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常州戲樓群
  古戲臺古戲樓,不僅凝聚著古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也記錄著戲曲數百年的興衰沉浮。歷盡滄桑的古戲臺,是一部沉甸甸的戲曲史,也是一座座戲曲博物館。常州現存7座古戲樓,分別是萬綏東岳廟戲樓、禮嘉戲樓、橫林順莊戲樓、西夏墅梅村戲樓、陽湖縣城隍廟戲樓、楊氏家庭戲樓和橫山橋白龍廟戲樓。萬綏東岳廟戲樓是東岳廟的附屬建筑,現存建筑為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2003年又原樣整體修繕,戲樓座東朝西為磚木殿宇式結構,平面呈凸形,外形是大屋頂,正臺屋面采用橫梁架設向外延伸屋檐,梁椽起翹,高出屋面,發八角臺頂。后臺三間通闊14.5米,進深五檁4.6米,高7米,兩側是化妝間,后臺柱礎為明代石礎。前臺面闊6米…[詳細]
蒙城城隍廟
  元、明、清至民國初期,是蒙城興建和重修寺、殿、庵、觀、祠、閣、堂、府、廟宇最多、最興盛的時期。根據民國五年的綜合統計,當時全縣境內共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大小廟宇100多所,其中縣城里有22個,集鎮上最多的小澗鎮,有20多個,雙澗鎮有近50個,板橋集有45個。城隍廟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間,據《蒙城縣志》記載,位于東門里黌巷街,西與文廟很近,中間只隔一青龍小巷,東和三清觀相鄰。現位于新城路中段,西面靠近文廟,東邊和漆園賓館相近。城內的城隍廟和慈氏寺等是香火最盛的廟宇。城隍廟的建筑是磚木結構,工藝精巧,布局合理,大致可分為廟殿和戲院兩個部分,廟院前半部分建有戲樓和前后舞臺,左右兩邊是東西看樓,后半部分建有神…[詳細]
劉國鈞故居
  劉國鈞(1887~1978年)生于江蘇省靖江縣生祠鎮,漢族。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國鈞就以一個成熟的企業家,登上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歷史舞臺。以后,他在這個大舞臺上,有聲有色地編演了紡織印染工業光彩耀日的場景,令世人矚目,被譽為中國現代杰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故居座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鎮,與岳王廟相鄰。走近古色古香的門樓,劉海粟先生的手跡“弘毅園”三字道勁有力。劉國鈞故居由舊居、善余廳、敬修堂和新建的國鈞堂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連,又有天井相隔,幾井幾樓,疏密有致,渾然一體。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大門左側的舊居,泥磚青瓦,苔蘚斑駁,低矮的瓦房里,一張舊竹床,一架紡車,一部…[詳細]
鳴鳳古城墻
  鳴鳳西城墻是我縣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完整的古城垣,也是我省縣一級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古城墻之一。現存城墻為南北走向,南起原縣木材公司,北至老客運站,全長600米,城門門洞高3.45米, 底寬3.6米,呈拱型,門洞處城墻8.4米, 高4.2米,“城墻外為青磚砌筑,內側則壘土圍城”。   鳴鳳城墻建于明成化二年至五年(1466-1469),距今已有530多年的歷史。初建時主要是為了設兵備御,至成化四年(1468),縣治從亭子山(今舊縣鎮)南遷于此,遂大規模筑城建鎮,取名“鳴鳳”。據史料記載,當時縣城“城墻砌以磚石,高一丈二尺,周八百余丈,設四門”,“筑雉堞環列,因河為池,門四,東景和…[詳細]
華中魯迅藝術學院烈士墓
  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殉難烈士紀念碑所在地是建湖縣慶豐鎮北秦莊。該碑高13米,頂端嵌有金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下是一面紅旗,象征著在黨的指引下,革命文藝大旗千秋萬代永遠飄揚。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創建于1941年春,院址設在鹽城兜率寺和貧兒院,劉少奇兼任院長。全院分設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四個系,一個普通班和一個少年班,共有師生400余人。正當這株文藝新苗茁壯成長之時,日、偽軍集中了一萬七千余人,由東臺、興化、射陽湖、陳家洋等地,分數路向新四軍軍部駐地鹽城合擊,企圖一口吃掉重建不久的新軍部。陳毅代軍長根據中共中央華中局的決定,進行反掃蕩戰斗動員,號召駐鹽城的部隊、機關、學校全部分散轉移。魯藝華中分院…[詳細]
嵊州馬寅初故居
  嵊州馬寅初故居占地628平方米,建筑面積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進,四周外墻磚砌、內墻板筑。門廳三開間,臨街建筑,條石門框,實榀門。第二、三進五開間,均為五柱七桁的梁式架頭結構,硬山頂,南單檐、北重檐。三進之間各有廂房連通,中有二個天井,前小后大,空氣流通,光照充沛。第二進底層中間是廳堂兼作通道,東兩間為小客廳與賬房間(會計室),西次間是馬寅初父母臥室,也是馬寅初出生處。西盡間為馬家廚房。第三進五間,東西兩間打通,是“馬樹記”酒坊的釀酒場地;中間廳堂,是連接東西的過道,是組合釀酒的樞紐,向北設門可通戶外,便于對外傳遞貨物。西廂北間為馬寅初臥室和上樓通道,東廂分別為酒坊師徒廚房和餐室。第二…[詳細]
冷遹舊居
  冷遹舊居位于我區辛豐鎮黃墟老街,建于民國六年(1917年),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建主樓一幢和廂房四間,磚木結構,為中西合璧風格的花園式建筑。1989年被丹徒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鎮江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鎮江市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冷遹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民主愛國人士,1882年6月生于丹徒黃墟鎮。1906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2年,孫中山授其“中將軍”和“文虎勛章”;1920年與黃炎培合作從事教育、蠶桑、農基事業;1945年7月赴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解放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財政經濟…[詳細]
南張鳳凰臺遺址
  鳳凰臺鳳凰臺位于濟寧西郊,運河北畔,327國道南側。鳳凰臺所在的任城區南張鎮,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早在商周時期這里即可見中華文明之光。據考古調查發現,在鳳凰臺遺址上,十幾米高的土層堆積中,蘊藏著豐厚的古代遺存,底層屬“龍山文化”的遺跡,中層為商周文化遺址。1985年鳳凰臺遺跡被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領隊培訓班在此進行了實地考古發掘,出土近300件文物,現存于省考古所內。2006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凰臺”又名“風化臺”,為鳳姓教化之臺,是遠古時期的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經近代專家考證,確定為“太昊祭祀臺”。伏羲又稱太昊,自封為風姓…[詳細]
無為縣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于無為縣城內西北隅,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于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任無為知軍時所建。米芾崇尚晉人書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獻之《十二月帖》墨跡后,自題齋名——寶晉齋,以收藏晉人字畫墨跡。齋前鑿有墨池,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硯亭,是米芾讀書和揮毫的地方。相傳,有一天夜里,池中蛙聲聒嗓,滋擾米芾揮毫的心緒,他便取硯一方,-一“止”字,投入池中,蛙聲頓絕。從此,水池變成墨色,故稱“墨池”,而池中古亭便稱“投硯亭”。池北有石丈(又名拜石),為石灰巖質太湖石,玲瓏竅然。據《宋史·本傳》記載:“米元章(米芾的字)守濡須(無為縣)時,聞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詳細]
蓮花一枝槍紀念館
  蓮花一枝槍紀念館國家2A級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西省縣城南門廣場右側,沿解放街南路或外資路可直達。是展示我國贛西古代建筑藝術及國內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光榮歷史的專題型紀念館。紀念館中堂陳列著部分珍貴文物和照片,靠中堂右廂房為毛澤東和方志敏同志舊居。大廳右側陳列著一枝槍等90余件珍貴文物,并著重介紹了一枝槍的光榮歷史。1926年,在湖南農-動的推動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工農革命運動,全縣8個區136個鄉都成立了農民協會,縣城成立了總工會,同時還成立了兩支工農武裝力量,即農民自衛團和縣城保安隊,兩隊共有槍枝60枝。工農武裝成立后,為保障工農利益,強迫土豪劣紳減租減息,開展平倉清谷運動,受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久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午夜女人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