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屈家嶺文化,位于內鄉縣城北赤眉鎮東南3千米的張堂村。整個遺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340米,南北18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遺址東部與南北走向的丘陵相連,西部距湍河500米,文化層堆積厚度2米~7米,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遺址未經發掘,僅從遺址四周的斷面上看,暴露出的灰坑較多,并多處有房基、紅燒土、石器、陶片和動物骨骼等。在遺址地表采集到的標本有石器、陶片,自然遺物有螺獅殼、獸骨、鹿角等。石器主要以磨制石器為主,有石鏟、石斧、石網墜、石鑿、圓狀石器等。陶器主要有鼎、罐、盆、尖底瓶等。質地多以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灰陶和泥質紅陶占有一定比例,彩陶為紅底黑彩。器形有平底器、尖足器等。紋飾有附加堆紋、劃紋、蠅紋、藍紋等。彩陶紋飾有網格紋、幾何紋等。遺址上出土的典型器物有幾何紋彩陶器座,兩端呈喇叭狀,中間束腰。它的發現,對于中原地區,特別是豫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發展序列,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