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增城省級地質公園位于增城白水寨景區,內有距今1.5億年古老火山;有"四代同堂地層;最為齊全燕山幕次;完備的巖石類型;地殼演化階段非常完美。而這些知識統統可以在博物館一網打盡,是街坊了解廣州這塊風水寶地的地質與生物進化史的好去處。
2013年,廣州首個地質公園——廣州增城省級地質公園成立,填補了廣州作為世界城市沒有地質公園的空白。按照規劃,坐落于增城區派潭鎮的廣州增城地質公園面積116平方公里,由三個景區構成,包括白水寨景區、大豐門景區、牛牯嶂景區。但是由于面積大,野外地質科普設施匱乏,地質公園的眾多“寶貝”深藏山中無人知。廣州增城地質公園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后,除展示當地地質公園的地質演變史外,還展示地球的地質演變史,以及包括廣州在內的全國各地收集的礦床玉石標本、珍稀古生物化石等。廣州增城省級地質公園有眾多特點:一是火山形成古老,廣州有全球最古老的火山,即“侏羅紀火山”。比如大尖山、黃鹿嶂至今仍能清晰看到火山錐,而且它們還是世界上目前海拔最高的古火山。據專家研究,大尖山和石人嶺火山,距今1.5億年,是世界少有的火山通道。而街坊能在博物館看到來自大尖山火山的相關介紹與標本。二是地殼構造演化完美,增城地質公園內地槽—地臺—地洼三個地殼演化階段非常完美;街坊往往對于理論沒有概念,但是身處其中,就能通過文圖知曉其中的奧秘,體會廣州地質演化非常完美對于人類了解地質演化的意義。
三是地層發育完整,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四個時代地層都有發育,可稱"四代同堂";進入博物館,街坊可以通過標本與展板,詳細了解"四代同堂"的地質的各自代表性動植物。
四是燕山幕次最為齊全,增城地質公園系中國目前發現燕山運動幕數最多最全的地區之一;廣州曾經發生的燕山運動共有七次,而世界上其他地方能發現3~4次已經十分罕見。
五是巖石類型完備,增城地質公園能發現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各大類巖石及亞類均特別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標本均已經進駐其中。其中尤其奇特的是龍鱗石,在廣州有巖漿形成的龍鱗石,是非常少見,非常稀有的。
此外,進入博物館,街坊還能近距離接觸到遠古時代的動植物化石,包括藻類化石,山西獸化石、脊椎動物的化石等。
增城地質公園博物館免費開放。
派潭鎮:概況:派潭鎮地處珠江三角洲地區北端,是增城市北部最大的山區鎮,南距增城市中心28公里,距東莞60公里,西距從化市中心22公里,距廣州市70公里,東北面與龍門縣毗鄰。全鎮總面積289.5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76799人;轄3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鎮區面積1.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為14.38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8820多人,總戶數2210戶。 交通…… 派潭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