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風塔,又名臣山塔,又名龜山塔,其建塔時的塔名叫“簪筆”。培風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后清道光戊戌年(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修。塔為八方七層樓閣式石塔,高33米,空心。時(道光十八年)賜進士出生臨湘知縣阮文藻為振文風士氣,主持重修,并命名“培風塔”。《培風塔記》:“于為政宜,于為學尤宜。夫士氣風,自人振之,皆曰唯,而后乃今培風塔也。”
培風塔第一層門為拱卷式,高2.2米,寬1.03米,門額上鐫刻有“上達門”三個大字,內設佛龕,佛龕頂端雕有“二龍戲珠”圖案,惟妙惟肖,雕工精美,兩旁石柱上刻有“雖楚有材,當年曾韞璞中玉;惟善是寶,此后應多席上珍”楹聯;第三層為“聯升門”,西北面和東南面皆設有門額,東南面門額上雕有“文光丕煥”四字;第二、四層各開兩個東西向和南北向拱形門洞;第五層為“凌云門”,除設立一個拱形門洞外,還設有四個梅花狀觀景門洞,供人遠眺。內設佛龕,佛龕周圍雕有各種花鳥和回文圖案,工藝精湛,設計精巧。佛龕左側鑲刻一塊長0.9米,寬0.7米青石板,上刻《培風塔記》和“光戌戊嘉平吉旦,賜進士出身、臨湘縣知縣阮文藻侯亭氏撰”字樣。
佛龕右側壁上嵌有《寶塔將峻碑記》石碑,上面鐫刻有知縣賜名和修塔者姓名等字樣。佛龕上額雕有“輝耀三臺”三個大字,兩側石柱上刻有“紫氣常厘,久睇光芒臨楚地;青云得路,長培忠孝煥湘江”楹聯;第一層和第五層佛龕上面原來設置的大理石佛像,雕工精致,別具一格,可惜全然無存,毀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六層七層皆為實心結構,七層門額上鐫有“培風塔”三個楷書大字,筆力遒勁,鐵劃銀鉤。
培風塔于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保護單位。
景區地址: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臣山鎮
乘車線路:在岳陽乘小巴至臣山鎮再步行前往
路口鎮:文橋鎮、路口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路口鎮 路口鎮建國前為臨湘縣文化鄉所轄。1950年改為路口鄉。1970年設為建制鎮。鎮人民政府駐路口鎮金桔路。今路口鋪原名西平鋪。老路口鋪在石山村駐地。舊時,老路口鋪位處縣城(陸城)至長安驛與云溪驛的交叉口,有富人開鋪設店,稱路口鋪。1917年粵漢鐵路通車后,擬設站于此上報站名、站址后,因此地位置不適應,改建于西平鋪,但站名…… 路口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