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①營田抗日陣亡烈士墓:岳陽市屈原管理區營田鎮虎形山汨羅市航運公司院內
②劉家山抗日戰壕:屈原管理區營田鎮義南村
③磊石山抗戰哨所:屈原管理區琴棋鄉磊石山
營田江防遺址包括營田抗日陣亡烈士墓、劉家山抗日戰壕、磊石山抗戰哨所三處與抗日戰爭有關的遺址,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為防止日軍從水路進攻長沙而在湘江和汨羅江交匯處的營田一帶修建和留下的重要的抗戰遺跡。
營田抗日陣亡烈士墓位于屈原管理區營田鎮湘江東岸。墓冢正好建在汨羅市航運公司院內,其北、東、南三面全部為屈原管理區營田鎮城區,西為湘江。主要是為紀念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營田之戰”中死難的抗日軍民,由國民政府于1940年所建,后又收集第二、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營田江防一帶殉難的抗日烈士遺骸并集中安葬于此。墓園四周有圍墻,內有墓冢兩座,紀念碑、說明牌各一塊,墓廬為圓形,水泥砌筑,墓前原有碑塔,又稱白骨塔,原建筑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塔碑刻有捐軀壯士英名,并有國民黨第九戰區司令薛岳將軍“永垂不朽”的題詞,由于種種原因,碑塔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遭到破壞。1985年,該墓被汨羅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從1989年開始到2008年,汨羅市、屈原管理區政府和相關部門曾先后多次對該墓進行了維修,恢復了相關建筑和設施,并重修了紀念塔。2008年屈原管理區將抗日陣亡烈士墓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已成為對廣大市民和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場所。
劉家山抗日戰壕位于屈原管理區營田鎮義南村劉家山上,其實,所謂的劉家山也只是一處調出周圍約5~10米的臨水高臺。在屈原農場(今屈原管理區)圍墾前,劉家山即為瀕臨湘江的一臨水山坡。從現有地形看,劉家山基本呈東北-西南走向。抗日戰壕就位處劉家山北部,現地表多種植橘樹和蔬菜等農作物。從調查得知,在劉家山沿東北-西南方向分布了三個各自獨立的戰壕,因修建磚廠和修路取土等原因,兩側的戰壕已遭破壞或掩埋,現僅存劉家山山頂中部的一處戰壕。該戰壕是一處大體呈圓角方形的環壕,開口寬約4米,周長為116米,環壕總面積約1330平方米。戰壕呈口大底小的漏斗形,深約200~240厘米。因環形戰壕沒有向外排水和缺口,溝內形成了深約150厘米的積水。劉家山抗日戰壕是民國30年(1941年)國民黨軍隊為抵抗日軍(三次長沙會戰)時所挖的防御工整,戰壕內及周圍還經常撿到彈殼等戰爭時期留下的遺物。現義南村已在劉家山立了一塊“義南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戰壕”的警示和紀念石碑,用以昭示后人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磊石山抗戰哨所位于屈原管理區營田鎮北部約15公里的磊石山上。這里位處湘江和汨羅江交匯口,可以將兩江及附近地區盡收眼底。哨所平面呈長方形,半地穴式,方向300°,墻基和底部墻體是利用自然石塊砌筑,水泥抹縫,墻體上部四周用鋼筋混凝土澆注,頂部用磚水泥券拱而成,門朝東,四個方向都有瞭望窗口。哨所長4.7m,寬3.1m,高2.65m,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扼守湘江和汨羅江時的重要哨所。文革時期曾被農場駐軍改造利用,有戰壕與之連接。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