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的十友堂于1929年落成,由林護、蔡昌等十位嶺南大學校友捐建,是四層(含地下室)的嶺南風格建筑。當時為嶺大農學院大樓。后經過多次維修,至今仍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風貌。
十友堂位于西北區537號,西式拱形門窗搭配中式屋瓦,飾以寶藍色花窗,典雅質樸。樓北墻上一方云石豎匾,其上陰刻容庚先生題寫的“十友堂”楷書,筆畫含而不露,雍容安詳。十友堂之所以名為“十友”,乃因其由林護、蔡昌、李煜堂、李星衢、馬應彪、梅彩迺、黃世煦、黎拾義、鄒敏初、鄒殿邦等來自香港、美國、秘魯和廣州的10位先生各出1萬元興建,1929年竣工。其他捐款人凡達1千元者“別鑄銅牌以表彰之”,參助者為遍布世界各地的華僑。建成后為嶺南大學農學院大樓,現為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背景,隨著中國國立大學的興起,教會大學的辦學優勢逐漸喪失,一些教會大學開始致力于某些專業領域,試圖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當時的嶺南大學對發展農業很感興趣,希望在此專業領域內保持領先地位,在原有蠶桑學、博物學優勢的基礎上,甚至規劃將農學系發展成嶺南農科大學。十友堂的建成,或許就是當時嶺南大學實現“農學夢”的一步邁進。現為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辦公樓,位于康樂園內。
中大社區:中大社區…… 中大社區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