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眉山市 > 仁壽縣旅游

仁壽甘泉寺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仁壽甘泉寺
仁壽甘泉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甘泉寺

據《仁壽縣志》記載,“甘泉寺在治東,明初剎也。佛殿自盾以上皆疊木而成,無一牝牡榫。”據寺內留存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募叩修路碑名記》載:“邑之甘泉寺自明宣德建修以來”,可知甘泉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距今已有近580年的歷史。

甘泉寺建成之初,規模宏大,占地134畝,依其地勢從高到低,建數重殿宇。然而,“獻賊(張獻忠)擾蜀時,燒其寺殆盡,惟佛殿火之輒息,賊恚,以刀砍門而去。至今焚處焦黑如帚許,門限刀痕四,入木皆二寸許。”(《仁壽縣志》載)至建國初期,甘泉寺僅存二主殿及其廂房共兩院。建國后,該寺又改作學校和鄉政府駐地,文革中鄉政府駐一殿及廂房全毀,重建新房。現僅存大雄寶殿一幢、部分廂房、部分石刻和部分石圍墻,保存基本完好。

甘泉寺大雄寶殿,就在楠林村村委會右側。這座甘泉寺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大雄寶殿,坐東南向西北,建筑面積為265.69平方米。大殿木結構,單檐歇山式九脊頂,抬梁式梁架前后乳栿,八架椽栿用四柱。四周柱間共施斗拱24朵,均為六鋪作,用二重琴面昂,室內二級抬梁和陪梁上共施斗拱28鋪,緊承棚頂。進深三間12.5米,面闊三間12.5米,四周以及1.9米寬回廊勾通。通高9.3米,檐高5.2米,前檐下階梯式踏道兩級。

全殿用柱18根,徑小者25-30厘米,大者(四經柱)50厘米。鐘建明所長給我們介紹說,大雄寶殿內這幾根支撐屋頂的經柱之礎,均為當地產的大楠木,材質特殊,防潮性能極佳,幾百年來無變形、腐朽的跡象。柱礎常被人剖析觀賞,其礎之徑不越0.65米,高不過0.2米,似木質又非似,用指甲可剝之,力壓成末且顯露木質纖維,嗅而無味,地面水到礎為止而不濕柱,是值得研究的防潮材料。

大殿四周內壁上原有明代彩繪佛傳故事壁畫20多幅100多平方米,可惜的是,在“文革”中,人們為破“四舊”,用石灰漿將這些壁畫完全涂抹。但令人欣喜的是,現在這些石灰漿已開始剝落,在剝落處下方,原來的壁畫有的還清晰可見。

保護范圍:正殿滴水線向東外延20米,向南外延20米;西以石獅、石象雕像連線為基線外延50米;右廂房后滴水線外延10米。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

延伸閱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醫院舊址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高清线久久 |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久久 | 日本最新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精品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