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玊(sù)上圍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湯南鎮新樓村,湯南鎮是梅州市的“南大門”,距豐順縣城4公里,揭陽市中心25公里,廣梅汕高速公路和鐵路、國道206線、S224線貫穿鎮境,交通較為便利。語言以潮汕話為主,是著名的華僑之鄉。
種玊上圍俗稱上圍古寨,北緯23°43′32.3″,東徑116°11′50.1″,海拔14.9米。古寨始建于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公元1670年),歷經18年春秋竣工。其建筑結構獨特,布局新奇,面積一萬八千多平方米,城墻根據36天干,72地支共108塊圍筑而成,呈蟹形,墻體每幅寬高二丈,墻厚0.5米,每塊墻設有直徑為20公分圓形槍眼,用粗砂、小石子,糯米泥及紅糖拌和,迄今堅固無損。古寨有三大門,即正西門、北平門、南安門,均坐東向西,故有“西門古寨”之稱。其門板厚達五寸,三個大門閂,外加一海碗粗橫杠,用兩根大石柱一頂,固若金湯。東門較小,陰森嚇人。上有魁星樓,供奉著魁星爺,長年香煙繚繞。城墻四角各建一兩層碉堡哨樓,碉堡外露三面墻各有槍眼二個,圍墻每面一槍眼,火力交叉,攻寨者近墻根不得。寨內有三街六巷,一祠堂,六公廳。三街平行,中間一街橫貫北大門,三街與東西兩巷交會成井字形。一進正西門便是西大街,街對面是三進開間九世祖“潛士公祠”,公祠左右各有一巷,與東西南北巷巷巷相接,街街相通。舊時街巷用青磚鋪成,每到晚上屐聲錯落清脆細碎,有大珠小珠落盤韻致,煞是悅耳動聽。寨內大小房屋有108間,與圍墻塊數相同。如今大部分人家遷出寨外,人口稀少,古巷更顯清靜幽深。寨門外是一大廣場,廣場外有一口半月形大池塘,寨里雨水、污水經護寨河流入大池塘,廣場聳立著五副旗桿石。南面靠池旁一字排開有5株參天古榕,枝干交纏,盤根錯節,蔚為奇觀,俗語“五叢榕”,是湯南八景之一。清代古寨曾出了5位舉人,據說按鄉規“每中一舉種榕一棵”,故現在榕樹按時間順序有大小之別。寨內內的九世祖祠堂在清末民初曾設辦私塾,1927年各私塾匯集辦成一小學,名曰:全民小學。全民小學解放前后出了5位教授,50多個大學生。抗戰時期,全民小學有許多來自潮汕的地下黨員和進步教師進行各種革命活動。解放前夕,紛紛撤離,入八鄉山參加游擊隊。查閱豐順縣人物志,太平天國名將羅大綱是古寨九世祖裔孫,一生驍勇善戰,清軍聞風喪膽,后在天京保衛戰中戰死。可見西門古寨不但是文化之鄉,人才輩出,也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搖籃。2011年3月,種玊上圍被評為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2014年1月公布為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月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新樓村:梅州市豐順縣新樓村位于湯南鎮。新樓村轄55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2662戶,人口10321人;全村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50畝。新樓村年平均氣溫為17.6度,年降雨量約為1936。上一年新樓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8萬元。…… 新樓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