼蘭區著名的佛教場所,擁有百年的歷史,重建的“大雄寶殿”其建筑規模宏大,仿古式廟宇建筑逼真。建筑面積為138平方米,面闊三間三門,進深三間。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許多省內外游客慕名而來,拜佛祈福。地址:呼蘭區幸福街10-2號呼蘭河東岸200米處1簡介三光庵位于呼蘭城西南隅,以三位創始人悟光、性光、純光法師中的三個光字而得名,為全省第二大庵廟。三光庵大雄寶殿氣勢恢弘,引人注目。這里為三間起脊磚瓦結構,面積150平方米,正面前檐為4根明柱,正中…[詳細]
叢柏庵
  叢柏庵重建于明朝嘉靖39年,以側柏密集而得名,是臨沂市唯一的一處尼姑庵。庵門牌匾上的題字出自全國四大名僧之一、山東佛教協會會長沙門能闡手筆。庵內有千年銀杏、響水泉、連理柏與古藤、碑廊、三圣殿等景點。銀杏樹是隋唐時期的,距今1300多年了,樹高45米,周長8米,需要5個成年人摟抱過來,更奇的是這棵樹上有一株古藤,叫“古樹生藤”。樹下有一處山泉叫“響水泉”,因泉水叮咚作響而得名,水質清冽,冬暖夏涼。“連理柏”,顧名思義,連理就是夫妻的意思,原名姐妹柏或夫妻柏,后有文人雅士改名為連理柏。此樹已有1600多年,最大特點是樹又長出一根藤,人稱“愛情藤”,此藤長57.9米,有“連理柏下情長在,愛情藤上不老…[詳細]
桄榔庵
  桄榔庵坐落于儋州市中和鎮的南郊,是蘇東坡謫居儋州時住了三年的處所。宋紹圣年間,蘇東坡父子初到儋州時,當地州官張中十分敬重蘇東坡,讓蘇家父子住在官府的房子里,定期發官糧給他們。誰知好景不長,次年湖南董必武在雷州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前往驅逐。蘇東坡父子無處安身,處境很凄涼,當地官民都十分同情,就幫助蘇東坡一起在城南的桄榔林建房,在眾鄉親的幫助下建起了三間茅屋。雖然周圍蟲蟻滋生,但茅屋處在“竹身青葉海棠枝”的桄榔林中,東坡寬慰之余便將茅屋命名為“桄榔庵”。同年,蘇東坡幫助鄉親們打了一口水井,泉足水甜,鄉親們將它命名為“東坡井”。數百年來,井水從未枯竭。桄榔庵是蘇東坡在儋州三年的生活遺存,歷代都對其進行…[詳細]
龍鳳庵
  龍鳳庵,位于張家界森林公園的化香坡山埡南.有段山勢緊湊的龍鳳古道,兩邊石壁高聳,綠樹叢生。龍鳳庵位于張家界武陵源區中湖鄉香芷溪化香坡山埡南,此地兩山對峙,“石壁峻峭,擁有臥龍之勢;山林翡翠,飛來仙鳳之形”。因右面高百米的石峰酷似鳳凰,昂頭挺頸,-云天,雙翅微展,似欲飛騰。隔谷相對的峰頂狀似龍頭,昂首碧空,與鳳凰巖構成龍騰鳳飛之景。符合“鳳山龍泉真福地”之相,便在埡側修建龍鳳庵寺廟。龍鳳庵建于明朝隆慶年間,以地形如龍鳳而得名。龍鳳庵坐北朝南,原有二進三殿。雖經明清兩代多次修葺,難免部分殿堂坍塌殘破,所供神像損毀,只存前殿、左右二龍門、左右二鳳門、化香爐石塔等。龍鳳庵是景區內保存較完整、有土家祭祀…[詳細]
金仙庵
  金仙庵,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陽臺山麓,距北安河村約4公里。金仙庵又稱金山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傳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金水院。明成化年間重修。正德八年(1513年)太監谷大用出資擴建。清時改庵為寺。20年代,中法大學第三農事試驗場曾建于此,現寺前公孫樹林即為當時所植。抗戰時期,寺被日軍焚毀。解放初期,在原址上又復建了部分房屋。金仙庵坐西朝東,有殿三進,分為前、后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分別供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南北兩側建有配殿及配房,后院建有正殿(玉清殿)及南北配殿。前院兩側原各有跨院,現僅存遺址。現有山門殿、正殿及南北配房數十間,格局基本完整。庵前有金山泉、銀杏林,已成為陽臺山風景區…[詳細]
龍興庵
  龍興庵位于華安縣馬坑鄉和春村,年代為元至清。簡介:又稱龍興堂。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清有修。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明、次間設兩縫抬梁式梁架,梢間設兩縫穿斗式梁架,用材碩大,法式簡潔。殿內設三個石構須彌座神臺,凹堵石板鐫刻“X元十四年”銘文,并保存三座早期的石香爐。附屬文物和山橋又稱百日橋,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單孔石拱橋,橋長35米,橋邊尚存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和山橋記》殘碑一通。保護范圍:龍興庵: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和山橋:橋體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龍興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詳細]
大連永順庵
  永順庵位于岔鞍村西岔溝山腰上的道教廟宇,名曰“永順庵”,又稱“北廟”。永順庵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20世紀30年代,岔溝會發動募捐,改建成正殿三間大廟。廟中供奉了“女媧娘娘”、“觀音菩薩”等五尊泥塑。“女媧”是神話中人物,傳說她曾煉五色石補天,治理洪水,殺死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相傳,人們并沒有打算在此地建廟,搬運神像的人中途勞累停下來休息,當起身前行時卻發現神像再也抬不起來了。于是人們認為神仙十分喜愛這山清水秀之地,便在此建廟供奉。為求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前來進香,因而香火鼎盛。景區地址: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岔鞍村西岔溝山腰上乘車線路:大連乘班車至甘井子區…[詳細]
永鎮庵
  永鎮庵年代:清 類別:古建筑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蓬溪縣赤城鎮二河口村簡介:永鎮庵位于赤城鎮二河口村,始建于明崇禎九年,清康熙四十九年重建,坐東朝西,呈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前殿臺基用條石圍砌,高0.4米,木結構穿斗式粱架,三穿用五柱,單檐歇山頂,上覆小青瓦,面闊五間25.2米,進深四間9.8米,通高5米,脊檁題有“大清康熙四十九年”。正殿臺基由條石圍砌,高0.55米,為木結構抬梁式粱架,十一架梁前后雙、單步梁用七柱,單檐歇山頂,上覆小青瓦,面闊四間14.8米,進深六間11朱,通高6.9米,階梯式踏道2級。左右對稱廂房,面闊五間34.3米,進深四間9米。…[詳細]
蘇州曇花庵
  曇花庵位于度假區中心區漁洋山法華山北麓山塢中,曇花庵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相傳系永樂皇帝朱棣之弟所建,歷經蒼桑五百余年,已破敗不堪,僅遺經房幾間,1987年永樂法師前來主持,集畢生積畜并募集資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重建了大雄寶殿及經間附房,使古剎煥然一新。曇花庵現有殿三間,附房兩間。殿門上方,懸有清代尤侗所書“清蓮現法”四個大字。殿前有古銀杏樹、桂樹。庵內現存清代康熙皇帝御敕石碑一塊,雕工精細,造型優美。庵內有被稱為“鎮庵之寶”的明刻觀音菩薩碑。碑體布局巧妙,頗具藝術價值。觀音右手提一只細方格紋淺口長把花藍,藍中置一條昂首翹尾的鯉魚。釋家稱其為“魚藍觀音”,俗稱為放生觀…[詳細]
百福庵
  又名百佛庵,城陽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嶗山支脈的鐵騎山南峰石城頂之陽,背山面澗,松竹環繞,環境清幽,始建于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初建格局無考。庵分前后二院二殿,前為倒座殿,內祀菩薩;中殿穿堂,祀三官;后殿為硬山式,高約六七米,重梁起架,出檐,四柱石撐頂上飾雀替,內祀玉皇大帝。白堊涂壁,彩繪壁畫,青磚鋪地,外觀氣勢宏偉。其時,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廟會,善男信女趕會人眾,香火極盛。清初百福庵已初具規模,后毀于文革時期。目前殿堂房基仍在,廟宇輪廓清晰。清初,明崇禎帝養艷姬、藺婉玉二妃逃難至此,二女編寫的《離恨天》曲成為嶗山外山派道士迎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藺墳地及附近的紗帽石、馬槽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少妇高清性色生活片 | 亚洲九九视频一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在线看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男女精品天堂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