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窩會議紀念館位于肅南縣紅灣寺鎮夾心灘公園內,成立于1986年5月,現隸屬于肅南縣文物局,是全面展現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征戰祁連山的專題紀念館。現有干部職工7人,內設辦公室、保衛部、綜合部3個職能部室。紀念館占地面積64398平方米,建筑面積350平方米,藏品庫房及辦公場所面積230平方米。布展分為浴血河西鑄功勛、慷慨悲歌梨園口、碧血遍灑馬場灘、巾幗赴難康隆寺、情懷永系石窩山、千秋絕唱映祁連6個單元。年接待觀眾1萬多人次。2011年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翻開塵封的歷史,時光倒流到大革命戰爭年代。1937年3月,為打通國際路線和建立河西根據地,為策應河東紅軍的行動和策應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在歷經120余天的河西苦戰后,因戰事不利、人員銳減、彈盡糧絕被迫轉戰祁連山中,凍餓傷殘的數千名西路軍將士,面對危機,不屈不撓,先后與優勢裝備的馬敵,進行了西牛毛山、馬場灘、康隆寺等地血戰。終因長期連續作戰,補給極缺,兵員銳減,在敵眾我寡的態勢下戰至最后一刻。3月14日傍晚,在肅南紅石窩山召開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史上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軍政委員會擴大會議——石窩會議。會上確定了西路軍最后的行動方案,將所剩部隊分為三個支隊,分別向西、留原地和向東游進。這次會后,除向西支隊部分人員在李先念-、程世才等帶領下,克服重重困難和艱辛,歷經43天,在祁連山腹地跋涉840公里,最終從酒泉瓜州縣境內沖出祁連山,到達新疆星星峽,受到黨中央代表陳云、滕代遠的歡迎。另兩個支隊的部分戰士在當地群眾幫助下歷經千辛萬苦,單獨或結伴返回革命隊伍,或返回老家。絕大多數則被俘、流落或壯烈犧牲在千里祁連山區。紅軍指戰員同仇敵愾、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追求光明、爭取勝利、“理想高于天,熱血鑄祁連”的頑強意志,敗而不餒、退而不卻、血戰到底的奮斗精神,在祁連山上寫下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乃至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悲壯篇章,成為一筆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需要的寶貴精神財富,一部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的生動歷史教材。
館長:唐延青
聯系電話(傳真):0936-6124858
紅灣寺鎮:紅灣寺鎮始建于1985年5月,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縣政府所在地,也是肅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內居住著裕固、藏、漢、蒙、土、回等11種民族,現有2193戶6436人,總面積3.8平方公里。鎮黨委、鎮政府下轄裕興、隆暢、紅灣3個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和武裝部、計生站、環衛站、民政司法所各1個、勞動保障服務站4個,有在職干部職工22人,社區居委會、勞動保障服…… 紅灣寺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