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縣鶴山街道梨山村之長秋山南麓。據其造像風格,斷代為唐代至清代摩崖造像,大多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代《蒲江縣志卷二·方外·寺觀》記載:“大佛寺,縣東十里,石崖上大佛一尊,高丈余,前有石池,終歲不竭。”大佛寺摩崖造像1-22號龕,系一環首方碑,高1.27米、寬0.43米,文字漫沒。這通龕碑應該是記述大佛寺歷史的最確切材料,可惜文字不存。故而,大佛寺營建于何時,今已不可考。以摩崖造像時代推之,當于唐代興建。大佛寺摩崖造像,現存17龕,303尊。該造像主要分布于大佛寺后南北走向長100米、寬5米、距地高10米的白砂石山崖上,可分為兩個區域,一為崖壁東部的大佛區,另一處為…[詳細]
廣州大佛寺
  大佛古寺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惠新中街21號。古寺始建于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后殿宇垂危,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于火。平南王尚可喜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國”,考訪龍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觀賞價值。大雄寶殿座北向南,面闊七間,深進五間,建筑面積達1200平方米,至今仍為嶺南之冠。歇山頂上蓋素胎板,瓦簡及勾頭,滴水,灰塑瓦脊的竹龍,牡丹等脊飭。雖歷經三百多處風雨侵蝕,但風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贈的優質木材作梁柱框架,…[詳細]
千佛閣古建筑群
  千佛閣古建筑群位于周村區新建中路1號,為原商業中心所在地,西臨涿河,東至大街,南至新建路,北至順河街,重點保護區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由千佛閣、關帝祠、三義殿、羅漢堂、彌勒殿、觀音殿等6座大殿組成,是周村現在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宗教建筑群。千佛閣古建筑群的主體建筑千佛閣始建于唐朝,后歷代不斷擴建,清中期以后曾多次修葺,千佛閣是廟群內的主體建筑,創建于明朝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2層10間,長18.8米,寬8.26米,高15.1米,坐北朝南,石基磚身,雙椽飛檐,屋面鋪金黃色琉璃瓦,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閣內墻壁上的無數神龕中,塑有一座座形態各異的佛像,因數目眾多,故稱“千佛閣”。1947…[詳細]
雷州天寧寺
  雷州天寧寺古稱報恩寺,在雷州市雷城鎮西湖路北側。唐大歷五年(770年)開山岫公創建,歷代皆有重修或拓建,現構為清代建筑風格。寺依山構筑,坐北向南,沿中軸線依次為石牌坊、山門、天王閣、大雄寶殿、藏經閣,兩廂為鐘樓、鼓樓和僧舍。石牌坊是明弘治年間太監陳榮重修,為四柱三間通天式,坊額有蘇東坡手書“萬山第一”四字。山門門額有明代海瑞所題“天寧古剎”四字,門內兩側各塑金剛1座。天王閣內塑四大天王,中置彌勒佛及韋陀。大雄寶殿內塑三寶佛及十八羅漢,佛像連基座高7米。藏經閣內藏佛經。全寺房舍50余間,建筑總面積4500平方米,為雷州半鳥第一古剎。自宋以來,貶官、主雷名人多游此寺,或寓居寺內,留下墨跡、詩文。蘇…[詳細]
平昌小寧城
  此城位于平昌縣荔枝鄉楊柳村。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絕壁,三面環水,東有小徑通山頂,平昌縣城至邱家鄉公路經城東山腳而過,城東有北埡巖,西有羅城巖。從東向西是石鑄固城,從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巖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東北面設有渡口,可通報敵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負責漕運。北埡口興有小場,營有棧房和商店。南宋戰亂時期,入城要經店主通報或響箭發出信號,得到州官允許方可進城。四周城門雙層,戒備森嚴。只有東門沿石級而上,一路可通。但鎮守更嚴,必經三關,層層盤查。城上筑子午兩城,內為子城,巖高約五丈,城高約二丈,環圍約三里。外有午城,巖高十余丈,環圍約六里…[詳細]
跳傘塔
  陪都跳傘塔,建于1942年,又名重慶跳傘塔,位于現重慶市渝中區大田灣體育場內。1941年4月4日,在重慶成立的中國滑翔總會,決定建立陪都跳傘塔以培養空軍,促進航空建設,發展國民體育,普及青少年教育,增強國防意識。在當時,陪都跳傘塔的高度和建筑材料之精美,可與世界各國有數之跳傘塔相媲美,因而它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流的跳傘塔。盡管年代久遠,它已經不能適應跳傘運動的發展,但它曾作為中國和亞洲第一座跳傘塔,又培養過眾多的優秀運動員,其功績將記載我國體育運動的史冊。相關數據投資50萬元,由上海基泰工程公司主持,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楊廷寶先生設計,陶馥記營造公司承建。該塔為鋼筋混凝…[詳細]
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堰是指位于金華市白沙溪上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三十六堰古水利工程自東漢建武年(公元27年)開建,覆蓋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農田27.8萬畝,至今仍有19座堰在發揮作用。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東漢時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間陸續建成橫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27.8萬畝。東漢初輔國大將軍盧文臺,棄官掛職,隱退到金華婺南輔蒼(今婺城區沙畈鄉亭久村)。面對白沙溪水勢湍急,晴則旱,雨則澇,連年災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慘狀,繼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興建都江堰之舉,率部將與當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勢落差,先后…[詳細]
細美寨
  細美寨是廣東省韶關市丹霞山風景區陽元山背后的山上一個古寨遺址,建于明朝,現在已無人居住。他的存在有兩種說法,一是說細美寨是古時當地富人為防土匪而依山修建的堡壘,但是當地村民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土匪為了躲藏而在山上建了一個寨子居住。不管是哪種說法,古時能在細美寨居住,上上下下的一定很艱苦,沿著山體旁邊陡峭的臺階爬向山頂,在小徑中幽然佇立著斷壁殘垣。從細美寨遠眺,四周是壯觀的丹霞地貌,偶爾有老鷹盤旋在天際。游客們在半山腰的平臺處紛紛停下腳步,等待美麗的落日。可惜今天的落日不算最美,沒有晚霞的陪襯,顯得有些孤獨,蒼鷹的忽現為天邊多點綴了一點墨色。發現細美寨純屬偶然。緊鄰著陽元石的就是陽元山,陽元山壁立千…[詳細]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位于溈山鄉溈水村、溈山盆地西向邊沿,北、東、南三面環山,山上古樟雜樹環繞,西處于丘陵之間的梯田,順梯田與丘陵之間的鄉間小道即為溈水村級公路,溈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溈江。高氏祠堂海拔較高,平均海拔為950米,周圍群山環繞,峰巒疊嶂,古柏青松,郁郁蒼蒼,鳥語花香,冬暖夏涼,為避暑納涼、參觀攬勝的佳境。高氏祠堂,西距溈山集鎮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密印寺4公里,距離寧鄉縣城76公里,溈山集鎮沿溈水河堤有簡易公路通往祠堂,交通較為方便。祠堂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土磚青瓦木結構,四合院建筑風格,坐東朝西向,總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戲樓)、廂房、五福堂三大部分…[詳細]
常熟興福寺
  興福寺位于北郊虞山山麓。南齊時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興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賜“破山興福寺”額。唐代詩人常建作《題破山寺后禪院》詩后,寺名聲更盛,歷代文人名流題詠甚多。寺屢經興廢,“文革”中盡毀。1980年起,特別是1983年列為全國重點寺院后,興福寺得到全面恢復,成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覽勝地。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馀鐘磬音。這首五言律詩題為《題破山寺后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所寫。破山寺,就是常熟的興福寺。在唐代詩人的筆下已稱之為“古寺”,可見它歷史的久遠。據地方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限制级资源在线观看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日本在线亚州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好看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另类 |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