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禪寺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海撥1665米)獅子巖西麓,寺內松杉疊翠,山泉鳴澗,鳥語花香,云海蜃樓,清幽寧靜,素有“清涼世界”之稱。“獅涌云關”自古被譽為“天下第一奇”之自然景觀。
雖此處山高千仞,背依峻峰陡崖,面臨淵谷深壑,興土木艱難萬分。然圣欽老和尚以佛子之心,禪修之愿,終于建成雄偉壯觀、莊嚴肅穆之無量禪寺。
無量壽禪寺原名云關古寺,成名于南宋,后歷經戰火,至明末已成廢圮。一九八四年秋,臨濟宗的圣欽法師奉仁德法師之命,只身來此,回通山縣九宮山恢復開創佛教凈土宗道場。
無量壽禪寺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海撥1665米)獅子巖西麓,寺內松杉疊翠,山泉鳴澗,鳥語花香,云海蜃樓,清幽寧靜,素有“清涼世界”之稱。“獅涌云關”自古被譽為“天下第一奇”之自然景觀。雖此處山高千仞,背依峻峰陡崖,面臨淵谷深壑,興土木艱難萬分。然圣欽老和尚以佛子之心,禪修之愿,終于建成雄偉壯觀、莊嚴肅穆之無量禪寺。
寺院占地面積五十廟,現建筑面積二萬余平方米。通過極樂石橋,天王殿、大雄寶殿、彌陀宮(萬佛殿)、念佛堂、法堂(藏經閣)等五進主殿和方丈室依山傍勢,0-高聳,飛檐陡峭;南北僧舍三百余間僚房和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伽藍殿、延生堂、齋堂(能容七百余僧人同時進餐)、客堂、鐘鼓樓等鱗次櫛比;山門、露天大佛、流通處、長明燈碑亭、無量壽亭等點綴其間。其建筑特點:主體突出,層次分明,布局協調,錯落有致,典雅古樸,主體建筑風格呈仿宋特色。無量壽禪寺將以其優良傳統的道風,純正學風,嚴謹規矩,致力創建模范叢林,成為人間極樂凈土。一九八八年農歷五月在舊址重建了云關古寺。一九八九年十二月開工興建了通山翠屏寺。
圣欽老和尚以佛子之心,非凡的愿力、堅毅的佛心,弘法利生、于一九八八年農歷五月在舊址重建了云關古寺。云關古寺位于獅涌峰上,占地600平方米,白墻黑瓦,龍鳳飛檐,一對700多年的石獅在門前靜默無語。修建期間相繼挖出的鐵鑄古鐘(上刻有篆書“云關古寺”)、長明燈石碑及阿彌陀佛石碑俱為珍貴文物,寺院依愿搭建亭臺安放以供觀瞻。
法不孤起,遇緣則興。一九九三年,圣欽法師發宏誓愿,愿于九宮山修建無量壽禪寺,復彌陀道場,廣度有緣。歷時八年終于建成雄偉壯觀、莊嚴肅穆之無量壽禪寺。法師和僧眾行腳云游,踏破僧鞋,風餐露宿,廣結善緣,多方募化,經磨難而不退心,歷艱辛而不言苦。十方信眾發喜舍心,功德林中廣種福田,慷慨樂助。自大雄寶殿落成開光以來,九宮山云海之中已經重現一座云城佛國。大雄寶殿建成開光,盛況空前,真是佛門福報,盛世勝典,十方共沾法喜。無量壽禪寺,寺內松衫疊翠,山泉鳴濺,花香鳥語,云海蜃樓。寺院建筑雄偉壯觀、肅穆莊嚴,背依峻峰陡崖,俯瞰鄉田村莊。叢木掩映之處,紅墻綠瓦;山水幽靜之際,時聞佛鐘。
景點位置
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獅子巖西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