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寺,舊址位于浙江省景寧縣城,鶴溪鎮金仙路中段(即景寧農場)。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初名回向寺,旋改崇仙寺。宋咸平元年(998)重建,治平二年(1065)改稱金仙寺。1314年建浮圖塔于左寺,塔身七層,中空,每層鋪木板,樓梯旋轉而上,頂置萬斤鐵頂。明、清間屢加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浮圖塔焚于火,鐵頂墜地,只剩塔身,光緒后殿宇傾圮,現無存。殿堂于20世紀50年代改建農場,如今僅存“放生池”一口,后殿靠山一處殘墻仍依稀可見,還有小量的柱石與斷頭石板在遺址四周。如今,金仙路原寺院四周大片農田及山地,被新建成景寧氣象局和“金農”居民區,遠遠看去是一片現代繁華都市景象……
民間傳說
景寧金仙寺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1314年建浮圖塔于左寺,塔身七層,中空,每層鋪木板,樓梯旋轉而上,頂置萬斤鐵頂。明、清間屢加修建。1952年,金仙寺塔在風雨中倒了,結果壓死了很多居住在塔里的八哥,受驚的八哥此后就離開了景寧。據生物學者調查,直到2006年,八哥才在景寧重新出現。
史料記載
據《景寧畬族自治縣宗教概況》記載: 金仙寺在縣西一里,創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初名回向寺,繼改崇仙寺,規模為全縣之最。宋咸平元年(998)重建,治平二年(1065)改稱金仙寺。元朝至元二年(1265)迄大德六年(1302),重新修建壁繪槎諸圖,煥然改觀,有興造碑等為志……
寺院格局
金仙寺寺院為三進式,進入山門,一進為“大雄寶殿”,正殿端坐釋迦摩尼塑像,阿南和迦葉,左右前后分別是四大金剛,東方持國天,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北方多聞天。二進“天王殿”,頂棚為清宮式建筑彩畫,殿堂左側置放“心經鐘”。鐘身分三層,上層有:“佛口增輝0常轉,皇圖永固,帝道遐昌”四行文字;中層:“心經后系,偈語……”等二十字;下層分列:“聞鐘聲煩惱輕,離地獄出火坑,愿祝天下太平,預保五谷豐登” 。三進為“三圣殿”。昔日,金仙寺山門內古木參天,吹隱蔽日,空氣清新,悠閑清靜,實為一方圣地。
金仙寺志
崇山之麓有禪院焉,曰金仙寺,夫寺名金仙者,何益謂績也,何以言之曰績勝。余憶尚黨包氏諱大,字宏模六朝梁季人也。由丹陽避地崇山之下居,傳二世其子諱八兒,字希騧,其為人也尚釋道、樂施助。 於唐初貞觀元年春,每夜靜時空中聞鐘聲梵語,遂悟為飛錫機兆,致齋奉道修疏。忽一日間,僧來募化本住基址,遂允諾徒居苔湖半嶺,僧又湮沒無聞,此一勝績也!於是,涓吉是年之秋九月十六日,改屋為庵,曰崇山庵,騧思父墓既厝於此家廟,可復建於此,一為寺庵,一為墓庵……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