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旅游

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商城遺址位于鄭州市區內。面積25平方公里,1950年秋發現。它是早于“安陽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遺址,目前仍存在著一座周長為7公里的商代城墻。商城近似長方形,北城墻長約1692米,西墻長約1700米,南墻和東墻長度均為1870米,周長近7公里。城墻底寬20米左右,頂寬5米多,其高度復原后約10米。以全部的城墻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約用夯土量為87萬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約174萬立方米。鄭州商城內中部偏東和東北部一帶,約占鄭州商城1/6左右的范圍內,遺存有各類高低不平的夯土臺基,臺基排列不甚規整,但靠近東北隅的較密,而西南部則較為稀疏,其中東北隅就先后發現了20多處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大的面積達20…[詳細]
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于湖北省潛江市龍灣鎮瞄新村和鄭家湖村,重點保護區40平方公里,規劃保護展示區約2.3平方公里。其內含有多座層臺建筑夯土基址,是迄今發現的東周時期建造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延續時間最長、建筑形式最獨特、保存最完好的楚國王家宮囿宮殿遺址。國家“十一五”大遺址保護項目。位于潛江龍灣,距宜昌—黃石高速公路“后湖入口處”僅8公里。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東周楚文化遺址群,其中放鷹臺1號基址,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2000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該園占地56.8公頃,將于“十一五”期間分五年建成。龍灣遺址展示園將以楚文化史跡為主線,在做好考古發掘…[詳細]
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炭河里遺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黃材鎮寨子村塅溪與溈水交匯的臺地上,是南方最著名的青銅器出土地。遺址年代約為商代到西周時期。寧鄉位于長江以南,卻有大量珍貴的青銅器出土,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最大的銅鐃和最大的銅瓿。炭河里遺址現存主要部分為黃材河北岸與土段溪交匯處的扇形地帶,城墻西南和東北分別靠近兩條河的河岸,城內保存面積約為2.3萬平方米,城外新發現保護面積為21萬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達40多萬平方米。1963年確認為西周遺址,分別于1973年和2001年進行小規模試掘,2003年到2004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發掘了西周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城墻遺址,清…[詳細]
靖江王府及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靖江王府及王陵是明朝實施分封政策而建在中國最南疆的靖江藩國歷史遺存,其中,靖江王府位于桂林市秀峰區王城路1號獨秀峰下,面積21.4公頃,是明代建成時間最早、現存格局最完整的藩王府邸,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古名句的發現地;靖江王陵位于桂林市七星區靖江路1號堯山西麓,分布面積約10000公頃,是明代十一代靖江王與妃及其次妃、夫人、將軍、中尉及宗室的陵墓群,被譽為“桂林十一陵”。自2010年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以來,靖江王府及王陵考古遺址公園累計投資11億元,持續推進建設,終于建成了嶺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全國唯一的明代藩王文化5A景區獨秀峰又稱紫舍山,孤峰似披…[詳細]
邛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什邡堂工邛窯遺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崍。邛崍窯址是唐代著名的瓷窯窯址,因為邛崍在唐代屬于邛州,故而也稱為“邛窯”。邛窯創燒于南朝,宋時終止,是四川燒瓷品種最為豐富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瓷窯之一。二十世紀初,邛窯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對遺址進行了多次的調查,在什邡堂、尖子山、瓦窯山、西河鄉及固驛鎮五地都發現了古窯的遺址,其中以什邡堂的窯址最為著名。窯址東西長530米,南北寬210米,總面積11.13萬平方米。現存由窯具、瓷器(片)、爐渣堆積起來的窯包13個,高者10余米,低者6~7米。窯址內發現9座窯爐,其中龍窯6座,馬蹄形窯3座。龍窯長條形,斜坡式,傾斜度7°~…[詳細]
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神木縣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遺址面積約90萬平方米。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石峁遺址于1976-1981年發掘,發現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槨墓、甕棺葬。出土陶、玉、石器等數百件。房址多為白灰居住面的方形半地穴式,與客省莊文化相似;但墓葬中的石槨、甕棺葬和陶器中的筒形大三足甕、鼎等則自具特點。出土或采集的磨制玉器十分精細,頗具特色,其原料主要為墨玉和玉髓,器類有刀、鐮、斧、鉞、鏟、璇璣、璜、牙璋…[詳細]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統萬城是我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首領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的國都遺址,位于陜西省靖邊縣最北端58公里處的白則村。該遺址是我國古代匈奴族遺留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遺址,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對于研究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史、民族關系史、古代文化史以及經濟政治、城市建筑、軍事、地理變遷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陜西省靖邊縣人民政府于2001年全面展開申報統萬城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統萬城由宮城、內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組成,宮城里面還有一座赫連勃勃居住的皇城,內城則是各級官署和王侯貴族居所,外廓城是一般居民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統萬城是我國歷史上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詳細]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湖北省京山縣屈家嶺村西100米,青木檔河和青木河交匯的臺地上。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0�50′,北緯30�50′。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為“屈家嶺文化”命名遺址。1954年修建石龍過江水庫,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1955、1956、1989年發掘。發現有房基、墓葬、窖穴等遺跡。房基呈長方形,地面多用紅燒土塊鋪筑,紅燒土內發現有密結成層的大量粳稻稻谷殼。居住面有的筑成高出地面的土臺子,上有成排對稱分布的柱洞,為地面式建筑。成人墓多為單人土坑葬,兒童采用甕棺葬,有多人合葬和拔牙等奇特葬俗。出土石器以磨制為主,有斧、鑿、鏟、錛、鏃等。陶器…[詳細]
乾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乾陵是陜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巖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環其東,漠水繞其西,乾陵玄宮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歷史沿革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任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繼續進行。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入。此前一年,唐中宗還赦免了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因為政治問題而被破孩致死的皇族,并且將他們重新厚葬,其中包括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三人。除此之外,神龍二年(706年)…[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婷婷夜色福利网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