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湖南省衡東縣境內,地理坐標大致為:東經112°52′06″~113°15′22″,北緯26°58′04″~27°09′47″。主要包括流經衡東縣境內的洣水河全部、洣水河一級支流永樂河流經衡東縣草市鎮境內部分。流經草市、高湖、楊林、甘溪、洣水、吳集、新塘、霞流8個鎮,境內全長72.5公里,河上建有榮桓、甘溪、洋塘三座河壩,規劃總面積2983.6公頃。
公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據調查,濕地公園及其周邊有維管植物150科,404屬,801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1屬29種,裸子植物4科7屬9種,被子植物130科376屬763種。區內有植物群落7個類型,13個植物類群,其中,常綠針、闊混交林3個群系,常綠、落葉闊葉林2個群系,落葉闊葉林1個群系,針葉林1個群系,竹林1個群系,灌草果3個群系,古木大樹及珍貴樹木。濕地公園及周邊有野生脊椎動物185種,隸屬于5綱27目70科,其中,魚類有42種,兩棲類15種,爬行類19種,鳥類91種,哺乳類18種。
洣水河畔,文化源遠流長,這里不但有5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還有羅帥故居、百年古鎮、古塔寺廟等風景歷史文化資源;這里還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皮影戲之鄉”、“花鼓戲之鄉”、“剪紙之鄉”、“印章之鄉”和“中國土菜名縣”。濕地公園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河上的三座攔河大壩與河岸的三個古鎮,賦予了濕地公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拓展了濕地生態旅游的文化內涵。
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分為五個功能區,即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