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漳浦縣旅游

漳浦藍氏宗祠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漳浦藍氏宗祠
漳浦藍氏宗祠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藍氏宗祠

年代:明、清

漳浦縣赤嶺畬族鄉石椅村

簡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積540.96平方米,由門廳、正堂及兩邊耳房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為小石山及狀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屬文物主要有門廳左側墻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廟碑記”,記述了藍理重修種玉堂的事跡,以及民國丁卯年“勒緣石碑”等。

種玉堂位于漳浦縣赤嶺鄉(原萇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間由福建陸路提督藍理重建。種玉堂門聯“由鎮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萇溪以衍派,文經武緯振后昆”,表明“鎮海”是明代鎮海衛,為漳州海防重地,文臣武將從這里興起。種玉堂是閩南畬族祖祠,幾百年間,“種玉堂”藍姓族人不但傳衍整個赤嶺畬族鄉,而且分衍到其他地方及臺灣東南亞各地,總人口達五萬多。在種玉堂的顯要位置,懸掛著清康熙皇帝贈給藍理“所向無前”匾、康熙皇帝贈給藍廷珍“平臺大將軍”匾、雍正皇帝贈給藍鼎元“公正廉明”匾。這三人均是平臺、治臺名宦,稱為“藍氏三杰”。藍理、藍廷珍、藍鼎元簡要介紹如下:

藍理(1649—1720),萇坑(今赤嶺石椅村)人,藍理青年時身材魁偉,精通武藝,力可曳馬倒行,發誓“他日若不封侯拜將不是大丈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隨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平臺。在澎湖海戰中,中炮跌倒,腹破腸出,血染戰袍。在其弟的幫助下,把腸子裝回腹中,繼續奮勇殺敵,終于平定鄭克爽叛亂,臺灣又回歸祖國。康熙贊他“血戰破敵,功在首先”,譽之為“破肚總兵”。先后被康熙帝封為神木副將、宣化府總兵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調浙江定海任總兵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調任天津總兵官;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升任福建陸路提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阿拉布坦在俄國沙皇的支持下叛亂,藍理帶四個兒子隨統帥穆爾賽出征。由于他年事已高,舊傷復發,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在天津藍田莊病逝,享年72歲。隔兩年,由妻、兒護送棺柩回漳浦安葬。藍理一生征戰,功勛卓著,施瑯稱他是一員虎將,康熙皇帝御書“勇壯簡易”和“所向無前”贈他。

藍廷珍(1663--1729),字荊璞,漳浦縣湖西人。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營把總,四十四年升溫州鎮右營游擊,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將、南澳總兵,六十年-自薦,出師臺灣征戰朱一貴義軍。平臺后,藍廷珍奉命繼續留臺,署理提督職務,前后三年之久。在這段時間里,藍廷珍對臺灣的治理和開拓,提出了一系列很有遠見的建議和措施,對臺灣的歷史發展生成了深遠的影響﹔表現了他在事關中國領土問題上的政治眼光和從政能力,從而確定了他在臺灣歷史上的地位。

藍鼎元(1680—1733),萇坑(今赤嶺)人。少時勤學百家書籍和經濟之學,其文才為漳浦縣令陳汝咸賞識,福建巡撫張伯行在福州設立鰲峰書院,藍鼎元受召參加。張伯行非常器重他,稱他是“經世之良才,吾道之羽翼”。康熙六十年,臺灣暴發了朱一貴為首的農民起義,藍鼎元應族兄、南澳總兵藍廷珍之聘為幕府,隨軍入臺平亂。他深入調查民情,運籌策劃,條陳治臺十九策,寫下《平臺紀略》、《東征集》等書,對治理臺灣、開發臺灣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后人稱藍鼎元為“治臺宗匠”。雍正六年(1728年),由大學士朱軾推薦,朝廷任藍鼎元為廣東普寧知縣。雍正十一年(1733年),藍鼎元升任廣州知府,才一個月即逝世,時年54歲。后人在藍鼎元陵園撰寫的柱聯概括了他一生所做的貢獻:“謀猷長且遠無愧籌臺宗匠,理政嚴而寬堪稱經世良才”。

保護范圍:

建筑西南面向外70米,東南面、西北面、東北面各向外20米。

2009年,漳浦藍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椅村:石椅村…… 石椅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藍理墓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 日韩国产二区不卡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大片一区官网 | 亚洲ⅴa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