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嘴崖
在天蕩山主峰的西側山腰有一山崖凸懸,其形酷似一雄鷹收翅蟄伏,翹首西望,其色暗黑,充滿威懾之氣。其位正對米倉山頂部。鷹嘴崖也成為天蕩山一道神秘的風景線。傳說三國魏蜀糧草之爭,曹操軍隊兵敗天蕩山,慌亂從曹軍屯糧的米倉山搬運糧草至山下,諸葛亮派趙云與老將黃忠側應,占了米倉山,火燒曹軍糧草,曹操率軍親征,糧草不濟,兵困馬乏,進退維谷,不得不退守在勉縣東邊的黃泥崗一帶。天蕩山從激烈的戰事狀態轉入戰后的平靜,蜀軍在諸葛亮的指示下勸農重回家園,恢復生產,休養生息。
天蕩山一帶經受戰爭的洗禮,土地一片荒蕪,饑民盈道。有人便想到曹操曾經屯糧的米倉山是否由于曹軍慌亂搬運糧草散落有糧食,便率眾登上米倉山,糧食顆粒不見,卻發現山頂一片凸蕪,地面有深淺不已的啄痕,便失望而歸。有一天晚上,住在米倉山腳下的幾位村民聽見山上有響聲,以為有人正在山頂挖土尋糧,于是帶上弓箭和鐵鏟悄然上山,隱于叢林觀察,只見禿地中央一黑影晃動,似人非人,村民驚出一身虛汗,有人拉弓怒射,黑影嘶鳴,騰空而飛,其態似鷹,向東北方向的天蕩山飛去,消失在半山腰。第二天人們發現了天蕩山腰一巨鷹,在叢林中翹首而望。登山走近,原來是一塊巨型石崖!有人猜想米倉山為什么山圍叢林密布而山頂卻寸草不生的原因:一說曹操進軍漢中途中,曾經有過軍糧淋雨發脹不知如何處置,幸遇當地農婦聰明地將發脹的大米打漿做烤餅時,因為要供大部隊用餐,而燒餅工藝耗時,農婦便直接將米漿加水攤在蒸籠里蒸,而發明了漢中面皮。曹操吸取教訓,在米倉山頂屯糧時,為了防止糧食霉變,在地面加了防潮的干燥劑——石灰,土地鹼化后很難再生長植物;一說戰爭后,人鳥爭食,鷹被射殺后對米倉山的報復所致,讓人們不禁深思:不是人的錯誤,不是鷹的錯誤,而是戰爭的根源。沒有戰爭,天下和平,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