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大灣會議舊址
  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大灣會議會址。位于河南省光山縣東南20公里的磚橋鎮,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會址為清代建筑,溶鄂、豫、皖三省建筑特點于一體,主要由“福”、“祿”、“壽”、“禧”四個四合院落組成,是一處典雅別致的民居群。1947年秋,遵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起進大別山,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于8月27日勝利到達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地區光山縣境內。由于部隊初到大別山區,由北方轉到南方,不服水土,飲食不習慣,語言不通,地形不熟,又缺乏山地作戰的經驗,不停的…[詳細]
張愛萍將軍舊居(張愛萍故居)
  位于達渝高速公路羅江入口處旁的張愛萍將軍舊居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達州地靈人杰,英雄輩出,尤以通川區羅江鎮最盛。“木有根,水有源。”張愛萍將軍故居在今羅江鎮高石村,先祖南宋末年即為當地望族。今北外鎮青杠村明月龍王潭畔有明代將軍墓,即是張家早期為國培養的棟梁明威將軍張翼龍。張愛萍官至副總理、國務委員兼-長,其弟張燦明官司外交部副部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張燦明在任副部長期間曾負責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工作,為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做出了貢獻。地址:中國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G65包茂高速羅江鎮高石村…[詳細]
蓬安舊城古建筑群
  蓬安舊城在今蓬安縣治所在地的周口鎮西面的錦屏鎮,與縣城隔嘉陵江相望,背枕錦屏山(五馬山),整個舊城依山傍水,地勢廣闊。其古建筑群現主要由文廟、武廟、城隍廟、玉環書院、龍神祠、天主堂六處組成,它們在方圓近一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由東向西順江排倒,依山而建。東端為龍神祠,西端為天主學堂,北端為文廟,南端為城隍廟。全部建筑面積為一萬二千五百平方米,單體建筑五十余棟(間),其朝向皆為座北朝南偏東,均系清代木結構建筑。相如故城(今蓬安縣錦屏鎮)從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即為相如縣治所,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又同為蓬州治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蓬州為蓬安縣,至解放后的1957年12…[詳細]
桐木嶺紅軍哨口工事遺址
  因為險,以前是雄關,現在成風景。桐木嶺哨口工事設在桐木嶺的馬坳,有“鶴立雞群”之勢,進退便利,左右呼應。現在這一哨口工事按原貌進行了全面整修,并修了紀念亭和詩詞碑,碑上 書寫毛澤東同志的詩詞。井岡山共有五大哨口,位于茨坪四周,山峰陡峭,峽谷幽深,地勢十分險要,它們是五條通往井岡山的要道。分別是北面的黃洋界哨口,南面的八面山哨口,西南面的雙馬石哨口,南面的朱砂沖哨口,東西的桐木嶺哨口。在這些哨口的萬丈深淵中可以看到蒼鷹在半山中盤旋,景象十分壯麗。五大哨口里的雙馬石哨口海拔1286米,因山頂上有兩塊相疊的大石頭形似兩匹駿馬,故名雙馬石;周圍林中有很多野生桃樹,桃花盛開期遲至農歷四月;桐木嶺哨口海拔…[詳細]
陳光亨國師府
  國師府,座落在楓林鎮漆坊村下陳組,是清代翰林陳光亨故居。陳光亨曾是咸豐皇帝作太子時的老師。故人稱其故居為“國師府”。陳光亨故里山川秀美,人杰地靈。處古至今,文登博士,武晉大校,不下百人;經商務工的更是遍及神州四方。國師府屋后太坳嶺是坡山北麓,延綿三千余米。門前小山,處西向東一里有余,酷似筆架,故名“筆架山”。山腳小溪,四季溪清澈見底,依勢西流。這山如水,構成了獨有的“西流港”。府前大場地的前沿,一丘長形水田,象一葉小舟,側臥其間,陳光亨依其形取名“船田”。田埂上原栽有36棵柏樹,可惜在上世紀50年代被砍伐一光。今植以一路水杉,郁郁蔥蔥,正茁壯成長。村頭尚有一棵古柏,樹圍六七尺,高數丈,歷經了1…[詳細]
海口鐘樓
  海口鐘樓被列為海口八景之一,它歷史悠久,最早是為適應對外通商而建立,已成為海口的最重要的標志性與象征性建筑物之一。如今的海口鐘樓是1987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建設的需要,依照舊鐘樓原貌撥款改建。建成后成為海口一大景致,命名為“古鐘新聲”。鐘樓位于海口市區北部長堤路海口兒童公園內,面向入海口,南面中山橫街與中山路相對,北臨海甸溪,依街傍水,姿影綽約,景致十分幽雅。用地面積110.25平方米,建筑占地27.56平方米,樓高27.3米,6層鋼筋混凝結構建筑,外貌雄偉壯觀。大鐘選用上海555版電子鐘,四邊鐘面由直徑2米塑料塊構成,時針長0.53米,分針長1米,30分鐘報時一次,由擴音器從4個大喇叭…[詳細]
崔致遠紀念館
  崔致遠紀念館位于揚州唐城遺址博物館西南角,占地十八點六畝,總建筑面積為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采用唐代建筑風格,與唐城博物館及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該館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紀念堂、展廳和研究中心。紀念堂內塑造崔致遠塑像,并展示崔致遠在揚州的有關場景和他的著作《桂苑筆耕集》及唐代揚州城模型等;展廳主要展示崔致遠在揚州供職、筆耕、交游等歷史資料;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征集、收藏、展示各國專家學者研究崔致遠的成果、論著、史料和文物。…[詳細]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位于福州市鼓樓區安民巷南側53號(原27號)。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合作,共同抗日。10月,經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將南方8個省10多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為了便于福建的--工作,中共東南分局委派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黨代表葉飛等從南昌來到福州,就福建紅軍和地方游擊隊改編問題與國民黨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進行談判,并提出在福州設立新四軍辦事處。1938年2月,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正式成立。中共閩東特委宣傳部長兼--部長王助以新四軍參議的身份任辦事處主任(后由閩東特委書記范式人以新四軍軍部上校身份任負責人)。2月23日,張云逸、王助、孫克驥…[詳細]
化州孔廟
  在化州市寶山之南。又叫文廟。宋嘉定二年(1209)守范良輔遷舊學府于州治南厥,為孔廟建筑奠定了基礎,后歷經元、明、清數代多次移建與重修,至清嘉慶五年(1800),孔廟建筑格局始告形成,其中包括名宦祠、鄉賢祠、尊經閣和明倫堂、學政署、石龍書院等,組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孔廟建筑群規模宏偉,占地廣闊,約1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筑對稱配列。廟前有開闊的廣場,矗立著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樞”巨匾一方,行人至此,會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牌坊旁有磚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長6米,深5米,相傳古時文人應試,如飲了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筆下生花。過牌…[詳細]
郾城文廟大成殿
  郾城文廟大成殿:郾城文廟位于老郾城城區黃河西路(現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時專供儒生聚學授書的地方。始稱儒宮,為唐代元和年間溵州刺史高承興建。元至正后相繼擴建。明洪武三年改稱孔廟。永樂年間又恢復原稱。明清時代又修建了16間,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創建景文書院于文廟西側,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古建筑群,曾經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門、泮水池、 廊房、啟圣祠、明倫堂、大成殿等。現在的文廟大成殿是一處帶有元代建筑風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據《郾城縣志》記載:文廟大成殿系文廟的宮殿式主體建筑,在文廟北段中軸線上。目前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為純木結構,坐北向南,為單檐歇山式構造,灰色和綠色琉璃瓦頂。其中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免费Av中文字幕五月天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