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天河區旅游

廣州劉氏家廟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廣州劉氏家廟
廣州劉氏家廟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劉永福沙河故居———劉氏家廟,位于廣州市沙河大州地2號(現為廣州大道北2號),劉氏家廟是民族英雄劉永福在廣州做官時的住所。

劉氏家廟建于1900年,為青磚石腳、兩進三間南方祖祠式建筑,左右有襯祠,與主體建筑連成一體。通進深約38米,通寬約36.7米。頭門面闊三間,寬15米;進深三間;博古脊上有鳳凰牡丹灰雕;硬山頂,碌灰筒瓦;擋檐板有精致木雕花卉。墀頭有4重花卉磚雕,下有蝙蝠獸面。頭門花崗巖石額上鐫刻陽文“劉氏家廟”4個楷書大字,無上下款。門口三級花崗巖石臺階,兩邊有包臺,臺基正面有百合花石雕。包臺各有2條每邊長30厘米的四方花崗石檐柱,蝦公梁下有梁襯,梁上有石麒麟口叼云狀書簡梁托;4檐柱均有柱襯,上刻帝王將相,門框為1米寬花崗巖。門獅躉有石雕花卉盆景、松樹、鹿。梁架有龍、麒麟、花果等木雕,十分精致。

天井左右有走廊,各有2條花崗巖四方石檐柱。走廊和里面的廂房連在一起。

祖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外加兩邊偏廳。正廳博古脊上有山水灰雕;偏廳屋頂上也有博古脊,上有花鳥灰雕。前檐柱為花崗巖四方柱,后檐柱為坤甸圓形木柱。中間4條坤甸圓形金柱,金柱上有兩對木刻對聯。前金柱對聯是:“尚書恩澤,學士詞章,奕世猶留佳話在;星岫云環,沙河水繞,此間宜有夏聲來”;上款:“光緒廿六年,歲在庚子孟秋吉旦”;下款是:“順德蘇若瑚書”(蘇若瑚是蘇東坡的后裔,進士書法家,劉永福的摯友)。后金柱是:“策馬從南越歸來,構數椽用妥先靈,敢說聲威留穗石;整旅入神京捍衛,把兩字饋貽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下款是:”光緒庚子,永福謹志“。這是劉永福撰寫的對聯。

劉氏家廟之東,同時建有一間30平方米左右的“義勇祠”,供奉黑旗軍抗法、抗日陣亡將士。該祠在抗日戰爭時被日軍毀。

劉永福長期在越南援越抗法,對越南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同情革命,支持越南愛國志士驅逐法寇,光復越南。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阮強來到劉氏家廟。劉永福積極支持潘佩珠組織以驅除法寇、光復越南為宗旨的越南維新會(1912年改為光復會)。潘佩珠便借劉氏家廟為-會場,召集全體黨員開會,維新會在劉氏家廟成立,并以此為會址。

1960年,廣州市文管會把劉氏家廟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8日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8月定為省級文物單位。

劉永福住在沙河時,保護當地老百姓不受土匪、壞人侵害,并制止了多起械斗。老百姓感謝劉永福,便把自己的村子改為永福村。現在,廣州沙河仍有永福村、永福路。

劉永福(1837~1917),原名業,又名義,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防城古森洞小峰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隨父母遷往廣西上思直隸廳(今上思縣)務農。咸豐二年(1852)在左江航線上當船工,工余隨父叔學習拳棒。不久父母雙亡,遂以打柴捕魚為生。咸豐七年,約同鄉鄧阿富等六人,參加了廣西天地會農民起義軍,在歸順(今靖西)活動。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國…… 劉永福詳細信息++

林和街道:林和街建于1995年12月,由沙河鎮劃出林和村及石牌街、天河南街、沙河街劃出部分地區組成。2003年,街面積3.8平方公里。總人口72671人,其中,常住人口41795人,外來暫住人口30876人。街轄有11個社區居委會:潤和社區居委會、花生寮社區居委會、禺東西社區居委會、德榮社區居委會、僑庭社區居委會、雅康社區居委會、紫荊社區居委會、天壽社區居委會、天河北…… 林和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潘達微墓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95 | 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色婷婷踪合久久二区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