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時期,阿里的窯洞有很大一部分是作為民居建筑而存在的。之所以這樣講,主要是近年來最新的考古發現為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許多窯洞確實是當時民居建筑。如在札布讓以南約90公里的達巴遺址B區就是一個大的居民區。“山體朝南的一面從上至下開鑿有5層以上的窯洞,總數有200多眼,密如蜂巢。我們對其中的一些窯洞作了勘探,它們的形狀有單室、雙室以及三室以上不同式樣。洞內用土胚砌出灶臺、壁爐、倉池等,洞窟的壁上開鑿出燈龕和壁龕,不少洞窟的壁上都遺有一層厚厚的黑色煙炱,表明這里曾經長期居住過。”另外,在札布讓和皮央遺址的洞窟中曾發掘出農作物遺骸,其種類有小米、青稞、稷、油菜、蕪菁等,這些農作物至今仍是阿里地區的主要農作物種屬。在札布讓遺址中還發現了鐵鋤、鐵犁、鐵鐮、木锨等農業生產工具;皮央遺址的洞窟0土了石砧、石臼等糧食加工用具。這充分說明,這些窯洞有很大一部分是當時的民居。
古格王朝時期的這些特殊的民居建筑具有十分明顯的軍事防御風格。在選址上,窯洞大多建在臺地的山腰地段或十分險要的地段,如在多香遺址,眾多的民居窯洞就建在山腰上,山腳下的臺地和山坡上才是眾多的佛教建筑;達巴遺址的民居則同眾多碉堡,防衛墻等建筑均建在兩座山脊上,地勢十分險要。事實上,民居建筑本身就成防御體系的一部分,完全融入其中。居民平時放牧和耕作,并為統治階級當差;戰時則參加戰斗,時刻保護著統治階級的安全。
古格窯洞民居的另一防御性能主要表現在:窯洞建筑排列緊湊、集中,便于快速傳達信息和人員集結,這本身就是對敵人的一種威懾。沒有絕對的把握,任何敵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僅在古格的東嘎遺址、皮央遺址2處,窯洞就有千座,假如以每一窯洞平均容納5人計算,當時住在這里的居民便有4000人以上。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