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釗公園位于唐山市中心地帶,始建于1954年,原名“人民公園”,為了紀念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于1986年更名為大釗公園,由彭真同志親自題寫。2004年唐山市政府對大釗公園進行整體規劃改造,實現了公園與廣場的良好空間過度,使之成為協調統一的城市園林景觀。總面積24公頃,包圍在市中心文化路、建設路、新華道、國防道四條主次干道之中,是一座以自然式為主,具有我國傳統山水園林風格,主題鮮明、集游憩、娛樂、科學普及、文化教育于一體的市級
一、公園概況:
1、公園組織機構:大釗公園現有職工96人,其中男職工55人,女職工41人。公園班子成員及下設班辦,主任陳啟順、副書記兼副主任劉少青、副主任袁棟、工會主席王艷利。公園共有7個組辦,包括綜合辦公室、園林組、廣場組、機械組、游船組、治安辦、水族館。
2、公園制度建設:為了強化公園園林養護管理,推進園林工作又快又好發展,激發公園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責任感,提高公園精細化管理水平,根據公園的實際情況和園林管理的有關規定,制定了《大釗公園暫行職工手則》、《日常管理制度》、《業務考核標準》等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統一思想,真抓實干。主任和各班組長簽訂了生產責任書,對我園各班組部門實行管理任務承包責任制,建立嚴密三級督導制度、公園領導對督導組、督導組對各班組長、各組長對本組職工,形成環環相扣的全面考核,實現了以制度管人的運行機制,使園林管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3、綠化概況:公園總面積24公頃,綠化面積15.3公頃,綠地率達63.06%,共有喬木4160株、灌木22189株、色塊7115平米、花卉16318平米、草坪103569.5平米、硬化89651平米、水面26068平米,道路廣場面積67449平米。
二、公園主要景觀
唐山市園林局根據新的公園規劃,經過嚴格審批,按照總體規劃要求,本著經濟、實用、美觀的原則、利用合理布局的指導思想,采用我國傳統的自然山水園中園的手法,經過大規模改造,將有限的空間分割成不同景區,公園內同突出水景及各種花卉種植,采用現代化的建筑形式及色彩,重點建筑成為公園的標識及代表,力求創新,創造宜人的意境。
整個公園由由三部分組成,南部為大釗公園,中部為紀念碑廣場,北部為時代廣場。
踏入公園,花香縈繞,綠柳含煙,迂回曲折的人工湖勾勒出一幅清雅的畫卷。碧草茵茵,有如明麗柔和的綠色海洋,建筑小品星布期間,描繪著春意盎然的詩篇。信步而游,丁香園的陣陣馨香撲鼻而來,柔美多姿楊柳向你含笑招手,坐在古意悠然的陶然閣,吟詩作賦,讓你盡享書香雅韻,偶爾間樂壽園冉冉的樂聲傳來,頓覺心曠神怡,不知置身何處。登臨曠然亭,憑欄而望,雄偉的紀念碑,威嚴的大釗像,一派郁郁蔥蔥盡收眼底。
大釗公園依照水勢,地貌、人文歷史、曲折迂回修建了樂壽園、沁春亭、陶然閣、香雪海、陽春煙景、晶閣鷂飛、錦繡谷、水族館、民俗博物館、丁香園、楊柳堤,桃花棧、白楊路、藤蘿驛、大釗雕像、木槿苑、薔薇園、青龍潭、煙花三月、曲徑碧幽、槐樹陣、水杉情、合歡谷、圓形廣場、鋼橋、抗震紀念碑、涌泉池等40多個景點這些景觀通過主路、甬路、流水、鋼橋的連接,形成了風景優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完備中心公園,現將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介紹如下:
1、大釗雕像景區位于公園西入口內,占地約1.5公頃,是靜區中的主景,突出了公園的主題。全國最大的李大釗半身花崗巖雕像建在人工堆置的假山上,基座長8.50米,寬3.60米,高約3米,黑色大理石貼面。肩寬6.25米,采用夸張的手法,加大了肩的尺寸,點出了李大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崇高思想。基座下面片植了沙地柏,仰首翹起的柏尖,象征了李大釗與敵人針鋒相對的筆鋒,雕像背景栽植了油松、檜柏、側柏組成的常綠針葉混交林。突出了烈士堅貞不屈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人民對烈士的懷念之情,他就像這些松柏萬古長青,永垂不朽,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軸線兩側采用規則式列植了雪松,黃楊球和小蘗球,使人肅然起敬。在軸線兩側的綠地以自然式配植了花灌木,對景群植了常綠樹和花灌木,喻意李大釗播下的革命種子,已開遍祖國大地,歌頌了烈士用鮮血澆灌的花朵,開得絢麗多姿。
2、水族館:素有園中園之稱的水族館位于公園西北角,占地7345平米,九曲回廊,盤旋而臥,飛檐雕梁,倚入云霄,潺潺流水,碧幽澄凈,疏疏竹影,倒映水中,清風徐來,花雨拂面,頓覺神清氣爽,雖然身在北國,宛若徜徉在江南秀-中。這里不僅風光如畫,而且是一座普及海洋生物科學知識的展覽館,包含了熱帶魚、海水魚、兩棲爬行類動物、水禽、標本陳列廳、電教室等內容。伴隨著輕柔的音樂,您將透過“熱帶雨林”,看到清澈池水中錦鯉歡悅,使游客感受“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古老傳說;現代產品—亞克力巨型圓缸中,各種名貴水草生長其中,微型群魚各展身姿,歡迎八方客;穿行在奇異的巖洞里,您可以欣賞各種熱帶魚的靚麗身姿,在容積70噸的巨型魚缸前,透過4.5公分厚的玻璃屏幕,一幅亞馬遜海底景觀展現在您的面前;兩棲爬行館廳各種爬行動物訴說著原始動物的古老傳說;標本廳可以欣賞到珍貴的海洋動物標本,在電教廳,自己動手尋找您對水族世界的追求和訪問。
3、沁春亭:沁春亭與紀念碑在同一軸線上,是從正面觀看紀念碑的較好視點,高聳古典的仿古建筑,三面環水,一面碧柳掩映,波光粼粼,翠影含煙,與藍天飛云相呼應,形成幽深寬廣的意境。
4、唐山市冀東民俗藝術博物館位于公園中心,于2002年春落成,是一項民營資本創建的公益事業,2004年被唐山市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唐山文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四五千年歷史。游覽陳列館您可親身感悟古老唐山的悠久歷史,了解和欣賞到唐山古樸民俗民風,獨特的民間藝術,領略到我們祖先的寶貴的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其中有老照片展區、唐山古代人文書畫、唐山古代民間陶瓷、
唐山古代民間工藝、唐山文藝三枝花等展區。
5、紀念碑廣場位于唐山市中心,地處新華道和建設路兩條主干道交叉口東側,抗震紀念碑廣場作為唐山的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區,是唐山舉行各類重大活動的場所。2004年對其進行大規模改造,此次改造保留原有格局,主要對其鋪裝及綠化進行調整,使之南北軸線更為強烈豐富,東西軸線更為輕松宜人,增加了廣場的深度和寬度,有效擴大廣場的游人量。為了保持廣場的紀念氣氛,采用同一色彩的石料進行大面積石材鋪裝。廣場邊界處增加了28個花壇以提高廣場的觀賞效果。廣場東西兩側形成了較為開闊的綠地,以提供足夠的沿街觀賞面,這里補栽常綠喬木和高大喬木,同時增植一些灌木和花卉,以圍合廣場空間,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在唐山紀念抗震20周年和抗震30周年前夕,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分別在此向唐山抗震紀念碑敬獻花籃。每逢重大節日,唐山人民都在紀念碑廣場舉行升國旗儀式,以此激發市民發揚抗震精神,凝聚繼續奮斗的力量。每當大型節假日,這里,花香繚繞,繽紛燦爛,各種主題花藝展,詮釋著唐山園林文化的內涵。改造后的紀念碑廣場南側至大釗公園的過渡空間,是通過廣場空間、樹陣空間和橋梁、甬路及湖面相連接而逐步實現的。在這一過渡中,為體現中國古代造園設計中的“擋、拆、透”原則,保留了原有公園的山坡地形及其植被。廣場南側布置了由70棵國槐組成的大型樹陣,陣內設有休息空間及展示唐山陶瓷文化的石雕等。樹陣南側以過渡鐵橋將山體、水面相聯系,直達瀕臨湖面的“圓形廣場”。直徑50余米的圓形廣場,采用不銹鋼透雕、石雕等方式展示唐山皮影藝術。
6、抗震紀念碑:位于廣場中心。拔地而起的抗震紀念碑,碑高33米,碑身有四根梯形變截面鋼筋混凝土獨立柱組成,外貼面灰色花崗巖板,象征著重建的新唐山拔地而起。碑四周高5米以上,為八塊花崗巖浮雕,高2.2米,約100平方米,象征著四面八方的支援,記述了唐山人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主碑北側33.5米處為副碑,由花崗巖石塊以廢墟形式堆積而成,表現了唐山地震的歷史事件,下面刻碑文,背面為英文版碑文。碑文上詳細地記載了地震的事件災難以及唐山人民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可歌可泣英雄事跡。在碑身高8.5米處鑲有一塊不銹鋼牌匾,上刻有原中共中央總書記--邦題寫的“唐山抗震紀念碑”七個大字。主碑和副碑建在一個大型臺階基座上,臺基四面有四組臺階,臺階均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這一難忘的時刻。
7、涌泉池:在廣場東西軸線上,將原有噴水池改成涌泉池,增加水池的裝飾效果和親水性,夏日的夜晚,華燈映水,汩汩水柱噴涌而出,引來孩子們在水中嬉戲,漾漾的柔波更加恬靜、溫馨。
8、廣場夜景:在2004年紀念碑亮化改造中,以廣場中心主體的抗震紀念碑為中心,以集束射燈將碑身通體照亮,采用高效節能光源燈具:浮雕地埋燈51盞,柱狀燈28盞,主燈62,高桿燈2盞,壁燈276,基座投光燈等890盞。每當夜幕降臨,整個廣場籠罩在一片燈海中,燈月交融,折射著渺渺的清輝,高聳的紀念碑更加巍峨,雄偉。樹陣、花海忽明忽暗,變幻莫測。勞累一天的人們,坐在柔和的燈光下,盡享夜的溫馨。
公園百名員工,按照上級指示精神,齊心協力,逐漸將大釗公園建成景色優美、功能完善的綜合性公園。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四季多姿的變換,春日濃綠,夏季煙嵐,秋景蒼翠,寒冬白素,“人在園中走,宛如畫中游”。大釗公園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唐山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