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術學院座落在海河之濱、三叉河口,位于天津市中心。其前身為北洋女師范學堂,1906年6月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創辦,是我國最早的公立高等學府之一。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中,涌現出鄧穎超、郭隆真、劉清揚、許廣平等一大批先進分子,成立了“覺悟社”,并同周恩來、馬駿等男校學生一起,領導了當時天津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光輝一頁。
新中國成立后,學院經過多次調整、易名,經歷了河北師范學院、河北天津師范學院、河北藝術師范學院、河北美術學院、天津藝術學院等,于1980年2月定名為天津美術學院。
學院占地94畝,校舍建筑面積8.79萬平方米,目前設有美術學、繪畫、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雕塑等五個二級學科, 設有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視覺傳達設計、裝飾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染織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數字媒體藝術、攝影藝術、綜合繪畫、公共藝術、多媒體設計、美術史論等17個專業方向。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學生等各類在校生3000余人。學院以本科教學為主體,注重教學與研究協調互動,強調以學科發展為中心的學院全面建設。學院秉承“嚴謹治學、注重質量”的教學傳統,樹立“厚基礎、寬口徑、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以構筑科學化的本科課程體系為主線,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通過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基礎課的學習,夯實基礎。又通過選修專業教學工作室的個性化課程群組和全院范圍跨專業任選課,不僅能夠完整地學習本專業(方向)的知識體系,還能夠通過選修、續修、輔修等方式,或自主選擇,擴展知識面;或繼續深造,在本專業(方向)獲取更高層次的知識;或在本專業(方向)的基礎上,輔修第二專業(方向)。并通過導師制科學地指導學生設計適合個人成長的選修方向,改變單一培養模式為因材施教和注重個性發展,實現“專業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完整和專業技能寬泛,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潛能,具備未來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德才兼備的高素質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位于天津美術學院校園東北側與中山路之間,北至地緯路、南至天緯路。與大悲禪院、望海樓教堂同處海河東岸的傳統文化商貿區之中,并與古文化街海河樓商貿區隔河相望,是海河東岸又一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
美術館外形簡約,具現代感,功能與設計上都有很獨到的地方。該館集教學、展覽、創作、學術交流、會議等多種功能于一身,陳展多元化,空間藝術化,采光自然化。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對外開放,并首次舉辦學院學生的美術創作展覽,包括繪畫、雕塑、工業設計、時裝設計、家庭裝潢等多項展覽,成為本市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宮殿。