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湖南域(南沙海景區)
南沙海景區是星海湖的一部分,北至大沙路,南至煤機斗渠,東至第二農場渠,西至大武口工業園區東緣,總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星海湖南域濕地綜合整治前的長勝墩蓄洪庫,是利用原有的洼地作為滯、調洪區,隨著逐年洪水泥沙淤積,防洪能力越來越低,加之多年來大規模的礦山開發和工業企業建設,使滯洪區成了天然的排污場,蚊蟲滋生、水體失色、污臭熏溢,而且多次洪水泛濫,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巨大損失。為搶救性保護和恢復天然濕地、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改善人居環境、還古沙湖之風貌,大武口區于2004年啟動了星海湖南域濕地綜合整治工程,對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的湖泊濕地進行搶救性恢復整治。
經過近4年的不懈努力,現已恢復庫區5平方公里,疏通航道8.4公里,疏浚土方500萬立方米,形成防洪庫容1400萬立方米,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2006年7月15日,大武口區普降暴雨,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有記載的最大洪澇災害,星海湖開閘泄洪,1350萬立方米賀蘭山山洪全部被安全調蓄到星海湖,確保了包蘭鐵路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通過蓄滯洪水、中水回用、田水回滲,不僅保證了湖水充足,而且為城區綠化、周邊農田灌溉提供了水源保障,建成了1151畝景觀草地和1500畝生態服務區,種植草坪和苜蓿85萬平方米,配置各類樹木8萬余株,栽植經濟林2000畝、防風林5400株,有效防止了土壤沙化,抑制了城市地下水位下降,進一步改善了大武口地區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今日之南沙海,山、水、沙、葦相映,沙島環繞、林蔭草茂、魚游淺底、鶴沖九霄、景色宜人,已成為集調節氣候、防洪蓄洪、改善生態"三大功能",生態旅游業、水產業"兩大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和產業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