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嚴濟慈故居
  嚴濟慈故居位于東陽市橫店鎮,年代為民國。作為中國現代物理學奠基人,世人印象中的嚴濟慈理性、睿智。鮮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至情至性。在他的故鄉橫店鎮下湖嚴小區,還保留著兩幢故居,一幢是祖居也即出生之地,一幢是他和妻子張宗英為母親建造的康養居所。后者在下湖嚴被稱為當時全村最美的房子。1901年1月23日,嚴濟慈出生在下湖嚴一幢三合院內。這幢小小的九間頭三合院由嚴濟慈的曾祖父所建,西南朝向,占地206平方米。曾祖父于清朝同治年間在橫店后岑山開了一家中藥鋪“惠元堂”,因醫德醫術受人稱道,前來買藥就診的人不少,家境日漸殷實,遂在家鄉造了此院。小小的三合院磚木結構,硬山頂,穿斗式架構,粉墻黛瓦,木雕精致。…[詳細]
濮院古橋群
  濮院古橋群位于濮院鎮老鎮區。濮院建鎮于南宋,舊鎮的規模與布局在宋元濮氏定居時已具雛形,明清時又加以擴展,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濮院古橋梁群現有古橋梁9座,分別為:眾安橋、女兒橋、棲鳳橋、大德橋、大有橋、大積橋、定泉橋、秀桐橋及王板橋。眾安橋:位于濮院鎮花園街東河頭,始建年代已無查考,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東西向跨東市河,單孔石拱橋。橋長16.9,寬2.2米,跨度6.9米。拱圈石以縱聯分節并列式砌置,有望柱、欄板,東西堍各16級石階。橋東堍原為紀念南宋愛國將領施全建有施全廟,現廟已毀,僅存亭。女兒橋:位于濮院鎮南市河,清嘉慶二年(1797)重修,又名“語兒橋”,古為吳越分界處,單孔石拱橋,…[詳細]
石石矍村
  石石矍(què))村,位于瓊州海峽澄邁灣南岸,老城鎮開發區境內,可耕地面積4000畝,其中天然泉灌水1200畝,海岸線曲折連綿約5公里,涂灘1000畝,盛產甘蔗、魚蝦,主要經濟來源于打漁、種植和第三產業,人均收入4000元。西南方向是海南第一港—馬村港(古稱石矍港)。石石矍古村始建于唐代,歷史已超過1400年,村內現存傳統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其中保存較好的將軍第(馮氏大宗祠)始建于隋唐年代,距今超過1400年。矍村地勢后高前低,村前有一形似梳子的小湖——飲馬湖,全村各院落沿著小湖依勢排列,連成一體。且這里是南朝高州太守馮寶、冼夫人渡瓊置州登岸之地,也是馮氏先祖最早居…[詳細]
重慶美國大使館
  重慶美國大使館位于渝中區王家坡健康路1號舊址,時代為1938-1946年。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重慶美國大使館舊址是抗日戰爭時期,美國駐中國的大使館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兩路口街道健康路1號。始建于1942年,舊址坐西向東,面闊32.5米,面闊32.5米,進深12.73米,通高10.73米,建筑立面呈矩形,中間略高兩邊略低,雙坡懸山式機制瓦屋頂,屋頂的檁條沒有包在山墻之內,挑出山墻形成“出梢”,因此出檐較大,側面博風板突出了雙坡的建筑形式,強調了屋頂的體量和立體關系。入口三開間敞廊立面上,凸現出四根帶柱頂盤的巨大復合式圓柱及三角形山花,為帕拉第奧后期風格的典型表現。這樣的圓柱在貫穿立面幾層時,往往…[詳細]
國家計委五七干校舊址
  國家計委西華五七干校舊址現為西華縣園藝場,位于西華縣城西2公里,地處城西特色園區核心位置,與黃橋、紅花二鄉鎮接壤,北接省道S102線周鄭路直通鄭州,南接省道S329線西漯路直達漯河,西望全國著名的國營黃泛區農場,工業四路直通縣城。1969年9月,國家經委響應“五七指示”來到西華,五二農場將劉莊中隊土地1949畝、房屋102間交給國家經委辦校,當時稱為國家經委五七干校。1970年6月,機構改革將國家經委撤銷并入國家計委,干校改為國家計委西華五七干校。1975年,國家計委襄樊五七干校合并到此,與物資部、工交政治部、國務院辦公廳、地礦部等十多個單位合辦干校。1979年后,根據《國務院關于停辦“五七”…[詳細]
城湖故城址
  城湖故城址系指成武縣新城以北、舊城護城堤以內的廣大范圍。這一地域較堤外低2.5米左右。由于地勢低洼,過去常年積水,一般水深1米許,深的達2米多,故而人們稱之為城湖。城湖之內現存兩個堌堆,一為文亭山(又名云亭山),一為大臺(史稱東臺,又名壽峰)。1986年春天,在南隅地段開挖魚塘過程中,大大面積暴露了古代文化遺存,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注意。經過細致的調查和考古鉆探,基本摸清了該遺址的范圍,即西起城關鎮窯廠之西,東到西劉樓村,南到南護城堤以內,北達北護城堤,有的地方如張瓦房一帶便穿越了北護城堤。東西長3525米,南北寬1800米,總面積632.5萬多平方米。在此范圍內的坑塘、水渠、溝壕中均能采集到其…[詳細]
阮籍嘯臺
  阮籍是三國時魏著名詩人,阮瑀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生于魏晉之時,感時傷亂,又懼被禍,遂縱酒談玄,與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阮籍的詩專長五言,自然壯麗,有《詠懷》八十二首,表現嗟生憂時,苦悶彷徨,對現實多有所譏諷,獨具風格,被后人稱為“正始之音”。又工散文,其《大人先生傳》很有名。著有《阮步兵集》傳世。嘯臺,又叫阮籍臺,是晉代阮籍舒嘯處。遺址現在尉氏縣小東門南城墻上,東鄰城壕,西瀕湖水,南北皆為干部家屬住宅。相傳,阮籍常在此段城墻上吟詩謳歌,后人為了仰慕先賢,在此筑臺(據考證此臺應筑于春秋戰國時期)以表愛慕。臺上原有一廳,為屋三間。廳前花墻圍繞,院…[詳細]
瀏陽圍山書院
  “此地有圍山高聳,溪水環繞,宅我校于其中。聽鳥雀吱吱,水聲潺潺,我們在此間樂也融融。努力求學業,造就優良國民,矢志救國,毋忘父老,作育熱忱,我圍山萬古長青。”這是圍山學校的老校歌,圍山學校的前身就是瀏陽八大書院之一的圍山書院。圍山書院坐落在瀏陽市大圍山鎮東門市,今為大圍山鎮中心完小和中學。正如歌詞中所言,在“崗巒圍繞,盤踞四縣”的大圍山山麓,在東門集鎮東隅,左依虎行嶺、右傍瀏陽河的圍山書院秀然而出,在經受100多年的風雨歷練后,依然翰墨留香。圍山書院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占地面積3039平方米,建筑面積1635平方米,由譚嗣同的老師涂啟光領銜捐建,為當時瀏陽八大書院之一。書院坐北朝…[詳細]
月山寺與塔林
  時代:金地址:博愛縣縣城北月山寺和塔林位于焦作市博愛縣城北5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寺院坐北面南,依山而建,背靠巍巍太行,面向懷川平原和沁河古道,東有靈嚴古寺,西有丹水,中居明月之山,為馳名遐邇的文物游覽勝地。據月山寺《月山大明禪院記》碑載:“山僧自正隆三年九月十一日離南京東明縣極息禪院渡水穿云到譚懷之郡海眾云集禮詩山僧住同義詩于彼修方丈一座主碑一通后游此山至此觀看遠遠望之朗然無滯清凈明自號為明月之山。”可知月山寺始創年代為金正隆三年(1158年),時曰“清風庵”,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皇王賜名“大明禪院”,明天順戍寅年(1458年)賜名“寶光寺”,清代因其山勢形似彎月,更名“月山寺”。月山…[詳細]
廖河戲臺
  廖河戲臺位于安慶市宿松縣北浴鄉廖河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整座戲臺由四根邊長為40厘米的大方木柱支捧,于方柱上端3.5米處穿梁鋪板成臺面,正面橫梁上有“大雅元音”金字匾額。面積32平方米。頂部為歇山頂抬梁式結構。戲臺為廖氏祖先所建,初稱“報賽神臺”,主要供族內青年子弟演唱“目連戲”。以酬神祀祖,后形成黃梅采茶戲,成為三省五縣藝人薈萃獻藝之地。該戲臺對研究黃梅戲等地方戲曲的源流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為前后兩臺兩層,占地面積40平方米,臺上正中橫梁上有嘉慶二十年、學遠、善長、濟川、義英修等字,臺前兩柱刻有倒爬雙獅,各書…[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看黄A∨免费观看 | 久久少妇一级视频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不卡 |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