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

植福庵
  植福庵又名薛四娘娘廟,位于蕩口古鎮之西南約3公里的青蕩村。植福庵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寺內供奉蕩口地區特有的瘟神。現存大殿三間和五開間的戲樓一座。大殿系硬山頂平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51米,進深7.87米,系硬山頂殿堂建筑,雖經多次整修,但梁、柱、檁、枋及斗拱等木石結構大都為始建時的原物,四根檐柱和兩根金柱為花崗巖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壯,雕刻花紋精細。門窗所刻花紋也都精致美觀。明間兩根花崗巖檐柱上鐫有楹聯一副,曰:“顯赫威靈驅百癘,巍峨廟貌峙千秋。”堂內兩根花崗巖金柱上也鐫:“蕩寇除氛江淮一靖,洗心割股忠孝兩全。”戲樓坐南朝北,與大殿相對,平面呈“凸”字形,高二層。樓下為通道,樓…[詳細]
慈云古庵
  慈云古庵位于磨心山月平崗巔南,建于請乾隆年間(1736——1795),距今有240多年歷史。1983年,高亭居士陶福根牽頭募資重修,由大雄寶殿,三圣殿、蓬萊園等組成。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為慈云庵重寫了門匾并撰寫“潮有音松聽韻,山不盡水無邊”門聯。1985年3月,經縣人民政府批準為宗教旅游勝地、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后大殿西側,樹有大理石碑刻一塊,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在1989年10月視察慈云庵時,即興填寫并手書的《江城子·訪岱山蓬萊仙島有作》詞一首,詞為“使知佛土遍三千,上仙山,禮金仙。身現重重,無盡現華嚴,禪指心開樓閣起,觀大海,碧于藍。經房一老獨悠然,一再參,展慈顏。收錄潮間,依然…[詳細]
盧龍白衣庵
  桃林口白衣庵,位于秦皇島市盧龍縣城北四十公里處(劉家營鄉)桃林口村北,系明代所建,極具考古價值。桃林口(盧龍)白衣庵位于秦皇島市盧龍縣城北四十公里處(劉家營鄉)桃林口村北,據考,系明代所建。因殿內供白衣觀世音菩薩尊像,故名。此庵為秦皇島市明代單體古建之僅存者,極具考古價值,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衣庵于二00二年秋由秦市文物處修繕。白衣庵殿內雕漢白玉白衣觀音法像一尊,左右侍善才龍女,護法羅漢各一。晶瑩雅潔,莊嚴穆若,令人肅然起敬!原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白衣庵正殿面寬10.35米,進深6.42米,其建筑面積為66.45平方米。歇山頂,現存瓦、脊獸均為原建遺存。木結構梁架,五架梁,外…[詳細]
于姑庵
  【于姑庵】舊名“黃德庵”,位于青島市四方區錯埠嶺村東南半里許的山坡上。據《即墨縣志》載,清同治年間,錯埠嶺一帶名“嶺上”,至光緒初年,又改稱“環埠嶺”,以后,又因其嶺埠高矮相錯,群眾又俗稱“錯埠嶺”。于姑庵相傳始建于唐代,明、清、民國均有重修、擴建。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現存殿宇、堂舍25間,整個建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大殿,另外有東、西配殿及東、西廂房,大殿面闊3間,均硬山式青磚灰瓦。山門南土丘之上有殿堂3間,原有吊橋與山門相聯,現吊橋已毀。明代初年,錯埠嶺村有一于姓女出家為道姑;并在原黃德庵廢圯處,重新修建了一座道庵,改名于姑庵,初為于姓之家廟,屬道教臨濟派。清光緒三十…[詳細]
云岫庵
  云岫庵座落在鷹窠頂山腰,海拔150米,庵名出自東晉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返”名句,形象地點出了云岫庵世外桃源的意境。云岫庵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間初,建庵伊始,即供奉觀音大仕。一千多年來,庵曾五廢五興,明代中葉為鼎盛期。當時普陀山屢遭倭亂,曾有僧尼渡海前來避難。民間傳說,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普陀,因香火旺盛,日夜難以安靜。于是,聽從龍女獻計,于晚上跨海來此休息,后因走漏消息,善男信女聞風而來,故云岫庵有“夜普陀”之稱。1993年,海鹽縣人政府批準云岫庵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庵重獲新生。現有殿宇73間,占地11畝,1993年,省宗教事務局正式批準云岫庵為宗教活動場所,趙樸初為云岫…[詳細]
蔚竹庵
  自內九水的雙石屋村外,沿山路東行去潮音瀑,向東北行,翻過山頭,行程約兩公里,即達蔚竹庵。蔚竹庵座落于嶗山北麓鳳崮之下,東通滑溜口,西通雙石屋,據稱在蔚竹庵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窩鋪居住。明代萬歷十七年(公元1598年)宋沖儒真人云游嶗山時,見這山巒疊翠,澗水鳴琴,實乃世外仙境,遂不畏艱辛,建一道觀,并移竹環栽,取名蔚竹庵。蔚竹庵占地二畝六分,建筑面積達150余平方米,計有房舍20余間,是一處精玲瓏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間,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銅鑄三官神像,均屬珍貴文物,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毀。殿后峭壁料巖,蒼松吐翠;門前溪澗流水,叮咚悅耳;周圍蔚竹環抱,曲徑通幽。蔚竹庵現保存碑記三通:1.《蔚竹庵碑…[詳細]
徐樸庵舊宅
  徐樸庵舊宅時代:清末民初地址:天津市南開區東門里202號類別:古建筑徐樸庵舊宅位于東門里與城廂東路交口東北角。民國初期修建,原為英麥加利銀行第一任買辦徐樸庵住宅。它采用中國建筑小式作法,青磚、硬山頂,整體建筑座北朝南,乾宅巽門,中軸線由三套院落組成,東西兩側配有箭道,門樓及樨頭磚雕精美,是天津老城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天津傳統民居三進四合套院。徐樸庵舊宅是天津老城區現有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近代民居建筑。采用我國傳統的四合院磚木結構體系,中軸線由三套院落組成,青瓦硬山頂,墻體磨磚對縫,做工精細,為中國傳統小式作法。東西兩側箭道為天津民居特色,乾宅巽門的格局及四合院為北京居民所常見,屋頂筒板瓦兼有南方…[詳細]
神光嶺南尼庵群
  由老街蹬石級上神光嶺,沿途有凈土庵、凈潔精舍、廣濟茅蓬和無量寺等一級尼庵建筑群,與街區大寺相映襯,格調清新。凈土庵為西進兩廂建筑,后有翹角飛檐的觀音殿。山門前豎一堵并不高大的照壁墻,上 書明憨山大師的《醒世文》,游人常駐足觀看,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這《醒世文》,“引以為訓”。由凈土庵上行,足蹬刻有蓮花和銅錢圖案的石級,神奇之感油然而生。為什么石級上要刻這兩種圖案呢?因為蓮花是一種吉祥清凈的花,出污泥而不染,佛教視蓮花為圣潔的象征。石級蓮花圖案出自《雜寶藏經》中鹿女步跡生蓮花的故事。喻意“步步生蓮”。銅錢表示布施,種“福田”,其圖案喻意“步步施財”。凈潔潔精舍是常潔師太在古柏子堂遺址上新建的尼庵,由…[詳細]
一宿庵
  一宿庵  一宿庵位于長虹橋西堍,原名一粟庵,相傳唐國有一高僧云游四方,去南海途中在此住過一夜,又相傳乾隆皇帝曾在此住過一夜,改名為一宿庵。一宿庵的始建年代不詳,清咸豐年間遭兵毀,同治被重建,到光緒年間又募銀四千二百余兩重建,并筑有五桂軒、晚霞閣等。“文革”中全部被毀,古詩“祗園半每訪煙霞,一宿高僧今在耶,獨樹婆娑八百載,忽飛清影落誰家”便是真實寫照。現一宿庵的前殿設有四大金剛和建造此庵的石碑(石碑記載是天下都城隍,碑文在文革期間全部被毀),正殿為大雄寶殿,其門楣上掛有原一宿庵的古鏡,從古鏡中可看到長虹橋的行人,為庵中一寶。正殿中間為千手觀音塑像,高6米,共有1068只手,該像金碧輝煌、氣勢壯觀…[詳細]
金華庵
  金華庵位于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鎮古佛洞街上,又名望江樓,建于宋朝,清乾隆四十五年瀘州人士張仕官募捐重建。一度改為糧倉使用而禁止外人進入,但是在落實國家保護政策之后現在又重新對外開放。庵建在府河右岸的一處石崖上,依山勢建成五殿一樓,由下層至頂層約30余米,靠崖石鑿成螺旋形石梯,占地約2400平方米。五殿為:一、南海觀音殿,上有:“古佛勝境”四字匾額,旁書“大宋乾德元年”(963年),崖壁刻“靈鷲飛來”四個大字,殿內塑觀音大士像,騎金龍、背靠山、面對府河,故稱“南海”。二、三清殿,塑太清、上清、玉清三清像。三、玉殿像,塑有玉皇及二十八宿像。大佛右側有井名“冒木井”,傳說修殿時木料全由井內取出。庵內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线 | 日本乱码伦视频中文字 | 亚洲成成熟女人专区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男人精品女人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