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臨沂市 > 郯城縣旅游

馬陵山遺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馬陵山遺址
馬陵山遺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馬陵山遺址位于縣城東南約20公里,紅花鄉大尚莊村東1000米的馬陵山西坡,東臨黑龍潭水庫,再向東即為江蘇省東海縣境。1982年10月首次發現并試掘,1983年6—7月省考古所派員對包括黑龍潭細石器遺址在內的馬陵山地區專題踏查(發現細石器點40處),1984年10—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正式發掘。依發掘所見剖面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層:上層為黑灰色或深灰色砂質粘土,內含細石器,中層為灰色砂質粘土,見有舊石器和象、犀牛的化石,下層為紅黃色粘土,含哺乳動物化石碎片。遺址的主要文化遺物為細石器,主要類型為典型的船底形石核、楔狀石核、錐狀石核、端刃刮削器、鏃、雕刻器、尖狀器等,全部用壓制法或間接打擊技術制成。石器的加工技術達到了細石器工業技術的成熟期,并具有馬陵山地方特點。

1990年4月11日,由縣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6月,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2004年兩次推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兩次推薦工作,把保護范圍擴大到了馬陵山(郯城段)全境的40個點,定名為“馬陵山遺址”,除黑龍潭作為主要地點外,其他主要地點還有望海樓、劉莊東嶺、徐集東嶺、小麥城東嶺、大旺莊東嶺、清泉寺等。推薦材料中有這樣一段話:馬陵山遺址位于郯城縣東部,以馬陵山黑龍潭水庫至望海樓一帶為中心地帶,南北綿延40公里,東西寬2—5公里,文化遺物遍山分布,總面積達113平方公里左右。遺址距今約14000—11000年。馬陵山遺址是中國東部地區最大的中石器時代細石器遺址,也是世界東方具有代表性的一處史前文化遺產,還是研究中國古代發展史中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度不可缺少的環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2006年12月7日,由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名為馬陵山遺址。

泉源鎮:郯城縣轄鄉。山東省桑蠶基地和畜牧業強鄉。1942年建泉源區,1958年成立公社,1962年復稱區,1971年又改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馬陵山綿延東境南北,白馬河穿越西部南流。面積66平方公里,人口3.7萬。西緊靠山(海關)廣(州)公路,境內縣鄉柏油路四通八達。轄泉頭、集東、前寺、長埠嶺、郭莊、吉莊、西柳溝、東房莊、翁屯、后段宅、東王莊、石碑、…… 泉源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三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前沙溝遺址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精品一级一区 | 有码日韩激情中文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