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皮抗日五大隊舊址位于團風縣杜皮鄉的張家山一帶,為老民房式建筑,矗立在青翠山巒中,見證了當年五大隊光輝的抗戰歷程。1938年6月,中共鄂東特委成立,副書記方毅到團風指導工作,中心縣委機關隨即遷到杜皮孫家沖。8月,日軍飛機瘋狂轟炸當時的團風上巴河、下河街、淋山河一帶,10月23日,鄂東首府黃州淪陷,團風隨即被日軍占領,就在黃州和團風淪陷的當晚, 中共鄂東特委、黃岡中心縣委組建的“鄂東抗日游擊挺進隊”在杜皮張家山宣告成立,不久,方毅、張體學領導的100多人襲擊淋山河日軍據點,打響了鄂東地區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第一槍。12月,中共鄂豫皖區黨委(湖北省已撤銷)與國民黨第五戰區談判達成協議,在保證共產黨對這支部隊的絕對領導,抗日行動完全獨立自主的原則下,鄂東挺進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十一集團軍獨立游擊第五大隊”(簡稱五大隊),大隊下轄四個中隊,共730余人,大隊長張體學,政委劉西堯。后來,發生震驚全國的“夏家山事件“后,五大隊在安陸趙家棚被編入以李先念為司令員的“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并被編為縱隊第一團。再后來的新四軍五師第十四旅,就是由五大隊等黃岡地區的人民武裝組編的。五大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捍衛家鄉,保衛人民,為開辟、保衛敵后抗日根據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