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

大悲庵
  【大悲庵】 位于市區城西南7公里處的南莊坪辦事處木訥里,為明僧恒性創建。恒性字如玲,明武昌王子,襲封鎮國將軍。天啟年間,魏閹(忠賢)宦官專權,殘害忠良,年方16的恒性意欲誅討,以清君側,事發,遁入湖南省龍華寺削發為僧,剃度時恒性曾大放悲聲。其后浪跡衡山、峨嵋諸勝。崇禎7年(1635)游至永定,在覺云山(今大庸仙人溪內)架木為剎,于茅為庵,康熙年間將寺宇遷至木訥里,初名大惠堂,后改為大悲庵。恒性于77歲圓寂,被尊為本庵祖師。大悲庵面北而建,亦寓恒性心憂京華之意。共三進三殿,占地5畝。今存第二進大殿、右丹池及部分碑刻。殿為單檐歇山頂,進深10米,明間寬5米,次間寬4.2米,皆木結構,單層斗拱,拱身…[詳細]
普濟庵
  普濟庵 :三懸潭旁兀然崛起一山,相對落差200多米,若一柄利劍直插云天,喚劍峰山,從山腳到山頂,有一用自然塊石壘成的小道,寬0.8米,僅能容一人上下,素有“華山一條路”之稱。山頂為一平坦曠地,面積約5畝,昔日建有一庵,名普濟庵,相傳當年香火極盛,現已毀,僅剩屋基。劍峰山半腰,有一巖壁,上鐫“普濟庵、大明嘉靖四十二年甲子蒲月月出日慎書”等字,下刻有古人吟詠普濟庵三懸潭詩十四行,詩云:“玉峽迸銀龍,卷飛落半空。注潭轟霹靂,噴沫障穹窿。清沁詩脾竅,深亟道體充。濘看奔入海,雪浪奪神功。梵剎勝蓬壺,塵器經點無。苔階云滿履,石竇水流注。香蕩瓊芒老,光浮室月孤。登臨詩骨爽,身若躡天衢。”上得山頂,立…[詳細]
宋存庵
  宋存庵位于海豐縣后門鎮鎮北一公里的南山嶺下,它是在綠蔭掩影中的一座兩進三間的殘破廟宇,門額橫書“宋存”兩個大字,這也是宋存庵得名的來由。門額“宋存”兩字,是“江山永在,宋室長存”之意。在殘壁上還保存著兩幅對聯,一幅是:“風雨難磨王者字;君臣猶享宋時山。”一幅:“一宵留圣跡;三字寄行人。”。相傳宋末時,宋端宗與其弟兵敗南逃至此,在巖石下暫往一宿,當夜地震,山搖地動,身邊大臣陸秀夫就奏皇帝在巖壁-寫“壯帝居”三字,使能安寢。明代-莆見川雍蘭到此憑吊古跡,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該巖壁題刻“壯帝居”三個大字,旁有落款。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門鎮群眾集資,以此石刻為中心,修建了這座庵宇,現此石刻…[詳細]
望龍庵
  該庵原名望龍禪院,坐落在樅陽鎮金雞山下的月牙湖畔。清康熙年間修建,有廟宇五進,佛像百余尊。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陳玉成在該庵曾兩度召開緊急會議。該庵曾被清兵焚毀。一九四一年,由永生師太弟子集資重修。一九七七年縣文物管理所由縣政府拔款維修。同年被安徽省政府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庵內主持先后有修志、修空、龍云大師。現任住持釋禪進。望龍庵現有大殿二進、廂房十余間、佛像20余尊、太平天國文物展覽室一個。浸漫硝煙的庵宇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所占諸多城鎮相繼陷落,天京漸處于清軍的包圍之中,大平天國空前危急.1857年1月為解桐城之圍,1858年8月為解天京之圍,大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等先后兩次在…[詳細]
牛記庵牛角溶窟
  牛角溶窟,相傳有一老道讓一老農種植一西瓜,在九九八十一天成熟之日用其砸牛,耕牛會變成金牛,誰知老農八十天就摘了,只砸下牛頭,牛角滾落于此一半是金一半是木,形成此洞。牛角溶窟長達120多米,雨季,大水流成瀑布順崖而下,形成一道靚麗壯觀的水簾洞景觀,冬天融化的冰雪隨流隨凍,使溶窟上方掛滿冰柱,像一串串閃閃發光的白玉,美哉壯麗。 據《王氏族譜》記載,四百年以前,王氏祖先為了躲避王漁洋皇宮奸臣所害之災,逃到此地,首先在溶窟里居住,當時叫大石屋,后來逐步遷出石屋,這里成了百姓存放秸稈和推碾磨的地方。大溶窟是一自然禮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在大溶窟里扎臺唱戲,溶窟內外容納了四外八莊前來看戲的幾百人。 地址…[詳細]
準提庵
  準提庵位于鳳凰古城回龍閣古官道南側,是一棟單檐磚石抬梁式硬山頂古建筑。此庵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年),嘉慶十二年重修,面闊 20 米、進深 15 米、高 10 米。石大門為半圓形,門上方繪有花卉草蟲 等彩畫。入大門沿扇形石級而上為內門。內門也是半圓形,采本地紅砂石為基,青磚砌墻,兩側各有石柱二根。石門兩邊各有一個圓形雕花木條窗,相傳這是準提神的眼晴,與江對岸的萬壽宮相望。庵內佛像、神像眾多,金身熠熠,香火旺盛。庵后是風光秀麗的觀景山,古木參天,郁郁蔥蔥。沿庵后山道而上,有山泉一泓,有鳥語啁啾,有山花暗香,極具曲徑韻味。站在庵門北望,奇峰挺秀,東嶺迎暉,遠山如浪,近水澄碧,令人心曠神怡…[詳細]
南雄蓮社庵
  南雄市蓮社庵  水南蓮社庵,位于市區東部,距新城約1.5公里。該庵建在水南百畝良田高處,坐東向西,墻基為紅砂石所砌,磚木結構。這里瀕臨湞江,視野寬廣,林茂竹翠,景色秀麗,空氣新鮮。  據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張進賢編撰的《保昌縣志》載:“蓮社庵在水南村,內有僧智一肉身。”據老人敘述,此庵殿堂一直保留至60年代,庵的大門和廂房今尚在。史籍載:在水南村建有蓮社庵、青蓮庵、興隆庵、渡山寺、玉虛宮、大王廟、娘娘廟7所庵、寺、宮、廟中,以蓮社庵為最。它歷史悠久,堂殿雄偉華麗,四周古樹參天。蓮社庵的殿堂中,置放的阿彌陀佛、十八羅漢、四大金剛、僧智生佛等菩薩神像,神態各異,容顏逼真,是難得的泥塑工藝精品…[詳細]
寧波廣德庵
  廣德庵位于海曙區集士港鎮祝家橋村祝家橋自然村,據建筑風格判斷,約建于民國時期,局部為建國后重修。主體坐北朝南,合院式結構,占地面積653.67㎡,沿中軸線,由南及北分別前、中、后三進建筑,大井位于前天井中部。 前、中、后三進觀音兜墻做法,前進面闊三間二弄,明間抬梁結構,五架梁架前后單步,次間用中柱,穿斗式結構;大殿面闊五間二弄,弄堂位于次、梢間之間,明間抬梁結構,五架梁架,前檐施卷棚頂;后殿為單檐樓房,面闊3間2弄,明間抬梁結構,結構與前殿相同。大井位于前天井中部,井壁由青磚砌筑,呈圓錐形,井圈為圓形,內徑0.5米。廂房分前后兩部分,位于前后天井兩側,前廂為單開間建筑,后廂大部已改建。 該廟…[詳細]
大連長春庵
  龍引泉又名龍眼泉,位于旅順水師營小南村。龍引泉是清末我國早期城市給水工程的水源地,為北洋水師旅順港基地及附近居民供水,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可供2萬軍民用水,開創了中國自來水先河。光緒十四年(1888年)所立之龍引泉碑,是這一給水工程歷史的真實記載。晚清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龍引泉為旅順港和附近居民供水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春庵位于旅順三澗堡街道土城子村長春庵屯。長春庵由泰山殿、菩薩殿、山門等組成,四周群山環抱,環境優雅。據雍正六年(1728年)重修長春庵時所立的“長春庵新建泰山殿兼立碑記序”碑記載,長春庵前身為一觀音草庵,始建于明初。雖經多次修茸,但仍保留有明清建筑的特…[詳細]
瑞麟庵
  瑞麟庵本不是庵,原址為“鎮水廟”,但一度時間廟里無人居住。明崇禎年間有幾位尼姑化緣到此,見廟宇空閑,地處鄉間,難得清靜,便據廟為庵。后因尼庵上空突然現出狀似麒麟之物,時人以為祥瑞,因而稱為“瑞麟庵”。 據駱氏家族譜牒記載,駱姓自元初時因避亂徙居虹鄉,俟后家族稍有寬裕,于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6)設立家堂廟,占地約30畝。其后于順治11年(1654年)、道光四年(1824年)、咸豐五年(1885年)、1996年、2008年先后5次重修,其中順治11年,道光四年,咸豐五年留有碑文,現存于庵中。泗縣人民政府于2003年12月將瑞麟庵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由泗縣人民政府…[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熟女少妇精品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久久99国产精品婷婷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