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六盤水市 > 六枝特區旅游

郎岱古鎮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郎岱古鎮
郎岱古鎮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郎岱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古鎮,歷史上長期屬朝廷“管外”,清前為隴氏土司地,在明清時期曾經是軍事重鎮。清雍正九年設郎岱廳,民國二年改郎岱廳為郎岱縣,1960年撤銷郎岱縣改建六枝特區,特區政府遷至六枝下云盤駐地。郎岱古鎮無處不顯現出厚重古樸的文化氣息,古鎮的每一塊青石板,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每一間老屋、每一處古跡都充滿了神秘。

郎岱古城墻始建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到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完工,距今258年。城墻均為細鑿鏨面條石,用石灰粘砌而成,高一丈三尺(4.29米),周長六百三十六丈(2098.8米)。城分四門,東門稱“迎祥”;西門叫“迎爽”;南門為“來薰”;北門是“承恩”。每座門樓都裝備了火炮,可以想象當年它是何等的森嚴壁壘。在我國古代,凡是戰略鎮和中心城市大多是有城墻的,因此可見郎岱古鎮其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郎岱古城墻是這一帶唯一殘存的古城墻,親歷了郎岱古鎮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記錄了這座小城幾百年來的發展變遷,成為郎岱古鎮的一道文化歷史風景。

東門街是郎岱最古老的一條街道,長約800米,始建于明朝初年,已有300余年歷史。作為滇黔要塞,如果說郎岱是通往云南、泰國、緬甸的古驛道咽喉之地,那么東門街就是這“咽喉”中的一條動脈,至今仍然保持著昨日商賈云集,悠然富足的繁華印記。匾額招牌、朱閣重檐,店鋪樓宇參差錯落,老字號鱗次櫛比,窗欞門楣都是技藝精湛的木雕石刻。磚木結構的房屋古樸典雅,粉墻黛瓦古色古香韻味悠長。

郎岱不但景秀,而且人杰地靈,歷代文化名人輩出。據查,境內曾先后產生了7名進士和43名舉人。在當代文藝領域,原國家文化部社會文化管理局副局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劉雪葦便是郎岱人。說到文化,不能不說文峰塔。

文峰塔即“北驛文峰”景觀,是“郎岱八景”之一。文峰塔又叫文筆塔,尖尖的如一支筆,又如一把利劍高高地聳立在東山頂上。“文筆”又稱“狀元筆”,人們把文筆塔比喻為“箭”和“筆”,乃是取“文筆凌霄”之意。郎岱人造此神筆,旨在“振東山之勢”,因此,該塔也被郎岱文化人視為心目中的筆魂。

郎岱歷史上的隴氏家族是黑彝貴族,也是彝族土司制度的建立及維護者,在郎岱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明朝土司隴榜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出任郎岱長官司長官,清康熙十八年降至為外委土千總。他在任期間“公正嚴明,不施淫威,善于接納漢人,吸收漢文化,開設公堂聽判制度,重視教育,分設職司,為郎岱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頗受世人尊敬。

清朝時候的郎岱,朝廷施行裁減土司改派流官的制度,但依靠安撫與武力在土司隴氏、溫氏世襲統治之地建立起來的政權,依然不堪一擊。由于土司與流官、流官與當地百姓之間,沒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凝聚力,常常因誤解而導致紛爭不斷,反抗迭起。出于教化人性的目的,道光七年,郎岱紳士張懋德歷經坎坷,向各級府衙層層進言,陳述辦學對于治理“蠻荒”的重要性,后又在云貴總督阮元、貴州巡撫嵩溥、貴州學政許乃普等13人的支持下,不辭辛勞,風塵仆仆趕赴京城,憑他的聰明才智斡旋于禮部,終于得到朝廷允許設置“額定弟子員十二人,稟十五人,增十五人,歲、科試皆入文生十二人,歲試入武生六人,學政一,裁永寧教諭,補授廳試”的詔諭。他們先于岱宗峰下建立黌宮、學署。道光九年,又在黌宮左側建造了“岱山書院”。書院設立的經費完全是由這13人四處籌集。自此郎岱讀書求學氛圍濃郁,民間尊師重教樂學之風日盛,一脈書香在岱山書院氤氳。

幾百年后的今天,郎岱古鎮的街巷盡管發生了一些變化,然而不變的是那亙古的韻味與靈氣,莊嚴、妙曼、驚艷,寧靜而不消沉,厚重而不張揚。它是一首充滿鄉土氣息的歌,從遠古傳唱到當下。它是一顆古樸的明珠,從遙遠璀璨到如今。

大灣鎮: 大灣鎮位于六盤水市西北部,素有六盤水市“西大門”之稱,是六盤水市鐘山區在威寧縣、赫章縣邊緣地帶的一塊“飛地”,作為威寧縣、赫章縣、鐘山區三個縣的交界地,有極強的區位優勢,被稱為“三縣立交橋”。鎮域東西長14公里,南北寬9公里,國土面積102平方公里,占鐘山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高山地段多,貧困面較大,貧困人口10088人。轄12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總人口5…… 大灣鎮詳細信息++


>>天生橋景區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电影 | 婷婷丁香五月六月综合激情啪 | 午夜资源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 中文自拍另类中文亚洲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