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源禪寺隱于宜興東南第一峰大潮山之松竹中,距市址約五十里,始建于宋景定間。元末毀于兵滅。明洪武初年,雪庵凈禪師顧瞻遺址。憫茲廢墜,罄捐衣缽之資及眾裒施,鼎建一新。永樂年間,太宗文皇帝欽取雪庵凈禪師赴京校勘經典,殿堂廊廡漸廢。正統年間,其徒道性恐其久頹,而毀先業及隳教基,乃重修殿堂。正統十二年,令其徒智賢具奏準將已廢福源寺舊額,移于大潮山重鎮山門。景泰四年,太子太傅漁隱府君,愛其山水清勝,作生壙于茲,工既告畢,乃市材召工為重修之,延僧明琛為主持,明琛復募資續建,以廣其宇之未補,并特上京師求記。時四朝元老,當朝宰相,徐溥撰有《重修福源禪寺記》。朝廷敕賜藏經一部,建閣供奉,贈田百余畝,高陽郡置古井一口,現尚存。明末頹蕪。清順治七年,僧行楫重修,分上下兩院,綿延數百年,時有興廢,然興亦不及明矣。
抗戰時期,福源寺為中共地下黨游擊隊的活動區,新四軍將領粟裕、譚震林、石中汗曾先后率部在此活動,并在廟里開設抗大教育點,由石中汗講解,宣傳抗日。煙林中學也有部份進步青年前來聽講。1944年冬,日偽軍在漢奸的帶領下,將福源寺付之一炬,大火熊熊,持續三天三夜,可見當時的寺院規模之巨。1949年解放后,寺內只剩殘房數間,破敗不堪,一名僧人難以維持。殘房材料也被拆建小學校,文革中,盡遭毀。
1995年,當地群眾自發募集重建福源寺,由于原址被宕口開采石料,就在山腳下200米處建9間茅房,1996年,宜興市人民政府批準煙山福源寺為佛教活動點,2000年至今,經昌松法師主持事物以來,竭力經營,八方募集,現寺院占地百余畝,建有天王殿、大殿、龍王殿、觀音殿、三圣殿、地藏殿、僧房、寮房等,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寺院已初具規模。
景區地址:江蘇省無錫宜興市丁蜀鎮洑東村白泥塘(104國道旁)
洑東村:洑東村:位于104國道北側。…… 洑東村詳細信息++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