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陽嶺古道位于浦城縣南浦鎮西南15公里,臨江鎮東北5公里。根據夕陽禪寺后民國5年(1916)的摩崖石刻記載:唐天寶六年,西陽太守全景文伐山開道,以兵破之,置戍守,故號是嶺曰:“西陽嶺”。清道光年間,建寧太守嘉公將西改夕,此后一直沿稱夕陽嶺。至今在西陽嶺有一條石砌古道保存良好。上下6公里,石階長2.2—2.5米,寬0.45—0.5米。為中原入閩重要的陸上通道。夕陽寺后摩崖石刻、“貫日”涼亭、祖之望手跡題刻為附屬文物。
夕陽寺后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西陽嶺夕陽寺的西側30米處。石刻3處相連,成曲尺形,單體均長方形,右側1處高1.55米,寬1.45米,陰刻楷書,題“西陽嶺夕陽寺碑記”。中間1處高1.5米,寬0.3米,陰刻楷書,字約13×11厘米,文為“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寺左側1處高1.1米,寬1.9米,陰刻楷書,刊載夕陽禪寺兼管11個廟地址、名稱。民國5年5月刻。
“貫日”涼亭
在西陽嶺山頂殘存涼亭一座。亭為東西開口,風火墻硬山頂,南北縱墻,片石鋪地。墻用青磚疊砌而成,青磚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10厘米。東門亦用青磚砌成,頂為半圓拱狀,門上額書“貫日”;磚質凸刻,楷書。東門高3.03米,寬2.3米,厚0.43米。亭殘長6.3米,寬6.5米,高5.5米。
祖之望手跡題刻
位于西陽嶺東側近山頂處的一古井上方,題刻嵌于古井南側的石墻上,長0.86米,寬0.39米,全文大小文字21個,“鴦漿”兩個大字為隸書,22×18厘米,小字為行草:“孤標秀出,清泉灌頂。是謂鴦漿,酌之而醒。舫齋題。”字為9×6.5厘米。石刻字體蒼勁飄逸,刻工講究。浦城境內已發現摩崖石刻有二十余處,但名人手跡題刻這是第一次發現,填補了浦城史志的空白。
西陽嶺古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古道兩邊、夕陽寺后摩崖石刻、貫日涼亭、祖之望手跡題刻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為保護范圍,再向外延伸3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水東村:水東村位于205國道和省道花崇線交叉口,南傍臨江溪,擁有良好的人居環境,現有人口2065人,四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450畝,山場面積4550畝,2013年人均收入7680元,勞動力外出轉移450余人,年村財收入約8萬元,主導產業為糧食、烤煙生產和丹桂產業。 中心村建設規劃占地面積160余畝,其中耕地面積60畝,可建設新房13…… 水東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