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

涿州盧氏宗祠
  盧氏宗祠涿州城東拒馬河畔,有一處建筑群,紅墻藍瓦,綠樹掩映,肅穆幽雅。座北向陽的大門上,黃底墨字“范陽盧氏宗祠”匾額鮮明奪目。這里不僅是盧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廣泛而久遠的社會影響。韓國的前總統盧泰愚所說“范陽盧氏”使“涿州名揚天下”、涿州是“世界盧氏祖先的基地”,具體所指就是這個地方。盧氏宗祠之北有盧氏先祖盧植的墓地。不必說各地盧氏族人,自然按節令來此祭祀祖先;即使并非盧姓的人氏,也時常前來,憑吊長眠于此的這位東漢名臣。作為范陽盧氏始祖的盧植,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經學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有極高的聲譽。“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是東漢朝廷對這位“涿郡涿人”的評價。宋朝太宗皇…[詳細]
白家疃怡賢王祠
  白家疃村是溫泉地區見于歷史記載較早的村子。從京城翻過紅山口去往溫泉、南口、北安河、妙峰山,白家疃是必經之地。白家疃村沿三柱香、黃道嶺、半天云嶺北麓東西延伸,村落狹而長,三里長街從村中而過,街兩邊布滿商鋪小店,往來行人不絕,是當地一個交通和商業的中心。 據傳說,白家疃原名白紙灘。多年以前,村子里有一個世代以剪紙謀生的藝人名叫張忠,手藝精巧,遠近聞名,因而村名叫作白紙疃,時間久了就被叫成白家疃。另一種說法是,早期這里的人們以制做盔甲為生,將制作出的盔甲擺出來供人觀賞選用,又叫作擺甲疃。 至于從什么年代改為現在的名字,還無有考證。但我們從明代文獻的記載中已見到有白家疃的記載。 白家疃村三里長街西段路…[詳細]
無為縣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于無為縣城內西北隅,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于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任無為知軍時所建。米芾崇尚晉人書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獻之《十二月帖》墨跡后,自題齋名——寶晉齋,以收藏晉人字畫墨跡。齋前鑿有墨池,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硯亭,是米芾讀書和揮毫的地方。相傳,有一天夜里,池中蛙聲聒嗓,滋擾米芾揮毫的心緒,他便取硯一方,-一“止”字,投入池中,蛙聲頓絕。從此,水池變成墨色,故稱“墨池”,而池中古亭便稱“投硯亭”。池北有石丈(又名拜石),為石灰巖質太湖石,玲瓏竅然。據《宋史·本傳》記載:“米元章(米芾的字)守濡須(無為縣)時,聞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詳細]
雷祖祠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稱“雷崗聳異”,為雷陽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紀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雷祖)的祠堂,為國家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陳文玉為當地土著,唐貞觀年間,當地居有眾多少數民族,不易管理,便啟用陳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陳文玉任職期間,精察吏治,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樂業;大修城池鞏固城防,公款不足則自捐薪俸。為了紀念他,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后來陳文玉的功德與當地所崇拜的“雷公”的傳說合而為一,陳文玉祠也就成了“雷祖祠”。祠依山而筑,面向平原,其雄偉壯觀。祠分三進,由山門、正殿、側殿、后殿、東西廡、鐘鼓樓、碑廊等建筑組成,…[詳細]
孟姜女祠
  孟姜女祠位于銅川印臺區金山山麓,距銅川古城約1.5公里。這里自古流傳的孟姜女傳說,使其蒙上了幾分神秘色彩。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極為廣泛,銅川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歷經宋、元、明、清修葺擴建,到清代乾龍年間時,已成為規模宏大,廟宇林立,影響久遠的名勝古跡。民國末年,由于-反動軍隊的破壞,姜女祠日漸荒祀。上世紀90年代人民政府整修擴建了姜女祠,現有山門、祭亭和孟姜女雕像等。姜女祠的傳說——據史料以及山海關孟姜女廟的石刻記載:“孟姜女是陜西同官(今銅川印臺區)”人。相傳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卻沒見到丈夫的面,她悲痛不已,放聲大哭,一下子哭倒了長城800里,在倒塌的廢墟里她找到了丈夫的骸骨。于…[詳細]
濱州范公祠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處長山城南、孝婦河畔的河南村,瀕臨河水,古木參天,建筑清新幽雅。據《長山縣志》記載,該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系邑人知縣韓澤倡議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此間歷經朝代更替,時壞時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距今也已140多年。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兩院,前院為大殿,后院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磚青瓦,斗拱飛檐,殿內塑有范公座像。大殿前東西兩側,各植銀杏一株,高達10丈。院內還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樹老干空,老干內又生出一株新槐,枝葉繁茂,蔚為奇觀,人稱“懷中抱子”。享殿雕梁畫棟,茂林修竹,清靜幽雅,殿下有匾…[詳細]
李滿碧霞祠
  寧津碧霞祠又叫李滿碧霞祠,位于寧津縣城北13公里、大柳鎮鎮政府駐地北3公里處。由于歷史的原因碧霞祠遭到破壞,1992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重建。目前,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鐘樓、鼓樓、碧霞祠正殿,正殿東面為普照寺,正殿后面為玉皇閣。隨著古廟的重建,每年農歷四月十五、九月十五前后的古廟會也興盛起來。李滿古廟會期間,南到濟南、泰安,北至滄州、河間及京津地區,東至樂陵、北鎮,西到東光、衡水等地的富商巨賈、小商小販,各色人等一應俱全,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日到會人數近十萬人。據有關資料記載,寧津碧霞祠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始建于唐朝,古稱天仙圣母殿,曾于清朝乾隆四十年重修,改名為碧霞祠,并沿用至今。后經清朝光…[詳細]
賢良港天后祖祠
  賢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嶼區忠門鎮,與湄洲島媽祖祖廟遙遙相望。賢良港又名“黃螺港”,今名港里村,原為莆田縣忠門鎮所轄,現為湄洲灣北岸山亭鄉所轄。賢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媽祖父母神像和宋代“異人妝塑”的媽祖神像,以及媽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據《天后志》記載,媽祖曾祖父“保吉公棄官隱居賢良港”。位于湄洲島一水之隔的大陸岸賢良港(今忠門鎮港里村),一名紅螺港。這里是媽祖出生地,宋代媽祖受朝廷敕封為祖姑,林默升天之后,在賢良港林氏祖祠祀祖姑木雕神像。明永樂十九年,祖祠圮壞,欽命太監至賢良港整修致祭;嘉靖年間,沿海遭倭寇騷擾,村里民居盡被焚毀,獨此祖祠倭寇不敢侵犯。清初截界,祠廢。康熙二十一年復界后重…[詳細]
陸公祠
  陸公祠是鹽城籍民族英雄南宋丞相陸秀夫的紀念館。江蘇陸公祠坐落在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儒學街。鹽城人民為了紀念陸秀夫這位愛國民族英雄,于明代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年)在鹽城儒學街西側建造了“宋丞相陸公祠”。初建為“三進兩廂”和“一坊一亭”。即:一進為門廳,二進為仰止堂,三進為正祠堂。鹽城是南宋末年著名丞相陸秀夫的故鄉。陸秀夫祠。在鹽城市區儒學街西側、陸公詞巷內。明初時建造,為了紀念南宋陸秀夫而建。陸公祠修復擴建工程總占地面積約6750平方米,修復、擴建面積2680平方米,其中祠堂等占地3375平方米,文化街區占地2250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陳列分“家”、“國”兩部分。“家”主要由序廳、景忠堂…[詳細]
春秋祠
  春秋祠位于敘永縣縣城內。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陜西鹽商集巨資,拆除原關帝廟重建。主要供奉關羽,因關羽喜讀《春秋左氏傳》,故名春秋祠。春秋祠具有濃烈的晚清宮庭式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結構嚴謹。主要建筑有樂樓、回廊、耳房、饗殿、關羽殿、三官殿、內設臺、曲橋、水池、門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繪,最典型的有九龍枋、九鳳枋、永寧八景、百鳥梅花窗、百鳳朝陽、百壽圖、漁樵耕讀、仿米南宮繪畫等,精美絕倫,堪稱晚清建筑雕刻藝術的瑰寶。聞名于國內外。春秋祠聯匾,獨具風格,內涵豐富,膾炙人口。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為省級文物護單位。1998年建為木雕石刻藝術博物館。保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 | 在线精品视频A免费不卡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 色色中文字幕色色亚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综合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