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是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是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十大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和ISO14000國家示范區。
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由七星巖和鼎湖山兩大景區組成,總面積20.61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天溪十景、云溪十景、寶鼎園。早在唐代,繼智常禪師開山創建白云寺之后,環山修起三十六招提,鼎湖山即成為游覽勝地,至今尚有龍潭飛瀑、涅槃臺、三味潭、圣僧橋、羅漢市等古跡。清順治年間慶云寺被定為嶺南名剎,康熙年間定鼎湖十景為湖山鼎峙、峽水朝宗、憩庵環翠、小歇群峰、方池月印、曲徑云封、龍潭飛瀑、鳳嶺疏鐘、菩提花雨、塔院香風等。光緒年間,獲得“敕賜萬壽慶云寺”匾額,并獲御賜《龍藏經》和《釋迦應化事跡圖》,于是,慶云寺名盛一時,來山游覽的旅客每天多達300人,來做功德法事的香客多至600人。抗日戰爭時期,香客游人仍從不間斷。1955年,成立廣東省星湖管理委員會,至1957年,副省長古大存先后三次召開星湖管委會會議,研究保護、開發星湖風景名勝區工作,指示要“建立一個名揚中外的風景名勝區”。1963年,廣東省政府確定鼎湖山風景區對外開放。1979年,鼎湖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區。同年,肇慶地區革命委員會發布《鼎湖山風景區管理條例》。1981年,星湖管理處重新評定鼎湖山景區景點,分為天溪十景和云溪十景兩部分。1982年,國務院批準鼎湖山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9年,成立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鼎湖山辦事處,專門負責組織并實施對鼎湖山景區資源及設施的管理、保護、規劃和綜合開發利用工作。經過各級管理部門的努力,先后修整了登山曲徑,修建了天湖水庫,雙虹飛塹、觀雪亭、聽濤亭、觀硯亭、聽瀑亭、榮睿碑亭、榮睿紀念堂、游泳池、售票處花園以及慶云寺廟前花園臺地和各園林小品,修復了慶云寺(含佛像)、白云寺、躍龍潭、眠綠亭、半山亭以及各古道、棧道。1995年,國家郵政部門發行廣東地方題材的特種郵票,其中一套就是《鼎湖山》。1999年4月,廣東省生態學會授予鼎湖山“廣東省生態教育示范點”稱號。2000年,增建了寶鼎園景點。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北依北嶺山,南臨西江,東距廣州市100公里,水陸交通方便。本風景區由七星巖和鼎湖山兩大景區組成,總面積20.61平方公里。七星巖景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北郊4公里。鼎湖山景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郊18公里。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