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筆山遺址位于縣城西1.5公里,相對高度20—30米。夢筆山原名孤山,南朝蕭子升《建安記》載:“孤山在環障之中,其地平坦,悉是溝塍阡陌,此山挺然孤立,因名。”元徽二年(474),江淹被貶為浦城(時稱吳興)縣令,他經常在縣內山川留連,而對孤山特別鐘愛。相傳,一夕宿山中,夢中得到一管五彩花筆,日后文思如涌,詩文多佳句,遂傳為“夢筆生花”的美談。山以人顯,孤山后改名夢筆山。1988年考古調查發現大量的商周時代的紅色灰砂粗陶、灰色印紋硬陶的殘片和石器,從出土的陶器殘片中可以看出的器形有飲食用器碗、豆、缽;盛貯用器罐、壺;炊煮用器鼎、釜;捕魚工具陶網墜;制陶工具陶拍。印紋硬陶的紋飾以席紋、方格紋、條紋居…[詳細]
海溪關位于浦城縣忠信鎮海溪村,柘嶺南側的半山腰上,南距海溪村7.5公里,始建于漢代,歷代均有修葺。海溪關古稱寨嶺隘,處北通浙江江山、遂昌的古道上。《浦城縣志》載:仙霞未開前,浙江入閩大路,皆自處州龍泉,逾柘嶺(今蘇州嶺),以至于浦城。自浦城往浙,或寨嶺或柘嶺,舊有隘,過嶺東去遂昌,北去江山。海溪關用片石壘砌而成,為長方形石門,門高2.4米,寬2.1米,深2.5米。關墻總長23米,寬3米。關北側有長3.5米臺階11級直接登頂,每級臺階長0.85米,寬0.35米。海溪關附近尚留營房、十八店等遺址。為閩北地區保存年代最早和最完整的古關隘之一。泉山古道為附屬文物。泉山古道據縣志記載,在唐以前,仙霞嶺未…[詳細]
浦城梨嶺關年代:唐座落地點:浦城縣九牧鎮九牧村該關位于浦城縣九牧鎮九牧村高步亭自然村。古時因山產梨,稱梨嶺;唐貞元初,林藻與其弟林蘊聯袂進京趕考,在嶺頭題下姓名,后兩兄弟均科舉及第,就稱為折桂嶺;又嶺有五顯廟,俗稱五顯嶺。關為南北走向,關墻殘長30米,高3-5米,下寬9米、上寬6.5米。關門殘高3.2米,厚6.5米,寬3米。在關南側頂部還發現營房遺址和石砌圓形泉水井一個,井深1.5米,直徑0.65…[詳細]
畢嶺關位于浦城縣忠信鎮村橋村與官路鄉李處村之間的畢嶺頭埡口。始建于明代,最后一次整修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為福建浦城與浙江江山界關之一,橫截兩峰之間,地勢險要。關分為東西兩關,相距30米,內有畢嶺亭和畢嶺寺。東關向忠信鎮,關墻用巖石壘砌而成,關門用青石砌成,頂為半圓拱狀,關門高2.5米,寬1.4米,深2米。關總長13米,高3米。西關向官路鄉,用巖石壘砌而成,頂為半圓拱狀,關門高2.9米,寬…[詳細]
葛山隘位于浦城縣富嶺鎮蓮塘坂村,俗稱隘門洞。始建于宋,明清均有修葺。為福建浦城與浙江龍泉邊隘,地勢險要。隘為南北走向,用巖石壘砌而成,石門頂為半圓拱狀,高3.6米,寬3.2米,深3.5米,現保存基本完整。關隘附近尚留馬房、通天牢、練兵場、炮臺等遺跡。葛山隘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陽嶺古道位于浦城縣南浦鎮西南15公里,臨江鎮東北5公里。根據夕陽禪寺后民國5年(1916)的摩崖石刻記載:唐天寶六年,西陽太守全景文伐山開道,以兵破之,置戍守,故號是嶺曰:“西陽嶺”。清道光年間,建寧太守嘉公將西改夕,此后一直沿稱夕陽嶺。至今在西陽嶺有一條石砌古道保存良好。上下6公里,石階長2.2—2.5米,寬0.45—0.5米。為中原入閩重要的陸上通道。夕陽寺后摩崖石刻、“貫日”涼亭、祖之望手…[詳細]
浦城三山會館位于城區西南,交通路與和平路相交處,是福州旅浦同鄉所建,因福州別稱“三山”,故稱之為“三山會館”。始建年代約在清中期,光緒三十三年(1907)重修。建筑為斗磚風火墻圍合的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門樓、戲臺、天井、拜亭、大殿,兩側為廂房及鐘鼓樓。現存面積821.57平方米,總進深達43.88米,格局基本完整。會館大門八字型,為宏偉壯觀的九間九樓仿牌樓式立面門樓。大磚門上方嵌石…[詳細]
三賢吳氏宗祠位于浦城縣水北街鎮蓬尾村,為奉祀北宋參知政事吳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吳充、其父吳待問(世稱“浦城吳氏三賢”)的宗祠。祠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祠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中軸線上依次為大門、過雨亭、前廳、天井、后廳,兩側為廂房。占地面積為35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兩廳均為硬山頂,穿斗抬梁混合式結構。后廳面闊5間,寬11.5米,進深6柱,長11.5米,高約9米,內檐為…[詳細]
阮氏宗祠位于浦城縣富嶺鎮山路村。建于清嘉慶年間,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20平方米。祠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門向東開,中軸線上依次為天井、前廳、天井、正廳、后廳(1932年建龍浦公路時被拆毀),兩側為上下二層的看樓。前廳為歇山頂,八角形復盆式藻井,抬梁穿斗混合式結構,長、寬各10米,高約7.5米。面闊3間,進深5柱,柱網排列規整,覆鼓式柱礎。正廳為風火墻硬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筑,長8.6米…[詳細]
富嶺王氏宗祠位于浦城縣富嶺鎮山路村。建于清中期,占地面積約75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50平方米。祠坐南朝北,磚木結構,門向東開,中軸線上依次為前廳、天井、后廳,兩側為廂房。后廳為風火墻硬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結構,長8.8米,寬19.7米,高約6.5米。面闊5間,進深5柱,柱網排列規整,覆鼓式蓮瓣紋柱礎。中門上鐫刻“王氏宗祠”,磚質,楷書陽刻。周圍磚雕以人物、花卉、動物紋飾為主,工藝精湛。富嶺王氏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