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玉林市 > 容縣旅游

容州古城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容州古城是容縣最負盛名的旅游景區之一,由容州府、真武閣、博物館、開元寺、貴妃巷仿古特色街及繡江夜景等組成的仿古建筑群,是集歷史文化、藝術體驗、宗教活動、旅游觀光、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真武閣為嶺南第一奇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始建于1573年,至今已440多年。是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閣建在唐代建成的經略臺上,全部用格木構件榫卯,運用杠桿原理建成,尤其是二樓四根內柱不著地,是中國古建筑一絕。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頒令各州縣以所在地之名山大川命名,銅州境內有名山大容山,因改銅州為容州,州治由北流縣遷至普寧縣,這是容州得名之始。一千四百年之后,踏上這座桂東南邊陲的小城,聆聽那悠悠繡江水流過千年的歲月,讓人仿佛夢回大唐。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唐貞觀八年(634年)改銅州置,治北流縣(今廣西北流市)。以境內有容山得名。元和中移治普寧縣(今廣西容縣)。轄境相當今容縣及北流北部地。宋擴大至今陸川及北流南部地。元至元中曾改為容州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為縣。唐、五代先后為容州都督府、寧遠軍節度使治。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景區通過提升古經略臺真武閣,恢復重建開元寺、容州府,建設容縣博物館,貴妃巷等其他景點,再現唐朝嶺南名府容州府的風采。主要景點有容州府、真武閣、博物館、開元寺、貴妃巷、祈福橋、七彩瀑布、晨鐘暮鼓、繡江公園、天主教堂等十大景點。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景區按照“一府、一閣、一寺、一館、一巷”的布局,再現唐朝嶺南名府容州府的風采。容州古城景區位于玉林市容縣繡江兩岸,距玉林市區50公里,是以真武閣為核心,以繡江湖為紐帶的集歷史文化觀光與體驗、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縣真武閣位于容州古城內。真武閣全閣為木質結構的建筑,被譽為“天南杰構”,舉世無雙。真武閣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合稱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閣),1982年被評為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0多年來,真武閣經歷了5次地震,4次大臺風,仍安然無恙,是四大名樓(閣)中唯一沒有進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真武閣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是全閣結構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

容縣真武閣位于容州古城內。真武閣全閣為木質結構的建筑,被譽為“天南杰構”,舉世無雙。真武閣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合稱中國古代江南四大名樓(閣),1982年被評為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0多年來,真武閣經歷了5次地震,4次大臺風,仍安然無恙,是四大名樓(閣)中唯一沒有進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真武閣受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閣瓦、脊飾的沉重荷載,柱腳卻懸空不落地,是全閣結構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

經略臺真武閣始建于唐大歷三年(768年),根據文獻記載,當時著名的詩人元結任容管經略使時,為了操練軍士和欣賞風景,修筑了經略臺。臺長約50米,寬約15米,高4米左右,中間夯土,四周用磚石砌筑,堅實穩固。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玄武宮于其上”,奉祀真武大帝以鎮火神。明萬歷元年(1573年)又大興土木加以擴建,建成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層樓閣,0周圍還有廊舍、垣墻、鐘磐、鼎爐等附屬建筑和設施,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幾度興廢,僅真武閣仍巍然屹立,保存至今。

經略臺真武閣始建于唐大歷三年(768年),根據文獻記載,當時著名的詩人元結任容管經略使時,為了操練軍士和欣賞風景,修筑了經略臺。臺長約50米,寬約15米,高4米左右,中間夯土,四周用磚石砌筑,堅實穩固。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玄武宮于其上”,奉祀真武大帝以鎮火神。明萬歷元年(1573年)又大興土木加以擴建,建成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層樓閣,0周圍還有廊舍、垣墻、鐘磐、鼎爐等附屬建筑和設施,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幾度興廢,僅真武閣仍巍然屹立,保存至今。

真武閣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是一座獨具風格的木構建筑。全閣用近三千條大小不等、堅如石質的鐵力木構件鉚合串聯,相互嵌合、制約,彼此扶持,合理而協調地組成了一個十分優美、穩固統一的整體。

真武閣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是一座獨具風格的木構建筑。全閣用近三千條大小不等、堅如石質的鐵力木構件鉚合串聯,相互嵌合、制約,彼此扶持,合理而協調地組成了一個十分優美、穩固統一的整體。

樓底四周沒有墻壁與庭院相連,從而顯得十分的寬闊坦蕩。在二十根筆直挺立的巨柱中,八根直通頂樓,是三層樓閣全部荷載的支柱。柱之間用梁枋相互連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托四根棱木,有力地把樓閣托住。二層樓有四根支柱,用以承負上層的樓板、梁架、配柱和屋瓦等,腳柱卻懸空離地3厘米,是全樓間結構中最為奇特、最為精巧的部分。

樓底四周沒有墻壁與庭院相連,從而顯得十分的寬闊坦蕩。在二十根筆直挺立的巨柱中,八根直通頂樓,是三層樓閣全部荷載的支柱。柱之間用梁枋相互連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托四根棱木,有力地把樓閣托住。二層樓有四根支柱,用以承負上層的樓板、梁架、配柱和屋瓦等,腳柱卻懸空離地3厘米,是全樓間結構中最為奇特、最為精巧的部分。

這種結構的方法是在懸空的柱上,分上下兩層用十八根梁枋穿過檐柱,組成兩組嚴密的“杠桿式”的斗拱,拱頭承托外面寬闊的瓦檐,拱尾托起室內的懸空柱,這種像天平一樣維持一座建筑物平衡的獨特

這種結構的方法是在懸空的柱上,分上下兩層用十八根梁枋穿過檐柱,組成兩組嚴密的“杠桿式”的斗拱,拱頭承托外面寬闊的瓦檐,拱尾托起室內的懸空柱,這種像天平一樣維持一座建筑物平衡的獨特"杠桿結構",在建筑史上實屬罕見。全閣的建造沒有用一顆鐵釘,都以榫鉚連接,雖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雨襲擊和地震搖撼,仍安然無恙,實為中國古建筑中的杰作。

容州古城
有關真武閣的史料,除光緒二十三年(1893)編修的《容縣志》外,還有記錄真武閣維修的碑刻。現有記錄真武閣歷代維修情況的碑刻四方,其中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梁佩《嘉靖武當宮碑》和萬歷四十八年(1620)楊際熙《重修武當宮碑》最為重要。前碑是記錄嘉靖年間重建武當宮的情況,現嵌在經略臺西側的碑廊處,屬廣西區重點文物。

有關真武閣的史料,除光緒二十三年(1893)編修的《容縣志》外,還有記錄真武閣維修的碑刻。現有記錄真武閣歷代維修情況的碑刻四方,其中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梁佩《嘉靖武當宮碑》和萬歷四十八年(1620)楊際熙《重修武當宮碑》最為重要。前碑是記錄嘉靖年間重建武當宮的情況,現嵌在經略臺西側的碑廊處,屬廣西區重點文物。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容縣博物館是一座以古建筑文物為主,兼備園林風光的園囿式博物館,占地18,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80平方米。南臨繡江,遙對都嶠山,環境幽美。

容縣博物館是一座以古建筑文物為主,兼備園林風光的園囿式博物館,占地18,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80平方米。南臨繡江,遙對都嶠山,環境幽美。

容州古城
容州開元寺建成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廣西最古老的寺院之一。開元寺地點在廣西玉林容縣城北,寺在明代以前被廢。恢復重建開元寺,是容縣真武閣景區旅游提升工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容州開元寺建成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廣西最古老的寺院之一。開元寺地點在廣西玉林容縣城北,寺在明代以前被廢。恢復重建開元寺,是容縣真武閣景區旅游提升工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容縣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2014年容縣開展旅游發展大會戰時,將真武閣景區旅游提升工程列為重點項目,其中包括在舊址按原布局重建容州開元寺,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進行建設,依照中國古代寺廟建筑規劃思想沿中軸線展開,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萬佛樓)為中軸線,法堂(藏書閣)、鐘鼓樓、齋堂、僧寮、居士樓布局兩邊,體現七堂珈藍的寺廟禪林特征。

作為容縣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2014年容縣開展旅游發展大會戰時,將真武閣景區旅游提升工程列為重點項目,其中包括在舊址按原布局重建容州開元寺,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進行建設,依照中國古代寺廟建筑規劃思想沿中軸線展開,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萬佛樓)為中軸線,法堂(藏書閣)、鐘鼓樓、齋堂、僧寮、居士樓布局兩邊,體現七堂珈藍的寺廟禪林特征。

容州開元寺是在舊址按原布局進行修復建設,依繡江河畔而建,建設大雄寶殿、萬佛樓等多個傳統規制的殿堂樓閣。

容州開元寺是在舊址按原布局進行修復建設,依繡江河畔而建,建設大雄寶殿、萬佛樓等多個傳統規制的殿堂樓閣。

容州古城
容州古城

延伸閱讀:

·第七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嶺南天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激情久久 | 小泽玛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伦不卡 | 中国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乱码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