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縣爽面博物館位于“浙江綠谷”生態示范區——縉云縣舒洪鎮姓王村。自2016年4月開始建設,于2017年10月完工,是一個集爽面文化展示、體驗、品嘗及培訓為一體的基地。
縉云爽面是縉云十大鄉愁富民產業之一,作為開展“草根創業”行動的重要內容,已納入2016年民生清單。2008年被麗水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評為麗水市"處州十珍"農產品。作為老牌的土面生產基地,縉云爽面在業內有著一定的影響力,現已形成了“玉屏山”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級著名商標。
舒洪鎮姓王村是土面文化的發祥地,制作歷史悠久,是我縣最大的土索面生產加工主產區,該村加工土面農戶已達400多戶,年加工量達4000噸,產值達4800多萬元,實現利潤3000多萬元。并于2005年成立了姓王土面專業合作社,為村民增收保駕護航。該合作社于2008年被浙江省農業廳評為浙江省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于2017年成為我縣農產品旅游地商品生產經營主體。
縉云縣爽面博物館總用地面積6735.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352.3平方米,內設爽面文化展示區、爽面加工制作體驗區、培訓區、品嘗區和爽面購買區,具有宣傳推廣、培訓指導、品嘗試吃、旅游購物四大功能。
一、宣傳推廣。爽面文化展示區面積達550平方米,主要由面條演變史展區、農耕工作展示區兩部分組成,對縉云爽面的歷史演變、發展過程、制作工藝、文化傳承等內容起了一定的宣傳作用。
二、培訓指導。爽面加工制作體驗區面積達850平方米,可讓游客親自體驗做爽面的制作工藝和流程;爽面培訓區面積達968平方米,基本滿足年平均培訓人數1000人的要求。同時,爽面博物館內將開設理論培訓班,內容包括爽面制作工藝、電子商務銷售等,實訓基地和理論培訓相結合,將有效規范制作土面環境質量,提高農戶土面產品質量,而加強電子商務的培訓,則打通傳統經銷模式,拓寬銷售渠道。
三、品嘗試吃。爽面博物館內設有品嘗區,游客可在此品嘗到新鮮出鍋的爽面。四、旅游購物,爽面博物館內將建立旅游購物中心和展示中心,作為新的游客集散中心,利用旅游拉動銷售,增加農民收入。縉云爽面博物館在傳承土面文化的同時,帶動了縉云農民創業。
縉云縣爽面博物館將成為縉云爽面文化的一個重要宣傳窗口,帶動舒洪鎮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讓縉云爽面成為我縣繼“縉云燒餅”之后的第二張金字招牌。
姓王村:姓王村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趙宋時代便有人民聚集居住,而到了明萬歷年間(1578年),三槐堂后人王仁七公成遜(孫)帶領妻與子從仙居大林樟樹橋三卜遷至今玉屏山腳下,這片土地自此興旺發達,子孫綿延不絕,之后又有李氏也從福建白塘遷入。 姓王村古稱貞溪塘頭,取此名源于村莊坐落于貞溪岸邊,村中至今仍有“水塘頭”作為地名。因為村中以王姓族人居多,方位處于鄉里舒洪之上,…… 姓王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