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岙宋代拱橋共有惠德橋、祠堂橋、寺前橋三座,分布在同一條溪流上,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三座古橋同處一村,且結構穩固,造型精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05年被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惠德橋
惠德橋又稱“山前橋”,建于南宋。根據當地人介紹,捐建惠德橋之人,應該是在外為官的西岙人,他們功名顯達時,不忘報家鄉之恩,故建此拱橋,家鄉人感其情,故稱“惠德橋”。橋全長11.5米、寬4.5米、矢高3.6米、跨度7.5米,北向正中券面石上鐫有“惠德橋”三字。拱券由7條弧形石條分主輔券并列縱聯構筑。橋面兩側各設覆蓮望柱8個,現有缺失,橋梁獅頭刻作刀法簡潔,額頭與鼻梁有方折感,眼球外突,獅毛后掠。
2.祠堂橋
祠堂橋位于西岙村陳氏宗祠前,根據橋的形制判斷,祠堂橋應建于清代,為框式橫聯砌置的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橋長10米、寬3米、凈跨徑6米、矢高4.01米。拱券石錯縫疊砌于基座上,斧鑿成形,4塊一行,結構緊密。東側用20行,西側用19行,共至拱頂,由弧形的小條石縱向連接,南側4塊,北側5塊,拱中5塊,采用榫卯法,南北兩側各用券面石7節,第二、三節之間各嵌筑橫置拱券上端部分。西側明顯用榫卯法,當地俗稱“扎榫”,東側不詳。
3.寺前橋
寺前橋位于西岙村村北集福寺前,根據寺前橋的形制判斷,該橋應建造于清代(1644-1911)。南北走向,偏東,為框式橫聯砌置的單孔石拱橋。橋長10米、寬3米、凈跨徑6米、矢高4.01米。拱券石下各用三塊一行的基石二道,座砌于巖層之上。基石上各用四塊一行的條石錯縫橫向疊砌,東側至拱頂17道,西側至拱頂18道。拱頂用9塊弧形小石條縱向并列,聯絡東西兩側橫置拱券石,或用榫卯牽連。券面石各分五節,第一節券面石頂部各與第8道橫置拱券石嵌接,用榫卯。券臉石4塊,各分置于第二、第三節券石之間。西北角一塊已失,露出第三節券面石端的榫頭。無盤石4個,呈錄頂形,上各刻以蓮花、荷花、梅花。券頂石斧斫成厚薄二個沿口,南北側刻如意圭角素云紋。龍門上用斧斫后規正石塊疊砌。
長街鎮:長街鎮位于寧海縣東部,東臨象山港,南依三門灣,西連胡陳港,北接胡陳鄉,是寧海縣的農業大鎮、工業重鎮、中心城鎮。全鎮鎮域面積134.6平方公里,下轄7個辦事處,82個行政村,總人口6.8萬余人。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8.3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2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900元。 長街鎮地理位置優越,沿海南線大動脈貫穿全境,距寧海城關29公里,…… 長街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