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盤陽村傳統民居
  任村鎮盤陽村地處豫晉冀三省公路交叉點上,北臨漳河天塹,西依巍巍太行。特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它的輝煌歷史。《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東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建后趙,曾設縣于此。宋端拱元年(988年)建城,周圍二里,高一丈五尺。”當時,這里還是北宋王朝設置的“磻陽務”所在地,置監管及民工600人,每年二月至十月,采木于林慮山,經漳河水運至河北諸地。現存的盤陽古街多為明清時代建筑,全長1華里,街道呈“L”形,代表性建筑有東券門、八角亭、靈澤殿、盧家大院、北券門等。如今,排列在古街兩旁的幾十座民居、店鋪、廳堂、樓閣面貌依舊。加之千年磨就的光滑平坦的石板路映襯,行人至此,觸景生情,昔…[詳細]
江北岸近代建筑群
  江北岸近代建筑群共有4個建筑組成,分別為寧波郵政局舊址、謝氏舊址、英國領事館、浙海關舊址。2005年3月被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寧波郵政局舊址寧波郵政局舊址,座落于寧波市江北區中馬街道中馬路172號,該建筑1927年所建,當時的鄞縣一等郵局改為寧波一等郵局。1931年復改為鄞縣郵局。1949年遷至車站路122號新局房。建筑座西朝東,面朝甬江,背靠中馬路,是一幢二層外廊式磚混結構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闊三開間。進深前后間,樓梯居明間,屋頂為四坡頂及人字頂組合,外墻采用青磚和紅磚相結合的砌筑手法。東入口裝飾愛奧尼柱頭。建筑東、南、西三面置外廊,均采用拱券結構。頗具西式建筑風格,是寧波近…[詳細]
新會學宮(新會博物館)
  明、清新會新會學宮位于新會市會城北門馬山下。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元末毀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其后續有修葺。20世紀50年代重修時學宮內部分建筑曾有改變。現存建筑物自南往北依次有:欞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東廡和西廡、大成殿、尊經閣等。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黃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頂。殿頂脊飾清咸豐年間佛山石灣吳奇玉店燒造的“雙龍搶珠”彩釉陶塑脊。殿身柱網為身內雙槽,副階周匝。建于石砌須彌座臺基之上。前有月臺,圍以石雕望柱欄板。大殿下檐斗栱,外施七鋪作單抄雙插昂重栱計心造,里轉七鋪作重栱計心造。明間補間鋪作兩朵,次間、梢間各一朵。上檐則以穿插梁承托撩檐枋挑檐,梁下施…[詳細]
埭頭村鄉土建筑
  埭頭村鄉土建筑位于永嘉縣大若巖鎮,年代為清、民國。埭頭古村位于永嘉縣大若巖鎮,古稱埭川,初建于元順帝至元年間(1335一1340),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了。埭頭村在楠溪江風景名勝區的大若巖景區之中,緊鄰崖下庫景點,坐北朝南,三面環山,四周風光秀麗。永(嘉)緒(云)公路經過村外鄰近的小若口和九房村。埭頭古村依山就勢而建,村后是臥龍崗山崗,村前田園阡陌,玉帶溪、石護堤、筆架山,村西是崖下庫峭壁奇峰,村東是小若巖幽洞美景。村中的古屋民居、古建筑眾多。單說村中的宗祠,就有陳祠大宗、積翠祠、下房祠、啟秀祠、抱樸祠、光裕祠等多座,形成村落獨特的宗祠文化。村中還建有明代的呂氏尊神廟,本地人稱為土地爺廟。村…[詳細]
巖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巖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位于九壩鎮境內桐習公路25公里處,被稱為“桐梓人”發祥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灰洞洞穴下距河面32米,向陽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狀,所以當地人都叫它巖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寬1.8米,洞道時寬時窄,“之”字形向東北延伸,進入洞口2.5米處是一寬大的廳堂。1972年,112地質隊在九壩格莊壩開展地質普查時,在巖灰洞意外發現了兩枚人牙化石,經專家鑒定,屬20萬年前左右的古人類化石。從巖灰洞出土的舊石器和燒骨的研究中,發現了古人類用火的痕跡,是迄今長江以南古人類用火最早的發現。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這一重大發現…[詳細]
興道書院
  興道書院興道書院在棉湖鎮之東南,前臨云湖。湖兩旁,一為“之”字形橋,一為拱形橋,各有千秋,湖邊木棉挺立,直刺云天。站在書院之前,近望隔湖嶺頂埔,有如硯臺。遠望則層巒疊嶂,正中有鐵山,海拔近五百公尺。三山并排,有如筆架。真個是“三山排青,一水汀碧”。書院正座寬十三公尺,深四十六公尺,前面門樓高聳,屋檐凌空,大門上有石刻“興道書院”四字,有聯云:“興紀五百年,見知聞知,自古皆稱名世;道傳十六字,同學同鄉,于今共頌作人。”門背則刻“砥行立名”。門樓內為天井,步入大廳,為文昌爺寶座。再過一天井,是一排高樓。樓下一廳二房,樓上斗拱交錯,畫棟雕梁,脊檐巍峨,祀魁星爺。樓前掛木匾書“造鳳樓”。又有聯云:“是…[詳細]
岳飛故宅
  岳飛故宅,位于湯陰縣城東18公里菜園鎮程崗村內,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出生及幼年生活的地方。程崗,西鄰周流村(岳飛先塋所在地)。岳飛被害后,家遭洗劫,百姓四處逃散,村莊荒廢。明太祖實行移民政策,程姓人家遷居到此地,因為北面地勢較高,遂改村名程崗。后人感懷先賢,在此為岳飛建廟塑像,并稱“宋岳武穆王故宅”。人們貫以“程崗岳廟”稱之。岳飛故宅建于明代中葉,略晚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占地4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房屋建筑80余間。明末、清代、民國年間曾多次修葺。“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78年后,縣文物管理部門多次進行維修、擴建。1997年,被列為“湯陰一日五游”景點之一。200…[詳細]
肇慶閱江樓
  閱江樓又名嵩臺書院。位于肇慶市正東路尾,江濱堤內的石頭崗上。此地原建有石頭庵(年代不詳),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間(1431~1435年),將庵改建為嵩臺書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樓以及東西兩廊和號舍。崇禎十四年(1641年)命名閱江樓。明末清初之際,該樓一度塌毀。順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閱江樓基本形成現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繕。民國期間,該樓屢遭日機轟炸,后樓、西樓破壞尤為嚴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將樓面改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樓筑于高約8米的山崗上。坐北向南,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積248平方米。樓高兩層,分南、北、東、西…[詳細]
漢長城及沿線城障烽燧
  分布于蘭州市永登縣,武威市天祝縣、古浪縣、涼州區、民勤縣,金昌市永昌縣,張掖市山丹縣、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酒泉市金塔縣、肅州區、玉門市、安西縣、敦煌市等地,東起永登,西止敦煌,跨越5市15縣區,連延千余公里。是為防御匈奴南侵而修筑的軍事設施。 其走向可分東西和南北兩條,東西向,首起蘭州市永登縣縣城西北六公里之中堡鄉邢家灣,沿莊浪河西行,過天祝境,達古浪,北行越涼州,經民勤、永昌、山丹、張掖、玉門、臨澤、安西至敦煌。南北向,首起張掖市甘州區,沿弱水(又名黑水、額濟納河)北行,經正義峽、入金塔,直抵內蒙古額濟納旗居延海,與內蒙北部長城接。又金塔縣境自鼎新向西,經酒泉、玉門花海以北,與安西接…[詳細]
方廣巖
  方廣巖在永泰葛嶺鎮,方廣山腰方廣巖,方廣巖下方廣洞,方廣洞中方廣寺。方廣巖的奇就在“一片瓦”下別有洞天,外觀仰角高180多米,寬約百米,深50多米。核心景點可容納上千人。洞中建五座樓閣如大雄寶殿、脫凡樓、觀音樓、天泉閣、生活廚房等;尚有許多客廳、樓道、臺階等通行空間。方廣寺始建宋建隆二年,寺以佛經第十部類“方廣”名之。既體現方廣洞天福地的自然面貌,又符合佛教圣地命名規則,歷經千百年被保存下來。方廣洞中建寺錯落其中,巧妙實現立體空間構圖布局。又因借助洞頂廣大巖壁俗稱“一片瓦”避風雨,無需再添蓋寺頂瓦片,既省工,又輕巧。洞口為西南方向,懸寺木構干燥不腐。現存寺閣凌空架構,巨木頂托,天泉閣幾乎懸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 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h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