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山縣龍溪鎮位于巫山縣城西北部,公路與巫(山)(巫)溪公路連接,距縣城91千米。清末明初屬龍溪保,1943年置龍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建鎮。
古鎮位于大寧河與長溪河交匯的半島上,大寧河常年通航,大寧河流域在戰國時期就是我國一個重要的鹽產地,古時商賈成群。
紅色的龍溪古鎮,還是下川東游擊隊根據地,境內立有紀念碑,古鎮上的川東聯絡站保存完好。古鎮上既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也還有保存完好的文革痕跡,如毛主席詩詞泥塑、批斗臺、標語等,大量的保存下來實屬不易。
古鎮有上中下三條老街,現存歷史遺跡和建筑很多,最古老的是700多年前,南宋軍民抗擊元軍修筑的“天賜城”和清道光年間的防洪河堤。
龍溪古鎮的街道由一塊塊大寧河的石板鋪就而成,頗具特色。“街有多長,樓有多長,晴不落光,雨不濕街”這句當地的俗語,是對古鎮的寧靜、安詳最好的描述。
近、現、當代各個時期的建筑有下川東游擊隊地下聯絡站,民國和晚清時期老屋與洋房,上世紀計劃經濟時代的衛生院、食品站、供銷社、電影院等國營單位辦公房,其中民國時期的蘇家洋房,列入了重慶市優秀近現代建筑名錄。
古鎮民居最高處的碉樓,為防患土匪而建,用夾石黃土夯筑而成。龍溪古鎮位于巫山縣城西北部,現有面積3.2平方公里,村落民居占地約40畝,常住人口560多人。
現在的古鎮已漸見清冷,當地的人們已在周邊建起了清一色的樓房,只有一些堅守歲月的老人們,還留在小鎮里。
古鎮長溪上的石拱橋。龍溪古鎮地處巫山、奉節、巫溪三縣結合部,該鎮集文物古跡和風格各異的建筑于一體,在當地曾有“小上海”之稱。
古鎮風景優美如畫,山清水秀如歌。五道山梁會聚于此,俗稱“五龍戲珠”。鎮內古樹叢生,千年黃桷樹下古鎮碼頭,見證百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